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朗读永伴你我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手段,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加强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有助于审美教育,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朗读 发展 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手段,各学校、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那么,为什么要加强朗读呢?
  首先,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通过教师对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益处。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其次,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在我们六年级的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春》《向往绿色》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風光。如六年级下册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作者用亲身感受向读者介绍了春天最常见的景色:鲜花、春风、春雨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蓝蓝的天、绿绿的草,和煦的春风到牛毛、花针似的春雨从而深刻体会到春天之美,这样既锻炼了语言,又深刻地理解了课文,还对学生进行了美的教育。
  再次,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最后的时刻》一文时,我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江姐在即将奔赴刑场时的所作所想。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她在英勇就义之前机智冷静地处理好文件,不慌不忙地整理好自己的衣着,和同志们深情告别,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江姐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她从容不迫、大义凛然的精神让人钦佩。让学生从读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既然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呢?
  一、教师范读 感染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拼,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像《勇攀高峰》等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邓亚萍在遇到挫折时那种坚强的意志力,以及暗自发奋勤学苦练的意志表现出来。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教师在知道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己必须声情并茂地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教学过程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一次,听一位教师上《春》一课,仅仅理清文章脉络后,她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还说:“春天景色那么美,请大家美美地读出来。”怎样“美美”地读,景色美又在何方?想必学生们一概不知。课后,我问学生:“景色美在哪?脑中有画面吗?”“哪些词句写出了景色美?”学生茫然不知所措。诚然,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训,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
  三、少讲,在读得准确、流利上下功夫
  一节课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借助汉语拼音让学生自己读出汉字的拼音,然后个别检查,看是否读得准确,对比较容易读错的字正音。注意做到教师少讲,让学生多读,以读为训练的主要形式,整堂课都听到琅琅的的读书声。我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读准每一个字音,如朱熹所要求的一样,做到不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停顿恰当、不顿读、不唱读,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在“准确”、“流利”上下功夫。通过一年的训练,我班学生在读课文时能做到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发音准确、有音量、按句逗停顿、不唱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合理运用多种朗读方式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1)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的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2)慎用齐读。齐读虽然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竽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3)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的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11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