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新时期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关乎一个国家经济进步与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各行各业的推进与发展,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而以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以促进学生就业机制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也在积极进行教育改革。但是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部分高职学校中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重视。
  [关    键   词]  新时期;教育管理工作;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6-0220-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为社会及企业提供高水平专业型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正在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近些年,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一些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体制以及模式已经无法适用于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人才管理的需求。高职学生的个性需求在扩张,因此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也日益繁重。而学生的管理工作则是高职院校需要依据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立足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思想,结合相关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的职业活动。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完善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及时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一、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及现状分析
   (一)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管理工作带来了更高的挑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在校生具有较强依赖性,自理能力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协调教育体制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是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学生的管理队伍薄弱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和队伍主体都是班主任或者辅导员,忽视了学生作为学生管理的主体作用。教师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虽有它的优势,但却偏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改革要求,也导致了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较小,单纯的教育和看管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步伐,教师不能及时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降低了学生管理工作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效果。
   (三)高职院校缺乏正确的管理认识
   部分高职院校还缺乏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高职院校所配置的管理人员也缺乏管理学生的经验。由于高职院校很少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定期考核,直接导致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教学素质偏低、工作能力不强等,这些问题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滞后的根本原因。
   二、新时期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分析
   (一)完善学生工作管理体系
   1.构建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高职院校在创新管理理念的过程中,要突出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高职院校首先要突显学生为主体的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帮助学生成才成长。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要尽力、关心、理解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高效、快速地学习。
   2.突出学生的管理工作地位
   高职院校在开展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要侧重推行以学生处为工作指导中心,以班主任、教师为辅助管理的管理模式,在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管理作用,让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培养一支优秀的学生管理队伍。
   3.对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发展特点科学地选择学生管理人员。操作能力全面、对管理工作富有激情、责任心强以及善于更新观念都要作为学生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保障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高职院校也要结合学生工作开展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完善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找准学生管理工作的教育目的和方向。
   4.明确学生管理人员的职责与任务,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
   高职院校中,学生管理工作基本是以考查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为主要内容开展的学生管理教育工作。力求能够全方位的管理、培育学生成为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有志青年。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要从生活和政治上给予学生关心,没参与学生管理的人员提供一个锻炼自身能力的平台,从而使学生管理隊伍的健康发展。
   5.制定考评学生素质的机制
   根据我国素质教育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要进一步侧重建立包含学籍管理制度、学分管理制度以及思想品德考核制度等综合学生管理制度。根据学生管理人员完成的工作和出现的问题依据完善的评价制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全面培养学生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二)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发挥导师的教育作用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高职教师除了要注重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高中院校应大力开展关于道德诚信的教育讲座,根据目前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和需要,重新规划教育主体内容。高职院校还要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代表的主体教育作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改革教学课程内容
   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教育方面,学校要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充分认知以培养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的,为满足企业、市场的人才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制定教育体系框架。高职院校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可以开设大量的社会实践课程,科学分配实践课与理论课的课时,将适用性与针对性突出体现在人才培养策略之中,使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接近社会和学生的发展实际,努力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3.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课程
   高职院校在调整专业设置的过程中,要详细针对每个学期设置和调整的专业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论证,同时,还要结合这些专业内容展开市场调研活动,组织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考察,明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调整专业设置内容来适应社会及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学生未来顺利融入企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改善教学观念,引进多元化的教学机制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方面,学校要摒弃传统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管理工作开展的主要理念,以人为本就是高职院校要将学生放在教学管理的中心位置,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充分理解学生、关心学生,达到开发学生潜能、教育学生的目的,以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管理教育模式强调的是严格管理学生,学生工作部门也只是发挥管理学生的作用,这样无法深切了解学生的需求。因此,学生管理部门应该改变传统的单纯管理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在管理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调整管理方向,一切教学管理工作都从满足学生的利益出发。
   (四)依法治校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引进的生源质量水平较低,面对日益复杂的教学环境,高职院校必须建立良好的校风,严肃校纪。当出现教育事故时,要体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管理理念,保证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在树立法律意识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自身享有的权利和自身应履行的义务。同时,当学生自身的权利被侵犯的时候,要让学生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做到论据充足、依据明确,充分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
   (五)配備专业的学生辅导管理人员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学校可以配备专业的辅导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以便调整教学管理方向。同时,学校还应投资学生活动的开展,组织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广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六)创造宽松和谐的校园氛围
   校园的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全面施行教育方针的重要方式。高职院校要建设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不仅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还能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校园文化包含多个方面,每个方面能够互相影响而形成一个动态稳定的教学管理体系,全面实施校园的文化管理工作,可以积极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从而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和心灵。
   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多组织开展一些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可以作为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的基础,可以充分给予学生展现自我、培养素质的平台。同时,学生管理部门也要在学生社团建设方面给予监督和指导,在开展活动需要用到的场地和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在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的过程中使学生尽情释放自己的个性,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七)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学校除了要建设校内的实训基地和实验室之外,还可以联系校外企业联合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的校外实践操作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锻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的学习能力。没有条件的高职院校也可以聘请相关的专业人员来学校进行讲座,现场解决学生提出的疑惑,让学生在学校就可以学到专业的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
   总之,在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观念,研究多元化的教学机制来改善教学模式,科学地设置专业课程,结合学生的发展实际调整教学内容。同时,为学生管理工作配备相应的辅导人员,联合校外企业创办实训基地,树立依法治校的教学体制,有效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进行,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徐颖.新时期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4(23):120.
   [2]杨静.对新时期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大科技,2009(12):23-25.
   [3]贺志强.关于新形势下创新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2(3):7-11.
  ◎编辑 张 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32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