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我曾教过低年级数学,给我留下的印象是许多小学生当他刚踏进校门时,一切都很新鲜,总是有着美好的学校生活的憧憬。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年级的升高,不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减弱了,甚至有的越来越不那么喜欢学习了。尤其对比较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起来,问题可能更加突出了。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成功的体验。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了真正的体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是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一、创设现实挑战性情境
《新课程标准》提出给老师的教学建议,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学生能接受,爱观看,喜参与的学习情境。
如在教“两步计算应用题”(新授课)
师:学校为美化校园打算;买30个垃圾桶,要多少鈛;师出示
生:(疑惑)不能算
借机出示两条信息;
1.利民店里7个垃圾桶买42元,2.惠民店里6个垃圾桶买30元。
提出问题;到哪个店里买较便宜?要用多少钱?
此时,教师把“归一应用题”置于一个比较真实的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中,将枯燥呆板的解题过程置换成具有现实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解决过程。因此,也充分挑起学生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欲望和能力。
二、引导参与,使学生主动学
人们常说课堂教学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老师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在课堂里,学生想研究什么问题,用什么方式去研究问题,有多种方法想去尝试,教师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这些需要,是教师关注学生与否的一种重要体现。因此,教师应特别注意积极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造条条件,创设情境,请他们动手,动脑,动眼,动口,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目的。例如,梯形的面积计算,预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大小全等的梯形,课堂上,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根据已学习过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动手拼一拼,摆一摆,看谁能够拼出什么样的图形,学生很快就动手,很快发现可以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并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来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原来梯形的高,最后,可以得出结论,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接着,教师又启发学生,还有别的方法吗?学生一个一个站起来回答,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还可以剪成两个三角形等,等等不同的剪拼法都证明了公式的正确性,课堂上沉浸了师生的“成就”的喜悦之中。因此,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动手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学生联想来突破,达到了学生“既学知识,又长智慧”的目的。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都会表现出极高的热情,这种热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能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再困难的知识也有了动力。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运用多媒体制作了“拴着的牛在草地上吃草”,在蓝天白云下,一头牛在茂盛的绿草地上吃草。接着告诉学生,这头牛吃到最远的草所形成的封闭图形的一周就是这个圆的周长。学生很快地找到了圆心、半径、直径,学生感悟到了圆的周长就在身边。在教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利用多媒体演示课件,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再把两个半圆拉开排成两排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依次进行16,32等份的方法割补,让学生感知当分的分数越来越多时,圆面变换后的图形越来越趋于长方形。这时,我们发现圆周长的一半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圆的半径相当于长方形的宽,在引导学生想象无限分割的情形时理解圆是能转化一个等积的长方形的,这样既导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又渗透了无限分割的思想。
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以往的教学方法,都是采取“满堂灌”的形式进行教学,老师讲,学生听,教学中平铺直叙地讲解,一般是不会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这样,根本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更谈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揭制了学生发展动力,现在新课程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这间的有限的沟通,让学生独立,自主动发现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新一代的人才具有很大的意义。
我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相反,对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看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越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主体发挥得越充分就越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转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
总之,数学知识蕴含着许多能激发起学生兴趣因素,教师要充分挖掘,并把它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才能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06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