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通道在青年心脏骤停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绿色通道在青年心脏骤停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17例青年心脏骤停患者, 根据急救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56例)和实验组(61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急救, 实验组采用绿色通道进行急救。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及转运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急诊室滞留时间、手术时间。结果 参照组患者救治成功24例, 成功率为42.86%;实验组患者救治成功42例, 成功率为68.85%;实验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转运时间(6.37±1.21)min、辅助检查时间(23.12±3.53)min、急诊室滞留时间(1.84±0.23)h、手术时间(7.41±1.56)h均短于参照组的(9.21±1.68)min、(34.54±3.71)min、(3.67±0.47)h、(9.63±1.88)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青年心脏骤停患者急救中实施绿色通道, 可缩短救治时间, 提高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 绿色通道;心脏骤停;急救;应用效果;青年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8.093
心脏骤停是临床常见危急重症, 也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其病因多, 病情复杂, 不稳定因素多, 为救治增加了难度。心脏骤停在青年人的发病率较高[1], 采取有效的流程和措施以争取抢救时间, 提高救治效果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绿色通道服务流程是为节约救治时间, 以尽最大限度抢救急危重患者生命而建立的快捷高效的服务流程[2], 可以是跨部门, 也可以是跨岗位。本急救中心在青年心脏骤停患者急救中实施绿色通道, 分析其救治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急救中心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17例青年心脏骤停患者, 根据急救方法不同分為参照组(56例)和实验组(61例)。参照组中男33例, 女23例, 年龄21~40岁, 平均年龄(32.43±3.16)岁;发病原因:创伤21例, 心、肺、脑疾病11例, 溺水10例, 急性中毒 9例, 其他5例。实验组中男36例, 女25例, 年龄20~40岁, 平均年龄(31.99±3.23)岁;发病原因:创伤22例, 心、肺、脑疾病13例, 溺水11 例, 急性中毒10例, 其他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急救。接急救电话后快速达到急救现场, 快速作出诊断, 护送患者至急诊室, 急诊医生对患者检查后快速做出诊断, 并进行急诊处理。实验组采用绿色通道进行救治。成立急救领导小组, 建立健全的心脏骤停急救网络, 急救人员均定期接受心脏骤停急救培训, 在接急救电话后10 min内达到急救现场, 快速评估患者情况, 作出初步诊断, 立即实施现场抢救, 安置患者体位, 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等措施。在转运途中, 电话告知急救领导小组, 做好急救准备, 组织心血管内科专家在急诊室等待。急救小组快速为患者做好体检, 同时给予吸氧、心电监护、除颤等急救措施。同时辅助检查科室做好准备, 无需挂号、排队, 直接送影像室等辅助检查科室进行检查。专家在20 min内作出诊断、制定诊疗方案。由急诊医生、护理人员送患者到介入治疗室实施介入治疗。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及转运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急诊室滞留时间、手术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救治成功率比较 参照组患者救治成功24例, 成功率为42.86%;实验组患者救治成功42例, 成功率为68.85%;实验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2, P<0.05)。
2. 2 两组转运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急诊室滞留时间、手术时间比较 实验组转运时间(6.37±1.21)min、辅助检查时间(23.12±3.53)min、急诊室滞留时间(1.84±0.23)h、手术时间(7.41±1.56)h均短于参照组的(9.21±1.68)min、(34.54±3.71)min、(3.67±0.47)h、(9.63±1.88)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 由于不健康生活方式、过度劳累、高风险职业人数增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仅使心脏骤停发病率不断增加, 而且年轻化趋势更加明显。心脏骤停病因复杂、多样, 可发生于任何时间和地点, 死亡率极高。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快速准确的判断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
大脑是身体中对缺血缺氧耐受能力最差的组织, 其耐受时间仅为4~6 min[3]。对心脏骤停患者来说, 时间就是生命。研究认为, 心脏骤停4 min 内是抢救的黄金时间[4], 每过1 min, 患者的生存几率就可能下降7.00%[5], 若>6 min实施心肺复苏, 患者存活率仅为4.00%[6]。心脏骤停患者病因复杂, 病情多变, 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做出诊断并实施急救处理。越早实施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患者预后效果越好[7, 8]。从心脏骤停到实施心肺复苏的时间差直接影响患者复苏效果及生存率。但常规急救模式在患者转运、辅助检查方面耽搁了较多时间, 且急诊医生多是各科轮值医生, 短时间内往往不能作出快速诊断, 而联系专业的心内科医生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往往使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绿色通道注重救治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旨在缩短救治时间, 强调每个环节的连续性, 使工作简单化、高效化。本急救中心针对心脏骤停患者制定的绿色通道服务流程清晰明确、具有时限性, 使急救处理服务规范化、程序化, 以保证绿色通道畅通无阻, 尽可能缩短患者转运时间、辅助检查时间、联系会诊专家时间、急诊科滞留时间, 从而为手术治疗赢得时间。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参照组患者救治成功24例, 成功率为42.86%;实验组患者救治成功42例, 成功率为68.85%;实验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转运时间(6.37±1.21)min、辅助检查时间(23.12±3.53)min、急诊室滞留时间(1.84±0.23)h、手术时间(7.41±1.56)h均短于参照组的(9.21±1.68)min、(34.54±3.71)min、(3.67±0.47)h、(9.63±1.88)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急救中心在绿色通道救治过程中实施跨部门、跨岗位协同救治, 明确规定相关医生、护理人员、辅助科室在规定的时限内必须完成相关工作项目, 每个部门、每个人各司其职而又互相协作, 临床人员统一按规范、程序实施救治, 使整个救治过程更规范, 节约了时间, 提高了救治效率。绿色通道服务流程不仅可以作为医护人员实施搶救的指导, 而且可为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和依据, 进而促进其不断完善、规范。另外, 绿色通道的成功实施是与医护人员丰富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抢救技术、良好的应急能力分不开的。本急救中心选用业务能力强、责任性强的医护人员负责急救工作, 所有人员均定期接受培训, 平时加强训练, 尤其是心肺复苏技术, 训练时注重规范性, 提高熟练到每次操作时均做到有条不紊, 忙而不乱, 注重心肺复苏的有效性。实施胸外按压时找准按压位置, 并保证按压准确度、频率、深度均达到《国际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2010》要求, 均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加强团队协作, 注重每个环节和细节, 努力提高急救速度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随时做好急救准备, 包括各种急救仪器设备和药品, 且保证完好、齐全, 以提高急救效率。
总之, 绿色通道急诊救治措施通过规范伤情评估、急诊处理、快速辅助检查、会诊、紧急手术等各环节流程, 充分把握黄金治疗时间, 最大限度缩短无效时间, 使救治成功率大大提高, 患者预后明显改善。且绿色通道服务流程简单易行, 值得推广。由于心脏骤停可发生在任何时间、地点, 无法保证专业人员第一时间到达患者身边, 因此有必要在全民推广心肺复苏的基本技术。
参考文献
[1] 郭友祥, 丁青松, 李勇, 等. 98例心脏骤停患者急救的回顾性分析. 新疆医学, 2017, 47(11):1288-1289.
[2] 庞义三, 闫静. 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体会和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14):30-32.
[3] 蒋萍, 张素丽, 王海昕. 门诊就诊患者突发意外的急救与防范. 安徽医学, 2015, 36(8):1014-1016.
[4] 钱方毅. 2005 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二)CPR 总论. 刘英琪, 译.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6, 1(2-3):104-106.
[5] 李清梅, 黄洪才, 何玉珍, 等. 4 例门诊突发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配合.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 12(8):211-212.
[6] 黄香梅. 损伤控制技术急诊治疗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的护理配合. 吉林医学, 2016, 37(2):500-501.
[7] 彭丹洋.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 中外医疗, 2016, 35(2):51-53.
[8] 李霄. 绿色通道急诊护理在青年心脏骤停急救中实施观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22):249-250.
[收稿日期:2018-11-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33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