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课前演讲活动在理工科大学生素养提升过程中的应用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理工科大学生往往在交际与表达等能力上表现较差,但社会形势却对毕业生包括演讲与口才在内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对课前演讲活动在理工科大学生素养提升过程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一定探讨。希望能为当代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些启发与借鉴。
  [关    键   词]  理工科大学生;课前演讲;素质提升;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4-0126-02
   交际与表达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才的基本素质构成。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无论是在校内参与课题汇报、论文答辩、各类竞选,或走出校园,到考研、考公、企事业单位招聘的选拔过程中,准确、生动地表达观点,交际与表达能力都在发挥愈加关键的作用。拥有成熟表达能力的学生往往能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散发自身魅力,更好地融入集体并脱颖而出。
   然而,现阶段理工科大学生的培养过程却往往存在重科学、轻人文,知识结构单一,对人文素养关注不够等问题。
   本文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对理工科学院课前演讲活动的应用与实效展开了一定的探讨,希望能为提升学生素养、加强思政教育提供一些借鉴。
   一、课前演讲活动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培育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
   目前,理工科大学生普遍存在人文素养欠缺的问题。写作与赏析能力薄弱,文学、史学知识面狭窄,社会交际能力不足等问题正成为学生走向社会道路上的“绊脚石”。筹备一次课前演讲往往需要经历阅读、赏析、写作、展示等步骤,无疑也是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过程。
   (二)有利于锤炼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
   当今时代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一场准备充分的课前演讲从准备到展示的过程能够对学生在信息收集、文本阅读、文段写作、语言表达、人际沟通、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能力进行全方位的锻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三)有利于营造理工学科良好学风
   高校学风建设是当前学生工作的重点。对理工学科而言,形成良好学风更为关键。课前演讲活动一方面直接提升了学生的到课率,使学生能够较早进入学习状态,提升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能在学生当中形成乐学、爱说的良好氛围,以演讲带动整体学习氛围的形成。
   二、课前演讲活动的实施方式
   (一)参加对象
   课前演讲活动主要面向以在校修读专业课程为主的非毕业班本科生。理工科专业往往课程较多,一般可以保证一至二年级每周至少四次活动,三年级每周至少两次活动。
   (二)演讲内容
   因院校特色,笔者所在学院每个年级均有一至两个师范班级。师范生在演讲技能上有一定的特殊要求,因而在演讲内容上也有一定的特殊性。整体而言,在演讲活动中,师范班主要着重于化学习题讲解,锤炼师范技能;其他班级则主要以自选或规定主题演讲的形式开展,演讲主题一般由班级自行组织讨论产生。
   (三)开展方式
   利用每天第一节课前约20分钟的时间,每班安排2~3位学生上讲台演讲,班级其他学生进行评分;每月由各班学习委员组织开展总结评比活动,以班级为单位评选“演讲之星”,并制订下个月的活动主题与目标;每学期召开班会,对一个学期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对演讲稿进行汇总、编辑、排版,装订成册;团学组织以课前演讲活动为依托,每年举办一场院级演讲比赛,由各班从每月“演讲之星”中推荐选手参赛。期间各团支部、党支部及学生组织以演讲为中心,结合当下热点开展各类活动。
   三、课前演讲活动的成效分析
   (一)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的灌输多于学生的思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能得到重视。每天的课前演讲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他们可以自己选择、确定演讲内容,积极主动地获取和运用知识,从而在自觉、自主的学习氛围中提升自己在语言表达、逻辑思维、文献阅读、实操实践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同时,课前演讲活动还让理工科大学生逐渐习得了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捕捉信息、加工信息,并且根据交际需要输出信息的能力。多次公开演讲的锻炼使他们能够落落大方地与他人交往,发表自己的意见,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增强了他们思维的逻辑性。种种能力上的提升对其全面发展而言,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更有不少学生因在课前演讲上的尝试逐渐挖掘出自己在演讲方面的潜力,并开始有重点地在这一领域提升自己,他们在各类演讲类竞赛中的出色表现让人欣喜。
   对师范生而言,低年级的学生往往缺乏对自身师范技能和知识水平的认知,教师也往往只能通过课堂展示与见习来培养和考查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水平。课前演讲活动使师范生获得了一个展现自身教学技能,并通过聆听学生点评与其他同学的讲解,与同伴进行相互比较、借鉴与学习的机会。以习题讲解为主要内容的课前演讲,使师范生包括专业能力、口语表达、板书写作在内的等各项能力素质明显提升,为他们顺利走上教师岗位提供了助益。
   (二)构建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强集体凝聚力
   如何增进学生,尤其是新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帮助他们尽快融入班级,适应大学生活是我们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而课前演讲活动在帮助新生尽快熟悉班级同学,促进同学沟通交流,增强班级凝聚力上可谓成效显著。新生课前演讲大多围绕“我的高中生活”“我的室友”“我眼中的大学生活”“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等主题展开,通过聆听班级学生的演讲,让新生对原本感到陌生的新同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所在班级的氛围与凝聚力也因此得到了明显提升。展现自我的课前演讲活动已成为学院新生始业教育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不仅如此,以这项活动为契机,各团支部、党支部及学生组织开展的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也让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更为丰富,组织成员间的氛围也愈加和谐。
   (三)好学、勤学、乐学、善学的良好学风进一步养成
   推行课前演讲活动最为显著的成效还体现在学生第一节课的到课率明显提升,迟到现象极少出现。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后进入学习状态较快,学习效率提升,课堂纪律进一步改善。
   作为理工科院系,文学、史学氛围必然相对缺乏,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人文素养显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演讲活动中,许多学生会选择涵盖一定文史知识的主题进行讲述,他们在为演讲进行准备的过程中,相应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激发,这对平时疏于汲取文化养分的理工科学生来说无疑是可贵的。
   五分钟的课前演讲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社交心理素质与人际交往技巧,锻炼了胆识,启迪了思维,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品行习惯,树立了自主学习的观念,增强了学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考研、求职等赛场上脱颖而出的机会,更是一种将思政教育与学生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将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入演讲主题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造,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教育与培养,形成学生教育培养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李丽艳,丘文福.大学本科师范生课前简短演讲的定位及对策:以F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为例[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5).
   [2]柳芃.高校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素质教育探析[J].教育探索,2013(6).
   [3]王舒婷.理工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5).
   [4]于晨旭.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太原市某高校为例[D].中北大学,2012.
   [5]袁婧,张琳珏.浅谈课前十分钟演讲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J].知识经济,2016(16).
   [6]周芳.高校辅导员理工科专业学风建设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2).
  编辑 武生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45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