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 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用药依从性、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好33例, 中等6例, 差1例;对照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好22例, 中等10例, 差8例。实验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314, P<0.05)。实验组患者自护能力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6.275、4.588、5.000、7.168, P<0.05)。出院后干预3个月时,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 且实验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临床将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治疗中,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用药依从性、自护能力、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干预;再生障碍性贫血;应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6.102
再生障碍性贫血作为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 尚无明确病因, 其首起症状为贫血、出血, 随病情发展可逐步加重, 甚至威胁患者生命[1]。目前, 临床多通过免疫抑制剂药物治疗该病, 但长期服用时若患者无法严格遵照医嘱用药或护理不当极易对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2]。因此, 采取有效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8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且已排除多次入院治疗者、意识不清者、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严重并发症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 每组40例。实验组中男25例, 女15例;年龄36~75岁, 平均年龄(55.62±6.48)岁; 受教育程度:22例高中及以上, 18例高中以下。对照组中男23例, 女17例;年龄36~75岁, 平均年龄(55.73±6.53)岁;受教育程度:19例高中及以上, 21例高中以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且研究对象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 给予患者院前用药、饮食、口腔等常规护理及院后复查、随访等, 了解患者病情及遵医嘱执行情况等。
1. 2. 2 实验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①信息传递:及时通过微信、短信等方式了解患者病情, 并向患者推送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介绍、治疗进展、并发症防治、病情监测、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用药指导等相关健康知识, 推送内容应丰富多彩、简单易懂, 以提高患者阅读性[3]。 ②生活方式护理:按照患者个性基础资料、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及健康情况等为患者推送有针对性的生活方式指导意见。③诊疗指导:按照患者用药习惯, 及时调整并制定合理、科学的诊疗方案, 以降低长期服用抑制劑药物对肝肾造成的损害, 同时还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4]。若患者存在用药疑问, 也可及时咨询相关护理人员以便及时得到解决而提高用药依从性。④建立相应治疗圈:为患者建立同一类型疾病朋友圈, 患者可通过圈子分享各自的治疗经验及相关知识等, 也可从中寻求帮助, 患者亲友也可通过这种方式及时了解相应知识来监督患者调整饮食及用药等。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用药依从性、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情况。
1. 4 判定标准
1. 4. 1 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采用本院自制健康知识评定量表评价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 量表包含疾病基础知识、用药知识、日常自我护理知识掌握3个项目, 每项满分50分, 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越好。
1. 4. 2 用药依从性 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5]评价患者用药依从性, 问卷包括8个项目, 共8分。得分<6分为用药依从性差;得分6~7分为用药依从性中等;得分8分为用药依从性好。
1. 4. 3 自护能力 经过3个月随访, 以本院自制自护能力量表评价患者自护能力, 量表共包含健康饮食、心理调节、自护技巧、口腔护理、肛周护理5个方面。
1. 4. 4 生活质量情况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问卷评价患者出院时、出院后干预3个月时生活质量。量表共包含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4个方面, 每个方面满分100分, 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Ridi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疾病基础知识、用药知识、日常自我护理知识掌握评分分别为(44.60±3.71)、(46.49±3.54)、(45.85±3.43)分, 高于对照组的(39.72±5.13)、(41.67±4.64)、(38.56±5.61)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对比 实验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好33例, 中等6例, 差1例;对照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好22例, 中等10例, 差8例。实验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314, P<0.05)。
2. 3 两组患者自护能力对比 实验组患者中具备健康饮食、心理调节、自护技巧、口腔护理、肛周护理自护能力者分别为37、38、35、36、36例;对照组患者中具备健康饮食、心理调节、自护技巧、口腔护理、肛周护理自护能力者分别为30、30、27、28、26例。实验组患者自护能力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6.275、4.588、5.000、7.168, P<0.05)。
2. 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出院时, 实验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9.60±9.37)、(57.44±11.59)、(58.45±10.30)、(59.50± 11.65)分;对照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8.73±9.12)、(58.04±11.72)、(58.81±10.47)、(60.70±10.40)分。出院后干预3个月时, 实验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2.48±7.55)、(81.62±8.55)、(83.66±7.33)、(85.64±8.93)分;对照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70.38±8.62)、(69.84± 10.53)、(71.68±8.55)、(73.43±9.52)分。出院时,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干预3个月时,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 且实验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 主要见于青壮年, 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该病治疗周期长, 且一般在治疗明显改善后须回家继续治 疗[5]。因此, 院后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利于患者康复。延续性护理干预作为医院护理的一种延伸方式, 通过合理、科学的干预措施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降低患者再入院率[6, 7]。
綜上所述, 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中,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用药依从性,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永芳.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的临床效果.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5(6):438-440.
[2] 仇海敏, 乔根芳, 缪从庆, 等. 延续护理模式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 2017, 23(3):9-11.
[3] 杨艳萍. 延续护理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护理疗效探讨. 大家健康旬刊, 2016, 10(8):69-70.
[4] 戴晓英, 陈宁萍. 基于微信的延续护理在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中国当代医药, 2016, 23(10):183-185.
[5] 赵义满. 浅谈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护理干预. 吉林医学, 2012, 33(34):7590.
[6] 王琮, 孙舒燕, 易佳. 护理干预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基层医学论坛, 2015(25):3583-3584.
[7] 刘威. 护理干预在提高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 吉林医学, 2016, 37(7):1815-1816.
[收稿日期:2018-11-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82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