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 采用单双号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 每组4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 综合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 综合组患者疾病知识、康复知识掌握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综合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42.08±2.13)、(41.36±2.18)分, 均低于常规组的(48.91±3.54)、(47.61±3.25)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应用在住院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 对患者认知偏差的纠正、心理健康的改善作用明显, 具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 认知行为干预;冠心病;住院患者;护理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7.086
  冠心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 对于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而言, 在接受治疗过程中, 往往需要进行住院治疗[1]。研究表明[2], 多数冠心病患者由于对疾病及其康复知识认识存在偏差, 导致心理层面出现波动, 产生负面情绪, 使得康复进程受到很大的影响。通过认知行为干预, 可以配合基础性的护理和康复训练, 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 提升患者认识, 让患者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本研究旨在探究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冠心病的诊断标准[3]。采用单双号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 每组40例。常规组患者男23例, 女17例;平均年龄(65.23±2.42)岁;平均病程(5.36±1.49)年;干预前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56.41±5.12)、(53.89±5.34)分。综合组患者男22例, 女18例;平均年龄(65.58±2.39)岁;平均病程(5.41±1.64)年;干预前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56.81±5.08)、(53.74±5.42)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且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1. 2. 1 常规组 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给予患者基础性护理服务, 具体为:①病情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病情, 掌握患者的恢复情况, 适当地调整治疗方案。②用药指导:告知患者正确的用药方法, 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让患者明白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提升其用药的依从性。③环境改善:对住院的环境进行改善, 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④饮食干预:针对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 为其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 严格指导患者按照计划饮食。
  1. 2. 2 综合组 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干预, 具体为:①健康教育:待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后, 护理人员第一时间同患者交流和沟通, 了解患者对疾病及其治疗知识的掌握情况, 根据患者的掌握情況进行健康教育, 提升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纠正患者的认识偏差,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②心理疏导: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 掌握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实施情绪疗法, 进行心理疏导, 做到关心和爱护患者, 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③放松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 如深呼吸训练、倾听舒缓音乐等, 使得患者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的状态, 用于缓解患者的紧张感和不安感。④认知产生:加强对患者的引导, 减少患者产生错误的认知, 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⑤家属宣传:向患者家属、朋友进行健康教育, 告知家属、朋友相关注意事项, 使其能够更好地传达与患者。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疾病知识、康复知识), 总分100分, 分数越高表示掌握越好。②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心理状况, 采用SAS和SDS[4]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 分数越低表示程度越轻。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干预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干预后, 综合组患者疾病知识、康复知识掌握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干预后心理状况比较 干预后, 综合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冠脉血管狭窄, 导致心肌供血发生障碍所致心脏病,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好发于老年群体中, 容易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严重时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将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5]。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 在住院接受治疗的过程中, 护理干预的实施不可缺少, 通过科学的、合理的护理干预, 将会提升治疗效果。
  从临床以往对冠心病住院患者的治疗研究情况来看, 大部分患者因为对冠心病的认识不足, 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出现, 如紧张、害怕、焦虑、恐惧等, 致使治疗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6]。因此, 在实施护理干预的过程中, 先要对患者的认知偏差进行纠正, 即采取相应的认知行为干预, 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疾病治疗、疾病康复等方面认知[7, 8]。
  本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后, 综合组患者疾病知识、康复知识掌握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综合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42.08±2.13)、(41.36±2.18)分, 均低于常规组的(48.91±3.54)、(47.61±3.25)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提升患者的认知, 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对疾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 认知行为干预应用在住院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 对患者认知偏差的纠正、心理健康的改善作用明显, 具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亚莉, 张卫红. 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分析. 中国中医急症, 2015, 24(9):1690-1692.
  [2] 曹佳, 卢立立, 徐蕾, 等. 认知行为疗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河北医学, 2016, 12(11):1916-1919.
  [3] 范素梅, 张丽, 刘锦凤. 认知行为干预结合预防性护理对冠心病住院患者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12):1697-1699.
  [4] 胡家华. 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 28(24):33-34.
  [5] 季燕华. 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心理和生活质量的研究.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 20(4):541-544.
  [6] 张雪玲. 认知行为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 20(12):2025.
  [7] 郭晓娟, 张运生, 杨卫芹, 等. 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29(2):128-132.
  [8] 马红娟, 马文霞. 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6, 10(7):227.
  [收稿日期:2018-09-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41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