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中的重要性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探析院前急救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研究时间从2015年3月到2017年11月在本医院接受急救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出50例纳入研究进行观察,依据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n=25,常规措施)与观察组(n=25,院前急救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急救成功率。结果:经不同的救治模式后,观察组悲者的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且急救成功率远高于对照组,小组间的数据显示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前急诊中应用临床路径的效果更加理想,救治时间减少,且抢救成功率提高,有效的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院前急救路径;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救;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03—0154—01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是指患者的冠状动脉由于各种因素而出现血流中断,进而导致患者的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除了会出现疼痛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心衰或休克,若不能及时的抢救,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必须要及时,争分夺秒,如此方可保证患者的生存与预后1。为分析将院前急救路径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效果,笔者采取对比研究的方式,研究其给予院前急救路径后取得了满意的成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5年3月到2017年11月在本医院接受急救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出50例纳入研究进行观察,依据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n=25)与观察组(n=25)。对照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3:12,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8.5±1.7)岁;观察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4:11,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8.5±1.7)岁。所有患者均排除患有精神意识障碍疾病以及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将上述数据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存在的差异极小(P>0.05),即比较可进行。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措施。
觀察组患者使用院前急救路径,主要方法为:①出诊护理:遵守急救的规范与要求,在接到出诊通知后,护理人员要立刻对患者进行简单评估,判断患者患有疾病的类型及其严重程度;立刻准备好急救需要的相关物品与设备,尽快前往目的地,在途中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相关信息,第一时间立马图片发我们胸痛中心的微信群,一边采集病史,一边做心电图确定是否为心梗人员,在与家属交流的过程中指导患者家属采取必要的措施,并告知患者家属不要擅自操作,避免发生操作错误而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的情况;对于已确诊的患者,必要时可先服用阿托伐他定钙片60mg、波立维300mg以及3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2]。②急救路径:在接到急救通知后,相关接诊人员要立刻进行准备工作,将急救需要使用的设备、药品等准备好,若患者的病情危急,要为其开放绿色通道;在患者达到医院后,要立刻为患者建立起静脉通道,并对患者进行持续吸氧治疗,以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同时马上对患者进行采血,将血液样本送检,期间严密监测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与变化,若发生异常则要立刻通知医生并进行处理;也可以给予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暂时缓解疼痛,若在院前发作,需要急救医生进行电除颤以及胸外心脏按压,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到急诊科,开绿色通道再次进行心电图、心梗三项的检查,抢救医生已在胸痛中心科室等候人员,患者达到急诊科后,医生应该立马跟家属商量pci或溶栓治疗方式,家属同意后签字,然后再由医生护士的陪同下送到介入室;③心理护理:主要针对患者家属,由于患者处于抢救过程,相关的病情、发病史等信息需要通过患者家属来了解,若患者家属由于患者病情影响而出现焦虑、不安、紧张等情绪,进而导致无法配合相关工作,则很容易导致信息收集出现问题,甚至影响到对患者的抢救,因此相关护理人员要立刻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在缓解患者与其家属不良情绪的同时,掌握相关信息,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3]。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给予不同的急救措施,其临床效果不同,观察并记录各小组患者的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急救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与处理所选择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18.0,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为抢救成功率与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以n(%)和±表示,采用x2和t检验,统计指标存在差异(P<0.05),并纳入了统计学范畴。
2 结果
2.1 患者的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记录情况分析
不同的院前急救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用时都较对照组短,各组间数据结果显示,具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具体分析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急救结果对比与分析
观察组中,急救失败的患者有1例,急救成功的患者有25例,成功率为96.00%;对照组中,急救失败的患者有6例,急救成功的患者有19例,成功率为76.00%。两组患者的急救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X=4.152,P值为0.041,经对比结果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的病情严重,且发展迅速,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若抢救不及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对该疾病患者进行抢救工作必须要迅速,争分夺秒,提高效率,不可浪费时间[4]。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患者进行抢救需要一定的流程,要想减少急救时间,就必须要对出诊与救护进行优化,提高两个流程的效率,进而使患者可以尽快进行急救,提高急救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预后。与其他救治不同,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急诊与护理的要求较高,相关医护人员需要具有丰富的经验与很高的专业技能,因此需要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与训练,通过模拟演习等方式提高其熟练度与配合,进而缩短急救流程的时间。院前急救路径是一种先进的急救模式,应用该模式可以使急救流程更加规范且有序,不仅可以减少急救流程的时间,提高急救的效率,同时还可以提高急救的效果与成功率,使更多患者重获新生,成为急救工作学习的模板,我们要共同致力于发展急救服务工作中,来挽救更多的生命。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前急诊中给予急救路径的效果十分理想,具有积极作用,整个急救流程的效率更高,时间更短,成功率更高,患者的生存率得以提高,且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为患者其后的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汪业方,胥伟华,周巍.院前急救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0:109—110.
[2]黄春华.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5,04:667—669.
[3]张学嫦.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24:200—201.
[4]黄兵。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3,22:182—18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86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