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来长城皆自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如何对待自己的英雄,是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深刻考验。或许有人说,对待英雄很简单啊,给予荣誉,万众欢呼,铭记于心。但其实远非如此简单。例如,某男青年骑坐到女红军雕塑头上微笑拍照,虽是个案,却刺痛人心。但比不懂敬畏更可怕的是,能否压制自己的自私,始终拥有崇敬英雄的初心。要知道,从古至今,对手都在高明地玩诛心游戏,让你释放出内心的恶来,让你猜忌、怀疑、恐惧,然后冷落、否定甚至诛杀自己的英雄。
  一
  公元前229年,一代战神李牧死了。
  李牧一生没有打过败仗,但死得很窝囊。历史上对他的死亡记载,有两个版本,一说是他在被剥夺兵权后,愤而出逃,逃跑路上被追兵追上杀死;一说是被逼自杀。
  《战国策》比较详细地记载了李牧自杀的经过:他被剥夺兵权后,回赵国首都邯郸求见赵王迁,后者不见,反而让大臣韩仓出来数落李牧的罪过。有一回你战胜回朝,大王给你赐酒。你向大王祝寿时,手里却好像握着一把匕首,所以罪该处死。
  李牧赶紧解释说,不是匕首啊,“我的右臂有病伸不直,身材高大胳膊却显得很短,不能接触到地面。如此拜问大王的起居是很不得体的,唯恐在大王面前犯下死罪,所以让工匠做了一块木头接在手上。君王如果不相信,请允许我拿出来看看。”于是把木头从袖中拿出来,给韩仓看,假肢形状很像门轴,上面用布缠着。并对韩仓说:“希望您能进宫去对大王说明这件事。”
  韩仓怎么会听,直接告诉李牧:我才不替你去说话呢,我只受命于大王,“赐你一死,不能赦免。”
  李牧只得面朝北拜了两拜,“谢大王赐死之恩”,取出宝剑准备自杀,又说:“做臣子的不能在宫中自杀。”快步走出了棘门,右手举起宝剑准备自刎,可是胳膊弯曲够不着脖子,便口里衔着剑尖,撞向柱子自杀了。
  二
  李牧为后人熟知的程度,远不如同时代同属赵国的廉颇,但他在古代军事史上有着超凡卓绝的地位。例如,他对匈奴一仗,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
  李牧当时长期驻守雁门郡,防备匈奴。他是一个能够真正静下心来捕捉战机的杰出将领,严令部下不得进攻匈奴入侵部队,敌人一来,赵军马上退守营垒。这样过了几年,虽然赵军没有损失,但朝野舆论大哗,认为李牧是个胆小鬼,连匈奴人也瞧不起他。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依然如故。赵王发怒,把他召回,派别人代他领兵。替代者当然要积极索战,结果屡战屡败,没办法,赵王只好又请出李牧。
  他回到边境,依然如故,避战。匈奴来了又走,虽一无所获,但更加瞧不起李牧了。赵军官兵,这时嗷嗷叫著想打一仗。李牧说:时机到了。他准备了精选的战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五万人,善射的士兵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训练作战。同时让大批牲畜到处放牧,放牧的人民满山遍野。匈奴小股人马入侵,李牧就假装失败,故意把几千人丢弃给匈奴。单于听到这种情况,就率领大批人马入侵。
  决定性的战役打响了,当匈奴进入包围圈后,赵军张开左右两翼包抄反击敌军。此刻,赵国与匈奴都惊恐地发现:李牧居然是打仗这么凶悍的一个人,他身先士卒,勇猛无比,各兵种配合默契,斗志昂扬。这一仗大败匈奴,杀死十多万人马。灭了襜褴,打败了东胡,收降了林胡,逼跑单于。在此后的岁月里,胡人一听说李牧的名字,就打哆嗦。很多年后的西汉,面对匈奴的骚扰,汉文帝刘恒还感叹说:我手下怎么没有李牧这样的大将呢,否则我还怕什么匈奴?李牧一生,打仗无数,没有败过,而且屡屡扮演“关键先生”的角色。
  三
  如果李牧这样的战神称不上赵国的长城,谁还称得上长城?李牧死了,赵国自毁长城。短短三个月后,赵国被秦所灭。赵王迁在流放地思念李牧,后悔莫及:如果李牧还在,我哪用吃秦国的米啊……
  很多人反思过李牧之死,有说他不够圆滑,不知跑部进京贿赂赵国权贵,尤其是君王宠信的郭开一流,不仅不送钱,还当面训斥过郭开,结下仇怨;也有人说他过于执拗,一直坚持“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换句话说,很任性,比如君王请他出山重回前线打匈奴时,他还谈条件“大王一定要用我,我还是像以前那样做,才敢奉命”……但导致李牧死亡的真正原因,还是赵国君臣中了秦国的离间计。
  古人曾精确概括过李牧之死为“说客为秦谍,君王信郭开”。公元前229年,在决定赵国命运的战争开始后,秦将王翦率重兵压境,赵国则派李牧为大将军、司马尚为副将,全力抵抗。王翦一看对上了擅长固守以待战机的李牧,自知这仗会打得很艰难很漫长,要速胜,必须先除掉李牧。于是与秦王嬴政商量,派奸细入邯郸,用重金收买了郭开,让他造谣说李牧、司马尚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
  赵王迁马上相信了。首先,他相信郭开,就像中国历代皇帝宁肯相信陪伴身边的太监也不放心前方血战的将军一样;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原因,赵国君王一直对李牧式固守伺机出击的打法不感冒。在战国诸强中,赵国是个很奇怪的存在,被众多强国包围,缺乏纵深腹地,战乱频频,综合国力一直上不去。
  四
  战国四大名将,王翦、白起、廉颇、李牧,前两个是秦国的,后两个是赵国的,后两个都被郭开坑了。赵王迁成为亡国奴后,猛然发现:自己无比宠爱、高度信任的郭开,竟然早就被秦国策反了!其实,郭开在逼走廉颇、谗杀李牧之前,秦国早已给他开了“接收证”,赵国一亡,他就被秦王嬴政封为秦国上卿。
  像郭开这样的小人,从来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秦国间谍王敖曾就郭开谗间廉颇事问道:“你不怕赵国灭亡吗?”郭开答:“赵国的存亡是整个国家的事,可廉颇是我个人的仇敌。”所以,古今中外,内奸是敌国最喜欢的东西,尤其是利用内奸来打击对方的英雄,那比战场上消灭对方容易太多了,成本低,成效高。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了。
  英雄,历来是一个国家与一个民族的精神丰碑,激励民众,凝聚人心。如果这一座座丰碑轰然坍塌了,就比如在赵国,别人告诉一个李牧的崇拜者说:李牧这英雄是假的,李牧其实是内奸。那一瞬间及以后,这个人在震惊中,内心最珍贵的最崇高的一块,开始溃坝。这种崩溃随之蔓延开来,一切美好和高尚将不复存在,所有良知和秩序将荡然无存。而真正的内奸如郭开们,捂着嘴在历史的黑暗中笑。
  郭开也没有一个好的下场,史载,他在出任秦国上卿后,请假回邯郸搬运自己多年搜括的财宝时,被盗贼所杀。后人演义,说劫杀郭开的是李牧的旧部,他们杀死郭开的随从后,将郭开千刀万剐,每割一刀喊一声“为李将军报仇”,最后把郭开割得只剩下了骨头和一摊血水。
  这是后人的充满复仇感的想象,因为一代战神李牧,死得过于窝囊,要用仇人更悲惨的死,来为英雄洗冤。历史让人喟叹,人们往往在被抹黑的英雄事后沉冤昭雪之际大声叫好,为什么却控制不住自己,要在英雄沉冤之际,往他身上扔石头吐口水,让他死得或死后更窝囊?
  英雄毕竟很少,但郭开之流,很多很多。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00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