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现代学徒制下中职建筑专业企业育人环境建设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转型和产业升级,市场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现代学徒制的试点拉开帷幕。文章立足于实践,简述了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分析了在现代学徒制下中职建筑专业建设、完善企业育人环境的意义、困境和策略,以期为现代学徒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中职;建筑专业;企业育人环境
  作者简介:林啸,福州市职业教育实训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1)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3-0078-03
  2014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自此,现代学徒制成为一项重要的国家人力资源战略。因此,在现代学徒制的背景下探讨企业育人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1]它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1. 培养对象双重身份。传统的中职教育中学生的身份单一,学生在学期间即便参与企业的顶岗实习,其身份仍然是“在校生”。而现代学徒制下校企联合办学,学校招生即招工,学生入学即入职。学生在学期间既是学校的学生,同时又是企业的学徒,具有双重身份,要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
  2. 育人主体双元并重。传统的中职教育中,学校为人才培养的绝对主导和育人主体,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校学习,临近毕业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企业处于教育的辅助地位。而在现代学徒制下,学校和企业以培养高素质的一线岗位技术工人为共同目标联合办学,企业全程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是与学校并重的育人主体。
  3. 培养模式工学交替。传统的中职教育中,学生平时的技能训练多在校内实训场所完成,岗位实践则集中在顶岗实习阶段,先“学”后“工”,工学结合并不紧密。而现代学徒制下,学生的岗位认知、技能实训、综合实务等都安排在企业进行,在时间安排上也是与学校教学穿插进行,是真正的工学交替。
  4. 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传统的中职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一是校内实训与一线岗位有所区别,二是顶岗实习时间安排上的相对割裂,三是中职学生“学难忘易”的学习特点,导致理论与岗位实践的联系并不紧密。而现代学徒制下,工学结合紧密,学生在理论学习后马上能够进行岗位的体验和技能的强化训练,理论和实践高度融合,有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巩固和内化。
  5. 学业考核评价多元。传统的中职教育中,学业考核多由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组成,而现代学徒制下的学业考核则呈现出评价多元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组织者多元化,学校、行业、企业等主体单独或共同考核;二是考核内容多元化,除了专业理论和基础技能,还考核综合实务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三是认证形式多元化,包括学分、技能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多种形式。
  二、现代学徒制下中职建筑专业企业育人环境建设的意义
  1. 现代学徒制下中职建筑专业企业育人环境建设是落实现代学徒制的前提条件。对中职建筑专业而言,现代学徒制下的校企育人具有互补性。从学校教育方面来看,一是系统性的专业理论教育占比较大;二是校内实训场所建设受经费限制,紧跟一线技术发展有困难;三是“双师”水平不高,对一线生产了解不足。而通过建设、完善企业育人环境,实行“师徒制”的指导和培养,恰恰能够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使学生最大程度贴近企业生产一线,获得岗位技能上的充分训练,从而使他们的职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 现代学徒制下中职建筑专业企业育人环境建设是丰富办学内涵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随着市场对中职建筑专业毕业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升,中职建筑专业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进入深水区,而实施现代学徒制,通过完善企业育人环境,推动校企共同办学则能有效应对这一问题。一是能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符合市场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能有效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三是能显著提升学校的教学管理能力,从而丰富学校的办学内涵。
  3. 现代学徒制下中职建筑专业企业育人环境建设是储备技能型人才的必然选择。众所周知,建筑行业“用工荒”的现象近年来愈演愈烈:一方面是毕业生对口就业难,另一方面是建筑企业难以找到符合岗位要求的技术工人。而通过校企共建企业育人环境,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则可以根据市场动向实行灵活的“订单式”人才培养,这既能有效解决“用工荒”矛盾,又能為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做好专业人才储备。
  4. 现代学徒制下中职建筑专业企业育人环境建设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建筑专业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因此,完善建筑企业的育人环境,能更加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一是建筑企业在建设现代学徒制的育人环境过程中容易与政府、行业、学校等各方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二是一线建筑工人以“师傅”的身份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有利于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三是建筑企业在参与联合育人的过程中,能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为企业注入向上的朝气和活力;四是大量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能够加强建筑企业在行业内的话语权,并赢得社会声誉。
  三、现代学徒制下中职建筑专业企业育人环境建设的困境
  1. 政府统筹不足,外部保障有待健全。现代学徒制的运行需要有相关的法律、制度、机制等来保障。笔者所在的区域由教育行政部门来统筹开展现代学徒制的试点。但截至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只是对试点学校进行监督,并未主动联系企业,也没有牵头开展相关的谈判、合作,这就导致了一些问题的产生。一是相关的管理机制缺失,如企业导师的选拔、聘任、考核、管理等都无据可依;二是相关的激励机制缺失,在经济和政策层面上给予参与企业的支持几乎没有。   2. 企业动能不足,校企合作缺乏深度。企业以营利为目的。建筑类企业更存在高耗资、高强度、高流动性、高安全隐患等特点。缺乏政府的政策约束和支持,要想在建筑企业内建设系统的现代学徒制企业育人环境,对企业来说,要承担巨大的经济风险和责任风险,这导致了一些建筑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不足,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育人主体作用。一是多数企业未能主动联系学校探讨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二是校企合作仍停留在之前的“顶岗实习”模式,“工”与“学”未交替进行;三是顶岗实习过程中,以保障安全为主要考量,企业并未完全根据学生的专业提供充分的岗位实践机会。
  3. 各方协作不足,育人环境不够规范。通过对中职建筑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情况的观察和分析,笔者发现,各参与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合作也不够高效。一是建筑行业指导委员会极少介入,暂未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工作;二是企业实训项目未成体系;三是多数岗位对应的技能训练标准并未明确或统一;四是实训场所建设缺乏标准,多数企业的实训场所建设不规范、不完善。
  4. 企业导师不足,共同育人沦为空谈。企业导师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指导、职业素养培养、常规管理和学业考核等重要任务,因此,在现代学徒制企业育人环境的建设中,企业导师团队的建设是重要的内容,但在具体实践中存在企业师资严重不足的现象。一是建筑企业的一线技工普遍缺乏对教育教学的了解;二是技工们普遍耐心不足,教育责任心不够;三是企业导师聘任制度的缺失和建筑企业相对繁重的工作量使一些有能力担任导师的技工不愿意承担育人的任务;四是校企之间师资培训制度的缺失使企业导师的培养不可持续。由此可见,企业导师的不足,严重阻碍了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下发挥育人的主体作用。
  四、现代学徒制下中职建筑专业企业育人环境建设的策略
  1. 健全法制环境,保障参与各方利益。健全的法制环境是现代学徒制顺利运行的基础。政府应发挥统筹、主导的作用,建立健全配套的法律、法规、政策、机制,以促进各方资源的高效整合。一是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学校、行业、企业、学生、教师、师傅等的地位、责任、权利、义务,以合同、契约等形式约束各方行为,保障各方利益;二是要主导建立现代学徒制的激励机制,尤其要注意激发、保护企业的积极性,可以从税收减免、经费补助、政策扶持、服务购买等方面降低企业的育人成本,激发企业的参与热情。
  2. 加强协作,明确企业育人方案。在现代学徒制企业育人环境的建设中,企业育人方案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各参与方应加强协作,保证企业育人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体到中职建筑专业,一是建筑行业指导委员会要积极介入,在相关方案、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充分发挥指导的作用;二是学校和建筑企业要通力合作,明确培养目标,构建实训项目体系、统一岗位技能标准、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建立相关管理制度等。
  3. 制定标准,规范实训基地建设。现代学徒制下,中职建筑专业的企业实训基地建设要对照建筑企业对一线岗位技能的标准,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指导,建立“专项基础技能训练-综合实务训练-顶岗实习”[2]层层递进的实训场所体系。一是将专项基础技能分类,如工程测量、建筑CAD制图、钢筋工、模板工等,按照岗位技能标准的要求,配备相关的设施设备,建立集教学、训练、部分生产等功能为一体的实训室系统;二是在专项基础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将诸如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工程质量检测等综合实务训练安排在建筑施工现场;三是在企业建立“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项目部,负责统筹安排“师徒制”的顶岗实习;四是实训环境的设计要注重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等的渗透。
  4. 多措并举,打造企业导师团队。企业导师团队建设是现代学徒制企业育人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完善企业导师聘任制度的前提下加强企业导师团队建设,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着手。一是加强选拔,将技术过硬并具备一定教育教学能力的技工纳入到企业导师团队中来;二是加强培训,可与学校联合,开展诸如师德师风、教学教法、学生管理等为主题的专题培训活动;三是加强交流,如校企导师共同参加教学集备、校企双方定期互邀导师开展讲学等活动;四是加强考核,优胜劣汰,促使企业导师不断提升专业育人水平。
  5. 多元评价,完善企业育人环境。构建多元评价的体系,有利于促进企业育人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坚持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可以从制度建设、项目开展、设备运行、师资水平、培养效果、经济效益、社会反馈等多方面对企业育人环境进行評价;二是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企业可以开展自评,也可以引入行政机构、学校、行业、社会团体等共同参与评价;三是要坚持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如应用数据统计、问卷调查、媒体访谈、现场考察等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评价活动;四是要坚持评价周期的多元化,可以采用定期评估和不定期突击检查相结合的形式对企业育人环境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中职建筑专业现代学徒制仍处于试点阶段,企业育人环境的建设尚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职教同仁们一边摸索、一边解决。相信随着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一定能够找到一条多方共赢的企业育人环境建设之路,从而为现代学徒制的开展铺平道路,为中职建筑专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洁,贺昌海.现代学徒制在建筑装饰专业顶岗实习中的实践研究[J].科教导刊,2014,(1):55-56.
  [2] 黄享苟,陈卓.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实训基地建设——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93-95.
  责任编辑   陈 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25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