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快乐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早就提出“快乐教育”这一思想,他认为“儿童欲望的正当满足,能导致儿童精神上的愉快,而这种愉快反过来能成为求知的动力”。同时,他还认为“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身心和精神上的满足快乐时,就算没有人督促,他们自己也能自觉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通过“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究,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真正的发展。
  [关键词]快乐教学法;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5-0039-0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被逐渐更新变化,而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教育教学更要致力于创新。我个人认为,课堂教学中应该改“讲”为“学”,这样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做学习的真正主人。同时,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和运用一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数学课堂中,教师如何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娇生惯养,且每节课的教学任务较重,所以教师教学时大多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下降。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尝试探究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去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使他们愿意并乐于去学习数学。下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应用“快乐教学法”进行教学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注重课堂导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小朋友天性好动、爱玩,特别喜欢小动物。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创编有关小动物的故事进行课堂导入。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平均分》时,课始,我通过多媒体出示课件:“今天是小猴子的生日,它摘来6个桃子,要把这6个桃子分给三只小动物。你们有几种不同的分法?”这样教学,不仅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我们学校每个班级都有50多位学生,如果仅仅靠教师一人,是很难控制课堂纪律并维持四十分钟时间的,但一说到小猴子的生日,学生立即安静下来,个个聚精会神,纷纷动脑想办法来为小猴子解决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游戏竞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游戏竞赛能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之中,所以在平时的复习巩固环节,我常常开展赛一赛、比一比、说一说、等一等活动。例如,我常选用以下的游戏竞赛进行教学:(1)“开火车”游戏,即看哪组的“火车”开得最好,也就是说师出示口算卡片或数的组合与分成,每组进行接力赛,全对的一组获胜;(2)“传物”游戏,即全班学生一起说“传!传!传!传到你,传到我!传到最后一个就是你,传到你,你就要回答一个问题”,然后依次传物回答问题。设计这样的游戏竞赛,学生很喜欢,个个都积极地投入到活动当中。
  三、注重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紧扣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例如,教学《同样多》时,我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1)每人摆出和圆形同样多的三角形,要求一个对着一个摆;(2)擺出比圆形多2个的三角形,并思考“三角形到底有几个”,即三角形的个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与圆形同样多,另一部分比圆形多2个;(3)摆出比圆形少2个的三角形,即从原来的总数里去掉2个,剩下的就一一对应摆出三角形,就是比圆形少2个的三角形个数了。学生通过讨论、操作、检查、展示,人人会动手摆,个个会口述摆的过程,从而轻松地学会了“同样多”的知识。在学生完成操作后,我引导学生反思并对自己摆出的结果进行验证,使学生深入理解每个数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的思维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发展到抽象的逻辑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
  四、注重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刚开始,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甚至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从心理特点的角度来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学生有自卑感,不懂的知识不敢问;二是学生觉得自己智力低,自暴自弃,失去信心后放弃学习。针对这些原因,我主动亲近学生,把他们当成好朋友,经常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学习数学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课堂上,我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注意设计课堂提问,尽量找一些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并且不论回答正确与否,一律给予鼓励,重在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求异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我注意引导和辅导个别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减少批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还可以增强他们对老师的亲切感和信任感,从而愿意亲近数学、学习数学。
  五、注重生活实践,增强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一般借助生活实践,从最初学会理解某些行为到掌握初步的生活经验,形成观察力、注意力及概括能力等,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因此,进行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运用多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学大于号和小于号时,我请两位学生扮演猴哥和猴弟进行情景演绎:“猴哥有32元钱,猴弟有23元钱,想把他们的钱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表示时,兄弟俩都不会,于是去问小猪。小猪说:‘你们兄弟俩谁走在前面?如果是猴哥在前面就用大于号,如果是猴弟在前面则用小于号。也就是说,大于号开口向左,小于号开口向右;大数在前用大于号,小数在前用小于号。’”这样讲解,学生一学就会,且效果较好。又如,教学《元 角 分》后,为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我设计“购票”的实践活动,即让一位学生扮演售票员来卖票,其他学生扮演顾客去买票。这一情景真实地再现了学生的生活,学生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进行实践活动,快乐之情溢于言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学生学而不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注重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人的语言和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思维好的人,语言表达也十分流利。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表达清楚,能够自然流利地说出每道题的解决过程。例如,教学看图说话时,我让学生先阅读题目,再将其口述成为文字应用题。又如,教学“凑十法”时,我先将“凑十法”编成顺口溜,即“小朋友,拍拍手,大家齐唱凑十歌;九凑一,八凑二,七凑三来六凑四,五五相凑就满十”,在学生熟记后再进行教学,最后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如7加5等于几:看到7,想到3,把5分成3和2;7和3凑成10,10再加2等于12。又如,教学《认识方向》时,我也让学生熟记顺口溜,即“上下前后和左右,两两相对好朋友;上面头来下面脚,面向前来背向后;区别左右莫发愁,分清左右看双手”。这样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于记忆、学得轻松,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现在很多教育研究工作者提出“快乐教育”的思想,旨在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使他们于快乐中掌握所学知识,获得真正的发展。早在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就提出了这一思想,他认为“儿童欲望的正当满足,能导致儿童精神上的愉快,而这种愉快反过来能成为求知的动力”。同时,他还认为“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身心和精神上的满足快乐时,就算没有人督促,他们自己也能自觉学习”。看来,斯宾塞提出的思想是有依据的,而我的做法也证明了这一思想是正确的。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通过“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究,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真正的发展。
  (责编 杜 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27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