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角色扮演的智慧城管实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各地市越来越重视城市管理质量和治理水平的提升,其中对城市管理人才素质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智慧城管课程的设立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展起来的。项目主要介绍了智慧城管实务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实施建议。
  [關    键   词]  智慧城管;课堂教学;角色扮演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5-0108-02
   一、智慧城管实务课堂教改的背景
   随着国内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深入,城市管理已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其管理的水平和成效也直接决定着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5年发文《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坚持协调创新,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快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城市管理能力。”
   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对管理人员和技术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其中,人员的管理水平又是重中之重。在《意见》中明确提到鼓励高等学校设置城市管理专业或开设城市管理课程,依托党校、行政学院、高等学校等开展岗位培训。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自2012年设立数字城管专业以来,一直致力于城市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已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社会人才需求的“校政企”联合培养模式。在城市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智慧城管实务课程的开设过程中,我们也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在校期间的理论教学较多,对城市管理的标准规范等都有讲授,但如何将这些规范变成学生实实在在可以实践操作的项目相对缺乏。为此,学院于2016年专门建设了智慧城管实训室,让学生通过各个项目操作以熟悉掌握城市管理的各项规范和技能。通过实训,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
   基于角色扮演的智慧城管实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主要依托学院智慧城管实训室,通过对学生基于一系列智慧城市管理人员角色扮演性的实训技能培养,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熟悉智慧城市管理的各项知识和技能,掌握智慧城管系统的操作,为智慧城市管理人才的培训和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依据,为城市管理的人员素质水平提升提供保障。
   目前国内的数字城管工作已越来越向内涵建设深入,传统的城市管理也在逐渐向城市综合治理的方向发展。“智慧化”的特点在数字城管上体现得越来越多。城市管理的人才培养的方向也必然要符合这个大趋势,对他们在城市管理中数字化、物联网技术的培养和实训将越来越被重视。本教改项目的目的也是着力加强学生在智慧化城市管理这方面实践技能的培养,以更适应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
   二、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智慧城管实务课程主要围绕培养学生今后从事智慧(数字)城管工作所需的理论和实践技能,侧重讲授智慧城管的一系列规范制度和相应的处置流程。
   通过对上述理论部分的讲解,学生应掌握智慧城市的概念、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智慧城市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智慧城管的业务流程、标准规范,智慧城管事部件的分类和规范等基本城市管理知识,能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于后期的课程实践中。
   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全按智慧城管工作岗位的需求展开,从事部件采集、受理、派遣、处置、反馈、核查、结案七个阶段入手。
   在课堂实践教学中,一般将一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在小组中分别设置监督员、受理员、派遣员、专业部门人员、值班长等角色,实践一段时间后轮岗以熟悉不同岗位的工作需求和任务。通过对智慧城管业务流程不同阶段工作实践技能的学习,掌握智慧城管各个岗位的职责、规范,逐渐在实践操作中熟悉智慧城管的各项规章条文。
   三、角色扮演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方案与作用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将智慧城管业务实践设计为情境问题,通过情境设计、仿真实训、案例分析、教学评价总结等环节,将角色扮演法应用于实践教学之中。
   (一)情境设计
   智慧城管按业务流程可分为监督员、受理员、派遣员、专业部门处理人员、值班长5个角色。在课程实践中一般将40人左右的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5~6人,分别指派上述角色给每组中的每位学生。这些学生在接受上述指派角色前已系统性地学习了智慧城管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要求。通过上述角色指派,每位学生需清楚自己在城管业务流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熟悉相应的智慧城管软件业务系统操作。
   (二)仿真实训
   智慧城管的管理规范可分为部件和事件两大类,在情境设计中,根据每堂课不同的教学要求分别设置一个或多个事部件规范主题(如某堂课的主题为处理城市中的各类道路设施的缺失和破损问题),基于上述主题,让监督员先期利用手机APP发现问题,受理员在监督中心(模拟)受理问题,立案后送至指挥中心(模拟)交由派遣员处理,派遣员将案件按类别提交至专业部门(水电煤等市政公用集团),专业部门人员在模拟处理后给出相应结果(延期或已处理完毕),再将案件交由接线员,接线员通知监督员核查案件处理结果,最后将案件报送至值班长,值班长负责审定案件是否处理完毕。    在整个业务流程中,每个岗位角色都需要依据课堂先期学习的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如监督员需要了解事部件的图像采集要求,受理员和派遣员需要了解事部件的正确分类和派遣处置部门,值班长需要了解案件的结案规范和不能按时结案时的相应对策。通过对上述业务流的多次实践,每个学生都能逐渐掌握当堂课岗位的工作需求。
   (三)案例分析
   单纯地学习和实践课程中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知晓智慧城管的各项工作要求,但却不足以提升他们对城市管理问题的思考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在一段时间的课程实践后,每个小组都被赋予一项城市管理问题的调研任务,一般需和当前热点的城市管理问题挂钩。如2016级的智慧城管实务课程中,有几个小组分别调研了城市共享单车的乱停放、高校周边无证烧烤摊、校园违法小广告张贴等多项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管理课题。在这些课题的调研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熟悉书本上的知识,还需要通过实地走访、勘察调研、对调研数据分析统计等一系列综合活动来对课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思考如何来解决这些城市管理难题。
   每个组在完成相应的课题调研和撰写完调研报告后,课题组中的每位学生都需要上台作PPT自述演讲,主要讲自己在课程调研中的各项活动和对课题的解决方案(该部分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完成,组内成员相互独立思考解决),教师在学生讲完后对学生的活动给予点评,并记录相应成绩。学生在完成上述活动并获得教师的点评后,一方面可以知道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活动还存在哪些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种鼓励。
   (四)教学评价
   课程的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两部分。过程性评价主要由学生的理论课程作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实践活动表格等构成。结果性评价则主要查看每位学生的智慧城市管理课题调研报告和相应的答辩表现。通过两部分的教学评价,可以有效督促每个组中的学生都主动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和课题调研,避免了小部分学生完成大部分学生实践活动的现象。
   四、成效及小结
   基于角色扮演的智慧城管课题教学改革经过两届学生的课堂教学实践,目前已形成一套较为完整且有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经过与兄弟院校的交流,我们的课程体系还是走在比较前沿的。目前已完成该课程的校本教材和配套的实践指导任务书,并在积极联系出版社准备出版。学生在学习完该门课程后,也对智慧城管的业务流程和相应规范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从而为接下来的实习工作和学科竞赛做好准备。目前在2016级的智慧城管专业中,已有多家单位主动来校提出了人才招聘需求。
   智慧城市管理目前在国内外都属于比较前沿的课题,要一步到位地完成课程体系建设几乎不可能做到,且这一领域随着目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时刻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所以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对城市信息化管理专业来说,仅仅只是开始。通过对智慧城管技术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并结合城市管理人才的培养,才能不断发展和提升我国城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張元圆.智慧城市中的大数据技术应用探究[J].智能城市,2016(11).
   [2]王晓丽.“互联网+”助力抚顺智慧城市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3).
   [3]马国伟.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管理系统的构建[J].西部财会,2016(4).
  编辑 尚思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35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