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下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企业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基于“现代学徒制”下技能人才培养的理念,针对技工院校产教脱节、校企难以深度融合的教学问题,在计算机专业开展了为期两年的“现代学徒制”本土化实践,创新性地提出了“企业课堂”技能人才培养的课题。通过“万丰课堂”至“美盛课堂”再到“自主创业课堂”三阶段校企合作实践,实现了校企合作的三次提升。形成了2年学校学习+0.5年“企业课堂”+0.5年(顶岗实习)的课程模式。运用现代学徒制《岗位实习工作报告》《岗位职业素养养成》(机械、数控、服装、计算机)等校本教材,实现学生技能、品德互进的培养途径。走出了一条技工教育准职业工人的新路子,起到了较好的示范效应。
关键词:技工院校 计算机专业 企业课堂 教学模式 实践
一、分析了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产教脱节、校企融合度低的现状
2015年6月,课题组对本校计算机专业就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情况进行了为时两周的实地调查。厂家涉及浙江美力科技有限公司、美盛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与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合作企业,主要调查这些大型企业近几年来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厂里的工作表现、胜任岗位情况、学生职业素养、遵守规章制度情况、学习进修情况、工作转岗情况,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希望等。我们采用个别访谈,集体访谈,领导专访及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
调查得出,这些校企合作企业对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总体满意度为86.5%。尤其是对表现好的女同学赞扬有加。但学生进入企业后的岗位对口率比较低,只占60.4%。有近40%的学生学非所用,岗位工作不对口,产教脱节比较严重。学生的情绪不稳定,相转岗或离开企业的心情比较迫切。学校就业处同老师、班主任作了大量工作才勉强稳定情绪。
有的企业与学校校企合作的融合度比较低,主要受专业、工种的影响,相比较而言,学校机械专业、数控专业、电器维修等专业与企业的融合度就比较高,学生对口率也较高。学生在厂里顶岗实习情绪比较稳定,收入也可以。可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不同了。尽管任何一个中型企业都需要该专业的学生,但实际使用率较低。完全对口的岗位更是少之又少,这是导致学生情绪不稳定、工作不安心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之,目前计算机专业学生与企业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融合度等存在着偏低的情况。
二、现代学徒制下计算机专业“企业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践
近几年来,学校紧紧围绕技工教育怎样与企业需求零距离融合的问题,展开了现代学徒制本地化教学探究和实践。2015年实践“企业课堂”,2017年实践“学徒制岗位”,实现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三次提升。
(一)“企业课堂”的三次提升
现代学徒之下的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企业课堂”是指针对计算机专业通过三年的学习,在学生已掌握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基础上,以企业岗位为学习场地,以企业岗位生产任务为学习载体,以企业师傅为老师,以企业生产岗位考核要求为标准,在实际生产情景中将现场学习与课堂经验有机结合,通过课堂岗位方式实现学用结合、知识迁移,获得岗位能力的一种工学结合模式。
本项目自2015年开始论证,2016年正式实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现了三次提升。
1.学校为企业提供场地,企业课堂进校园
2015年,学校引进浙江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新昌县首创“企业进课堂”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为企业提供场地——车间。企业提供实习实训设备、技术教师、及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教材,与学校一起培养技能人才。“万丰课堂”成为学校万丰机电学院的校内的实训中心,成为学校专业建设与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如果企业的生产与学校开办的专业无关,那么,这样的企业课堂,只是纸上谈兵。如果企业的生产缺乏技术含量,那么,培养的学生就没有真才实学,只不过是生产流水线上的机械操作工而已。因此“万丰课堂”必须是真抓实干,确有内涵,才不会走过场。
万丰课堂除培养机械类技能人才外,还为企业培养计算机类技能人才,主要是策划、文字落实、广告设计等方面的人才。
2.校企共建校区,岗位师傅直接授徒
2016年,学校与美盛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美力弹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美盛课堂”“美力课堂”,开展岗位学徒制实践。美盛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美力弹簧科技有限公司是大中型上市公司。需要各方面的技术人才,尤其是弹簧设计,弹簧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对外宣传等,业务量大,工作人员多。为解决企业转型升级缓解技术人才的矛盾,公司在我校专设计算机岗位实习课堂。公司直接提供16个岗位,2名岗位师傅,学校提供一个专业教室,配备20台先进电脑及其他教学设施。公司提供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材、实习计划,岗位工作要求,技术要求,培养方式,考核办法,技能测试要求等。学校选拨14级、15级计算机专业优秀学生18名,参加“企业课堂”“岗位学徒”培训。由公司师傅与学校计算机实习教师共同完成。
“美盛课堂”、“美力课堂”是对“万丰课堂”的发展与创新。因“万丰课堂”的重点是培养机械类技能人才为主,计算机技能人才为辅;而“美盛课堂”“美力课堂”其岗位设置是专门为培养计算机技能人才的,针对性强,实用性高,学生完成学徒后经考核直接去企业岗位工作。
3.学业有成自主创业
我校14级计算机专业学生经过在校学习、“万丰课堂”、“美盛课堂”、“美力课堂”、“学徒岗位”等环节后进入企业。有一部分学生经过市场调研,师傅指点、老师引导,自主进入创业阶段,开办公司。有6个学生自己组织创办了“艾柚傳媒公司”。从资金的筹集、公司地址的选择、办公用房的租赁、创业设施设备的落实,广告的宣传,人员的分工,营业执照的申办等,都是他们自己负责。
现在公司运行良好,成员积极性很高,大家相互合作、齐心协力,努力把公司搞好、搞大,出业绩、出效率,为学校争光,为自己争气,为国家创造税收。 “企业课堂”的三种模式,经历了一个发展的历程,但都不是为满足企业用工一时之需,而是出于学校为企业储备人才的长远之需。从本校技工教育的现状看,学生2年在校学习,1年下企业实习。现在实行学徒制后,将其改为2年在校学习,半年进入“企业课堂”,半年“顶岗实习”的课程模式。
(二)“企业课堂”的三个对接
新昌技师学院把技工教育的自身需求与企业需求,从“万丰课堂”至“美盛课堂”“美力课堂”再到“自主创业课堂”,走出了一条技工教育的新路子。具体可用三个对应来说明:
1.课程设置与职业要求相对接
“企业课堂”涉及到课程设置与职业要求的问题。从目前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着不一致的问题。我们采取的策略是,学校和企业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及工种技能等级考核标准,一起制定“万丰岗位学徒制工作实施习则”,“万丰机电学院岗位操作实施要求”、“万丰机电学院岗位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规范”等,旨在培养学生如何做事、如何成人、如何使“企业课堂”的课程设置与岗位要求相对应、相匹配。
2.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对接
技工院校的专业设置应与产业需求相对接。这对接的中介是“企业课堂”。要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在企业环境中开展计算机专业学习。以实现就业的零距离对接。我校与浙江美力弹簧科技有限公司与美盛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的合作,为其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对口式培养方式。我们把“企业课堂”请进校园,就是为了把学校的专业建设、实习计划、教学内容全都放在“万丰课堂”、“美力课堂”、“美盛课堂”中完成,边教学边实习。企业的要求与培养怎样的人才都有校企决定,学校教务处、实训处配合落实。使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对应,使人才培养与岗位要求相对应。自2014年至2016年学校为企业对口培养了计算机专业人才146人。企业反映较好。
3.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
企业进课堂,实施的目的在于使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应,真正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长期来技工教育与企业发展存在脱节的问题,一直以来未能得以妥善解决。现代学徒制下的“企业课堂”旨在解决这一难题。我们把时间定在第五学期,即2+0.5+0.5的课程模式。在学生两年学习的基础上,在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于操作技能的前提下,实施“企业课堂”教学模式,让“美力课堂”与“美盛课堂”进校园。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生产的过程。这里是企业的师傅进校带“徒弟”,企业的课程与生产任务进课堂让学生学习、练习、模拟操作。在“美力课堂”、“美盛课堂”中,学生每天须填写“岗位学习日志”。经师傅签字后交实习教师批阅,并以此作为师傅评价“徒弟”依据之一。企业师傅按照生产要求,带领“徒弟”完成生产任务,并按企业考核要求对“徒弟”进行考核。“企业课堂”使学生学到了学校无法实现的生产加工任务这一学习环节。
“企业课堂”的三个对接,再加上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从学校层面讲,使培养的计算机专业学生适销对路;从企业的层面讲,实现了我要怎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愿望。对于浙江美力弹簧科技有限公司与美盛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减少了新进员工的培训成本,得到了对口的技能员工,实现了校企合作的共赢。
(三)“企业课堂”推进的三方力量
合力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这不仅是学校的职责,也是企业的使命所在,更是技工搞教育的目标与追求,同时也是当地政府的责任所系。学校的发展要求,企业的用工需求,政府的政策引导,三方共同作为,聚焦用力是“企业课堂”得以推进,人才培养得以实现的保证。
为什么德国的“双元制”、现代学徒制被视为职业教育的典范,为什么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备受世界的关注及争相仿效,最关键是国家层面的健全法制与文化背景。而在中国,这些都尚处在相对缺位的状态。而企业追求自身發展缺乏刚性约束与自我规范,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新昌技师学院实施的“企业课堂”如一颗破土的幼苗,在慢慢地发展壮大。
一是就企业而言,发展的刚性需要与社会责任促使其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尤其是技能素质。从课题组对三花、万丰、中保、皮尔轴承等纳税在100万以上的359家企业的抽样问卷调查得出,新昌当地大中型企业现在最缺乏的是什么,是高技能人才。每年缺口在600-1000之间。因为,技能人才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秘密武器”。
随着我校“企业课堂”的逐步推进,联合企业将逐步收到回报。学生、家长对企业的形象宣传,这是公司的无形资产。在技能人才的引进中。校企合作企业可优先抢得先机,今年的“万丰课堂”、“美力课堂”与“美盛课堂”,公司就从学校挑选机械、数控专业25名学生,计算机专业15名学生,直接减少了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成本。实现了彼此的互利。解决了校企合作的短板——企业缺乏合作的动力。
二是学校为了生存发展,办出特色,敢作敢为,走出一条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路。推动着“企业课堂”的早日运行。
当然,学校实施学徒制培养人才模式的运行,如果得不到企业的支持与合作,得不到政府的政策扶植,也很难实施。在政府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出台之前,新昌技师学院敢为人先,从微观层面,先与浙江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美力弹簧科技有限公司与美盛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创建“万丰机电学院”、“美力课堂”、“美盛课堂”等作深层次的校企合作、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机动柔性的培养方案、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课程设置、模拟企业车间的课堂形式、多样化合理的评价体制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虽然问题不少,困难颇多,但更多的是勇敢去面对的决心和勇气,积极去解决问题的措施。新昌技师学院现代学徒之下“企业课堂”的实践,经过了慎重的思考,试点的形式,以点带面的推进方式,为技工院校试点现代学徒制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鹏帮松.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实践[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5.
[2]李向来.计算机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3]胡锦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3).
[4]梁幸平.建立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1(4).
[5]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8).
[6]谢俊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67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