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院前急救在内科疾病中的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分析在院前急救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内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3月-2018年8月为观察时间段,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55)及观察组(n=55),分别采取常规抢救方案,常规救治方案联用院前急救方案,分析组间中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溶栓时间、急诊PCI治疗时间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候诊时间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稍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源性休克发生率、肺水肿发生率均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院前急救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关键词:院前急救;心肌梗死;内科疾病
  心肌梗死属于心血管高发急危重症之一,以突发胸部剧痛、意识障碍等为常见临床表现,具有病情突发、致残及致死风险高等临床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故需尽早在明确诊断的情况下予以急救措施开展治疗[1]。本文以2016年3月-2018年8月为研究时间,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为观察对象,分析组间治疗效果,旨在讨论在内科疾病中应用院前急救所获得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6年3月-2018年8月期间经本院急诊收治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作为试验对象,经由数字随机法分成对照组(n=55)及观察组(n=55)。對照组,男31例,女22例,年龄34-70岁,年龄平均(55.81±10.95)岁,合并高血压10例,合并糖尿病5例,合并高脂血症者12例。观察组,男32例,女21例,年龄35-69岁,年龄平均(55.21±10.95)岁,合并高血压9例,合并糖尿病7例,合并高脂血症者13例。比较组间一般资料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1)胸痛突发时间持续0.5-12h。(2)经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参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明确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3)所有患者、家属或法定代理人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并同医院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排除标准:(1)凝血障碍;(2)肿瘤;(3)传染性疾病;(4)除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以外的心血管疾病;(5)依从性较差。
  1.4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抢救方案,即由患者家属主动将患者送至医院接受急救,依靠院内急救措施挽救生命,比如抗凝溶栓、吸氧镇痛等;观察组采取常规救治方案联用院前急救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急诊科及心内科所有医护人员均采取胸痛疾病的抢救培训,重点内容之一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定期考核,开展应急演练,规范急救操作。(2)患者入院前,由120车急救医护人员积极与患者家属联络,通过了解其家庭用药情况,并发症前诱因等资料,嘱咐家属尽快予以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待院前急救人员抵达现场时,需迅速判断病情,建立静脉通路,扩容,或加服硝酸甘油,或予以其他药物,吸氧、止痛、抗凝,注意营养心肌,安抚患者情绪;若条件允许,可予以院前溶栓治疗[3]。(3)转院过程中,120例急救人员一方面与医院联络,准备好院内急救药品、仪器,并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进入手术室,另一方面注意吸氧管及输液管等管路固定且畅通,且将PCI手术时间控制在120min内,避免心肌再灌注损伤。
  1.5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1)组间时间指标,按照溶栓时间、急诊PCI治疗时间、候诊时间进行分析,其中溶栓时间系发病至开展溶栓治疗时间、急诊PCI治疗时间系明确诊断至PCI溶栓时间、候诊时间系发病至就诊时间。(2)组间抢救成功率差异。(3)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按照心源性休克发生率、肺水肿发生率进行分析。
  1.6统计学分析
  以SPSS17.0软件为数据差异,经由百分比(%)、()分别表示计数及计量资料,分别行、t检验,当P<0.05为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时间指标比较
  观察组溶栓时间、急诊PCI治疗时间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候诊时间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2.2组间抢救成功率差异
  观察组冠脉再通率89.10%(49/55)稍高于对照组的69.10%(38/55),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412,P=0.4233)。
  2.3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
  观察组心源性休克发生率10.91%(6/55)、肺水肿发生率1.82%(1/55)均稍低于对照组的16.36%(9/55)、10.91%(6/55),组间数据无显著性差异(=0.6384、3.8141,P=0.4243、0.0508)。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急危重症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具有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在心肌梗死发病后,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在维持数小时后可大量死亡,因此需尽快予以溶栓治疗疏通冠脉,解决心肌细胞血供不足的情况,有助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
  本次研究中,两组均予以院内抢救,观察组联用院前急救,且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开展院前溶栓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溶栓时间、急诊PCI治疗时间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候诊时间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稍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源性休克发生率、肺水肿发生率均稍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院前急救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有助于提升冠脉再通率,进而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随永刚,杨进刚,许海燕,等.中国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救医疗服务应用情况及对治疗的影响: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9,34(02):128-133.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5):380-393.
  [3]颜红兵,向定成,刘红梅,等.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5):434-4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94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