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讨院前急救和介入治疗结合下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以及护理 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分析院前急救+介入治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护理的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了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患者入院尾号奇偶数分组,分为A组(入院尾号奇数)及B组(入院尾号偶数),每组各27例。A组实施院前急救+介入治疗,B组实施院前急救,比较两组的救治效果。结果:与B组比较治愈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对比死亡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院前急救+介入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治疗和护理效果佳,存在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院前急救;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为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肌坏死,发病机制包括:过度劳累、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以及便秘、吸氧等。临床表现:突发剧烈且持久的胸骨后/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上腹部疼痛、发热、恶心呕吐、心力衰竭、低血压等[1]。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次研究分别实施了院前急救+介入治疗、院前急救,对比不同方法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生命健康的影响。
  1.资料情况、处理方法
  1.1临床资料分析
  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结合者入院尾号奇偶数分为A组和B组,两组人数相同均为27例。A组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5例、12例;年龄为38~82岁,中位年龄为(60.7±6.6)岁。其中,前壁梗死者、侧壁梗死者、下壁梗死者、后壁梗死者9例、7例、4例、7例。B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8例、9例;年龄为40~82岁,中位年龄为(61.4±6.8)岁。包括前壁梗死者、侧壁梗死者、下壁梗死者、后壁梗死者10例、8例、3例、7例。A组和B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上述数据,均列入SPSS23.0统计学软件中处理,组间对比差异不存在,P>0.05。
  入选标准:存在不同程度胸闷、盗汗、上腹部疼痛、发热、心前区压榨性疼痛等表现者、接受心电图检查、心肌酶检查确诊[2]者、病例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者、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3]者。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者、病例家属不配合治疗者。
  1.2方法
  1.2.1 B组接受院前急救,接诊后对病例家属进行急救指导,告知患者家属取患者仰卧位,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在患者的舌下含服救心丸(生产厂家: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六中药厂;国药准字:Z12020025)。然后,指导患者家属在患者产生心跳停止表现时,实行胸外按压急救操作。达到现场后,以最短的时间评估患者的病情,实行给氧、镇痛等处理。构建静脉通道后,立即前往医院进行诊治。
  1.2.2 A组在B组之上进行介入治疗,在心肌梗死后6h内治疗,手术前将相关抢救设备、器材准备好,主要包括:心电监护设备、除颤器、起搏器,以及导管、支架等。然后,实行血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心电图检查、心脏B超检查、胸部X光检查等。手术的过程中,协助医师操作,并密切观察患者是否产生心率减慢、心室早搏、室速,以及心率、血压等情况。手术后,做好伤口包扎工作,并及时将患者送至病房。术后康复的阶段,加强对患者伤口愈合情况的观察,避免发生术后感染现象。同时,还需实行患者有无造影剂过敏的观察工作。针对出现疼痛表现者,应明确患者发生疼痛的具体位置、疼痛程度。其他注意事项:鼓励患者术后多补充水分,从而严格控制造影剂量,促使造影剂及早排出。此外,还应对患者加以服药指导、运动指导。
  1.3观察内容
  对A组和B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死亡率,予以观察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次研究中,A组和B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相关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23.0分析。计数资料、两组治愈率、死亡率的对比,均使用%代表,运用X?检验处理。两组数据对比显示:P>0.05,表示差异不存在。而组间的数据对比显示: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 A组、B组治愈率对比情况的分析
  A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B组的治愈率,具有对比差异,P<0.05,如表1。
  2.2 A组、B组死亡率对比情况的分析
  A组的死亡率和B组进行比较,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如表2。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一,发病后可结合先兆评估。相关研究人员认为,60%左右的病例没有先兆,所以多在发作后诊治,然而发作后就诊会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这使得抢救工作由较大的挑战性[4]。因此,患者、患者家属需要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知识,在发作疾病时立即拨打120电话。接诊后,医护人员应予以患者家属急救指导,然后以最快的时间前往现场急救,入院后立即进行介入治疗,从而合理运用时间抢救,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手术后做好相关的指导工作,如:服药指导、运动指导、饮食指导,并严格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数的变化[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治愈率、死亡率方面比较,均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由此能够看出,实行院前急救+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达到比较理想的救治效果,在最短的时间进行抢救,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
  总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实行院前急救+介入治疗,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存在应用、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易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救联合介入治疗的效果考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5):81-82.
  [2]王海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效果[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3):140-141.
  [3]张果,祖占霞,崔宗义.急性心梗介入手术中酒石酸美托洛尔的应用及急救护理措施分析[J].海峡药学,2018,30(3):193-1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96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