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行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应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SDS、SAS等评分变化、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结果 在SDS、SAS等评分上,护理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护理后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效果上,观察组各指标较对照组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满意度上,对照组为82.5%较观察组95.0%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显著,即利于缓解患者负性心理,改善其病情,提升其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心理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9..02
  在临床上,由于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临床上急性心梗发病率呈现为逐年增长的趋势。而针对此类患者,临床常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加以治疗,其可快速起效,特别是针对危重患者,因而是首选的治疗方法。而术后通过对患者采取科学护理尤为关键[1]。因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行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即对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做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行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34例,女6例,年龄36~74岁,平均(54.6±3.5)岁。观察组男36例,女4例,年龄37~73岁,平均(53.2±2.7)岁。两组基础信息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即患者术后进入CCU病房后,对其24 h心电图予以密切监测,心电监护实施前,连接好电极片与除颤仪,要将各种急救物品准备充分,一旦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盗汗、严重血压、心率下降则需及时告知医生加以抢救。对于老年急诊患者而言,严重心律失常使其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临床需予以重视。患者实施经桡动脉穿刺时,需指导其采取舒适体位,且需对术区是否存在皮下血肿以及渗血等予以密切观察,观察是否固定凹充气腕带,观察桡动脉是否搏动良好、术侧皮色是否正常、肢体皮温是否正常等,可將穿刺部位适当抬高,以避免形成血肿、水肿等。叮嘱患者术后大量饮水,以将体内造影剂及时排出。另外合理指导患
  者饮食,保证其充分睡眠,减少家属探视,尽量卧床休息等。
  基于此观察组应用心理护理,具体为:由于患者对手术缺乏一定了解和认知,尽管该术式风险较小,但患者仍存在一些心理负担,因而不愿与人沟通,且存在情绪低落、焦虑、抑郁、恐惧等表现,甚至不配合治疗,产生厌食、抵触等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则需对其心理状态进行综合评估,要与患者加强交流和沟通,要将术后成功康复案例详细告知患者,以提升其配合度,增强其治疗信心。同时耐心解释其提出的各种疑问,护患之间建立和谐、信任的关系,注意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焦虑,使其愿意沟通,并采取相应措施疏导其负性心理,在实施护理操作期间注意操作精细、轻柔、数量,可播放患者感兴趣或舒缓的音乐,以消除其负性心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SDS、SAS等评分(采用抑郁/焦虑自评量表[2]进行评定,分值高低与抑郁/焦虑程度呈正比。)变化、护理效果(包括二尖瓣口舒张期E峰速度、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以及满意度(采用自制
  调查问卷评估,分值100分,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处理。x2用以检验计数资料,
  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经P值判定差异,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心理状况对比
  在SDS、SAS等评分上,护理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护理后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在护理效果上,观察组各指标较对照组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满意度情况对比
  在满意度上,对照组为82.5%较观察组95.0%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在临床上,冠状动脉持续性、急性缺氧、缺血造成的心肌坏死,即称之为急性心肌梗死。该病症一旦发生,则患者会出现持久而剧烈的胸骨后疼痛,而常规西药如硝酸脂类治疗无法对其病情完全缓解,患者因伴有进行性心电图变化、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等因而极易发生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而采取介入治疗过程中,患者又易产生一些负性心理,如抑郁、焦虑、恐惧等,从而对其身心康复产生不利影响。而术后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即可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相应的疏导,以改善和消除其各种负性心理,进而提升其疗效和满意度[3]。本文的研究中,在SDS、SAS等评分上,护理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护理后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效果上,观察组各指标较对照组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满意度上,对照组为82.5%较观察组95.0%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见,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心理护理具有积极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显著,即利于缓解患者负性心理,改善其病情,提升其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种 华.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2018(11):40+39.
  [2] 原 红.主动脉球囊反搏泵支持下急性心梗介入治疗的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05):145-147.
  [3] 关少彬.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1):151-153.
  本文编辑:赵小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22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