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引导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新诗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问题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方式,打破了束缚学生思维发展的旧模式,遵循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提供最大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问题引导教学法”是教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设计的教学方法,利用“问题引导教学法”进行教学是依据教师设计的问题,在问题引导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教学活动过程。
一、问题引导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新诗教学中的必要性
“新诗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还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提升人文素养。但在语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新诗的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2]新诗从出现到现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逐渐发展成中国当代诗歌中重要的一部分。但长期以来,在高中诗歌教学中,古典诗词倍受宠爱,现代新诗的教学却被轻视,成为诗歌教学中的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
究其原因,第一是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教育失去了人文素养内蕴而只剩下应考训练的外壳,从而导致在学生中,普遍有一种认识偏差,即认为学不学新诗无所谓,因为高考不考或考得很少。第二,教材选编存在不足,学生从小就缺乏对新诗的积累。第三,学生不喜欢新诗,有时是因为他们没办法喜欢。高中生的功课繁多,每天的作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哪来的时间研究新诗。老师又不重视,学与不学对考试没多大影响,新诗自然受到学生的冷落。
“现今的新诗教学,既要实现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创造性思维的培育和人文精神的涵养;更要体现引导学生感受诗美、领悟诗情和积淀诗语的特点。” [3]近几年来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强调教育是呼唤以发展人的超越性精神,以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和艺术良知去感染学生,去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憧憬。中国新诗无疑是一个最恰当的载体。如何利用好新教材,借助新诗这一文体,发掘现代新诗中洋溢着的形式美,激发高中生的审美情趣,促使学生热爱诗歌,提升语文素养,构建高尚人格, 成为了教师在新诗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因此,我认为,将“问题引导教学法”带入新诗教学十分有必要。
二、问题引导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新诗教学中的可行性
传统诗歌教学中,多采用以读品诗的策略,注重诵读和品读,品析语言,感受诗美,形成詩悟。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教学法,即在诗歌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是一种突出学生以“学”为主的引导式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新诗的积极性,提高新诗解读效率,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新诗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问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推动力,在问题引导下,学生的学习具有了明确的方向。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运用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在促进思维深入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4]使用“问题引导教学法”使学生在新诗学习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提高探究兴趣、激发阅读思维,还能培养批判性精神,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使用“问题引导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在与学生问答“对话”的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知晓学生对新诗内容掌握的程度,及时了解学生解决问题时的方法、思维习惯或错误原因,获得充分的教学反馈,利于教师及时修改教学设计、调整教学进度。而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提出的新问题,又能促进其继续深入探究新诗阅读的空间,是极其宝贵的教学资源。所以,科学合理地使用“问题引导教学法”是一堂高效新诗教学课的关键,也是推动新诗教学往纵向深度发展的抓手。
三、问题引导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新诗教学中应用的课堂教学片段示例
接下来我将呈现我在新诗课堂教学中如何采用“问题引导教学法”。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教学时,可以这设计问题:你喜欢哪些意象?能把这些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画吗?这样,就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他们可自主的选择,并且能充分发挥主观性进行回答,学生通过对“柳影荡漾图”“青荇招摇图”“清泉碎虹图”“撑蒿放歌图”的描绘,感觉自己就身处于康桥的自然美景之中,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倒映在水中的影子似一位美丽的新娘,这波光艳影不仅在诗人的心头荡漾,也在学生的心头荡漾。那绿油油的在柔波中招摇的水草,不仅让诗人受到感染,也会让学生甘愿做一条水草,去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深切的感受到诗人对康桥的眷恋。那“清泉碎虹”揉碎的不仅是诗人对康桥的留恋,也揉碎了学生的心:这清新脱俗的自然美景,连自己都愿沉醉其中,不忍离去,更何况是在那愉快生活过的诗人呢!通过此番想象,再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通过这些画面,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感情和追求呢?联想当时创作背景,诗人重游英国,一人悄悄来到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怀念逝去的美好时光。再联想新月诗派“以美为艺术的核心”的创作原则。至此,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可调水到渠成,学生自然而然会脱口而出,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体现了作者对美的一种执着难舍的追求,这样运用问题串联,由象及情,把握了全诗的旨趣。
当然,在问题设计时,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以文本为纲,贴合实际而不失个性地设计教学问题。另外,教师在新诗教学实践中,还应注重设计问题的表达应用,讲究问题表述的语言选择和锤炼,并且处理好情境问题与逻辑性分析问题的适度关系。
参考文献:
[1]张晓文. 高中语文“问题教学”研究[J]. 苏州大学2017.12
[2] 刘玉花.高中語文新诗教学现状研究——以人教版必修教材为例[D].闽南师范大学.2017(6)
[3] 饶洁.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新诗教学策略[J]. 华中师范大学.2017.10
[4] 吴钦.基于问题引导的探究式教学研究[J]. 学周刊.2018(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74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