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改革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高职院校护理专业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两部分。当前,传统的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已无法适应社会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要求,因此亟须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良。通过分析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在传统教学上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内容改革方案,以优化该门课程的教学流程,提升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    键   词]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护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6-0156-02
   当前,在护理专业面向临床培养护理行业实用型人才的大趋势下,对高职院校的护理教育逐步在实用性、临床性等方面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旨在适应社会对现代护理的需求。深化高职护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核心[1]。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是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用性和创新性,为学生的后续课程和未来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传统的教学计划通常依据课程教学大纲及教材自身结构,分别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两个学科角度出发制定,缺乏对护理专业学生的针对性。结合以往的课堂情况及考试成绩,依据传统教学计划获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改变旧有教学方式、转变培养模式迫在眉睫。
   本次教学改革旨在通过制订新的教学计划改变教学重点,同时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升其实际工作能力以滿足日益增长的工作岗位和社会需求。
   一、旧教学计划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冗杂,难以理解和记忆
   现行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这门课程使用的教材多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第3版)》,内容包括免疫学基础、医学微生物学及人体寄生虫学三部分。由于课程内容繁杂,且各部分内容相对独立,学生很难在一学期中完全掌握其重点。其中有些知识点理论性过强,较为枯燥抽象,不便于学生记忆。例如微生物学部分细菌总论中,细菌的培养、遗传与变异是微生物学科中重要、经典的内容,但是对高职护理学生来说,内容过于抽象,理解上有难度,并且在临床上只要求简单了解,并不涉及实际操作。有些知识点缺乏应用性,如免疫学部分的补体系统激活途径等内容,即使结合图例和视频,学生也难以理解。
   (二)教学重点缺乏专业针对性
   教学重点是教学目标规定必须掌握和理解的内容,也是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应当依据不同专业的学生需求制订。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这门课程中,临床专业学生更关注病原生物的致病性及疾病诊治,而护理专业的学生则对消毒灭菌、标本采集等内容更感兴趣[2]。然而,旧有的教学计划忽视了该方面问题,在重点的制订上依据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学科要求,缺乏对专业方向的考虑。
   (三)教学方式陈旧,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既包含理论课又有相当学时的实验课,因此是一门对理论和应用都有较高要求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侧重于理论和概念的讲解,课堂上缺乏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同时由于遵照医学基础专业的传统课程体系,在实验的选择上与实际应用联系不够紧密,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二、教学改革的策略
   根据高职院校的自身固有性质和所招收学生特点,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培养目标定位于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旧有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情况下,进行教学改革成为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学生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需求,并依据调查结果,结合相关任课教师及临床医生的意见和建议,对课程进行如下改革,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实践能力,更快适应岗位需求。
   (一)优化教学手段
   随着课堂教学条件的进一步提高,发达的网络和多媒体的运用为创新教学手段提供了条件。优化高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手段,教师须根据高职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及专业课的实际,通过网络搜索相关辅助教学的资源,将富有情趣的教学内容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进而促进学生的乐学。课堂上,以多媒体课件为主,插播相关视频,结合启发式、讲解式教学,并采用专有名词的中英文双语授课,在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且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3]。针对课程特点,我们着力寻找创新突破口,一方面在课堂上加入更多的现实病例,鼓励学生讨论思考;另一方面,列举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医学实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调整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性十分强,针对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就业需要修正教学内容十分必要。只要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得多,对学生发展有利,就应该着重讲解学习,而对岗位极少运用的知识则应该酌情删减,有选择地对部分知识进行了解性的学习。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教学方向应以能胜任常规临床工作为核心。基于调查结果并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首先调整了理论课的教授顺序,在微生物总论及免疫学的内容全部学习完毕后,再集中讲授微生物学的各论知识;同时,将真菌的章节内容删减为简单介绍,做到重点明确,难点讲解透彻,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三)改进实验方法
   实验课教学在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并最终融会贯通成为其基本技能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4],同时实验课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针对传统教学计划中存在的弊端,我们从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入手,一方面删除旧有实验课中同生理学ABO实验重复的凝集试验,另一方面增加播放医院感染内容相关的宣传片,以更加贴合临床需要,让学生提前了解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在临床上的应用。
   (四)完善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评价对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护理专业学生课程负担较重,记忆性知识比重大[5],结合本学科特点,我们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组合,尤其注意实验课程及实训环节,提高其在考核评定中的比例,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强学习兴趣,提升他们对实践技能的重视程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学生很好的展示平台,可以起到对学生学习的督促和引导作用[6]。针对高职高专学生自律性偏弱的特点,我们侧重开展形成性评价教学,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其取得的进步或出现的不足进行及时表扬或纠正,同时将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一并纳入平时考核的内容,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优化教学质量。
   三、新教学计划的特点
   (一)关注学生身心发展
   当今社会更多强调的是学生分析、创新、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的培养,除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学生基本技能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新教学计划从提升学生自身素质的角度出发,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创新性实践环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现有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拓展。尤其在实验教学方面,通过预习实验的相关步骤,制订实验计划和统筹实验进程,在促进学生实验技能提高的同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强化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分析问题科学性以及思维方式的扩展性。
   (二)更加切合临床实践
   临床实践教学作为联系在校学生与医院一线工作之间的纽带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使教学内容更符合临床需求,我们在制订新教学计划时重新规划了教学重难点,突出与护理临床工作关联较多的课程内容;与之相对应的简化学科性、理论性过强,而在临床工作中应用较少的课程内容;扩大临床案例分析在教学中的比重,强化临床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双向渗透。
   (三)符合社会创新发展模式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世纪大学教育的核心,对以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尤为重要。新教学计划力求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取得创新。一方面,优化教师对新课程体系的理解,从课堂教学上寻求创新突破口;另一方面,利用实验自主性高、创造空间大的特点[7],通过加强教学实验同临床实践的相关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职业素养。
   四、讨论
   随着护理服务领域向社区护理、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的延伸,更需要不同层次的护理教育重新审视培养目标定位[8]。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教育方面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针对传统教学方法和内容与当前临床需求之间的矛盾,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临床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此次对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的教学改革以专业方向和临床需求为突破口,结合本校课程的教学现状,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基础进行改革。在实际教学中突出教学重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融入最新医学进展,开拓学生眼界,以期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高职高专院校基础课程改革提供思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冉波,谭严,左凤林.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标准建设实践与思考[J].护理研究,2013,27(24):2667-2669.
   [2]王平,田维毅,梁建东,等.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基本功训练的实践与探索[J].重庆医学,2015(4):560-562.
   [3]张文莉,赵吉子,李迪,等.优化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手段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8):601-603.
   [4]黄洁雯,季育华,卫蓓文.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83-85.
   [5]王永红.高职高专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9):155-156.
   [6]王静,张冬云,刘安丽,等.医学高职高专教育考查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措施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6,36(3):477-479.
   [7]朱建军,尹一兵,毕恣,等.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4):312-313.
   [8]章雅青.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与展望[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5):529-530.
  ◎编辑 尚思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32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