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物理学是初中生第一次与科学课接触,因此理解起来会存在一些困难。有必要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与学生的兴趣,动机,学习规则,教学方法等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转化率,培养学生建立物理学习思维,达到立体化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 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056-02
  一、掌握新课介绍,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只有培养出初中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就能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对于初次接触物理的初中生而言,物理课是一个相对比较新奇的课程,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心,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老师必须要根据新课程的引入阶段的特点充分发挥其优势,利用不同的方法把学生引入到物理教学中,并建立一个问题教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学习兴趣。比如利用引入实验的方法,在《摩擦力》课程中,老师可以用塑料袋把玻璃瓶提起来的实验把学生引入到课堂学习中,老师把塑料袋套放入玻璃瓶内并加入红色液体到塑料袋中,学生可以看到塑料袋与玻璃瓶紧密结合,然后老师把塑料袋提起来,学生肯定会以为玻璃瓶会滑落摔坏,然而实验证明,玻璃瓶并没有滑落下来。实验结果与学生的想法不一样,这时老师要注意及时引导,就会使得学生产生“玻璃瓶为什么没有掉下来?”“是什么力量产生的作用呢?”的疑问,这样就形成了问题情境,并开始积极的讨论和思考。老师也可以利用物理故事把学生引入到课题学习中,比如阿基米德和浮力的故事或者是牛顿和万有引力的故事,利用故事提出物理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学习物理课程。此外,新课程改革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在新课程的介绍中,学生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学习并接触物理知识,让学生重新思考生活经验中的物理规律。 有很多方法可以引入新课程。 教师应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维为目标,结合各种教学规则,安排本课程的教学活动。
  二、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知识结构,结合知识点,做到融合贯通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派中,认知学派主张学生理解一个学科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他们认为,学习新知识必须与旧知识有一定的联系,然后内化新的基于这些知识,建筑学院认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整合知识。在物理课上提高教学效率,有必要运用这些教学心理规律,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科的横向结构和垂直结构。横向结构是指初中物理课。通常,存在多种学习内容,例如声音,光,功率,运动,热,电磁,能量等。每个内容包括并置的多个知识点,例如光,光中的光反射。折射,与折射现象相关的透镜的知识,包括凸透镜的折射率和凹透镜的折射定律。教师注重在教学中构建物理学的横向结构,使学生具有全局视野,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够快速找到认知支点,并可采用类似的认知结构学习方法进行更有效的学习。物理学的垂直结构意味着课程中物理知识的安排通常是从现象到法律到本质的顺序。不同的知识点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三、掌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掌握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遵循从具体到抽象到具体顺序的螺旋。学生的认知发展是稳定性和变异性,阶段性和连续性,以及数量变化。辩证统一的质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关键点,突破教学内容的难点。例如,在“光的折射”课程中,“凸透镜成像”是教学中的难点。它首先从凸透镜和望远镜透镜成像的具体例子中切入知识点。这些例子与生活密切相关,并为学生提供直接经验。通过教师实验操作或学生合作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找到凸透镜成像规律,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活动。
  四、结合各种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廣度
  一个好的物理课,只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课堂单调、低效,学生在如此单调的教学环境中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在物理课上,教师应结合各种教学方法,如实验方法、讨论方法、演示方法等;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具等,使课堂活动即丰富多彩又很紧凑,从而拓宽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简而言之,有许多方法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作为新世纪的物理教师,我们一定要及时革新自己的观念,提升自身素质水平,不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兴趣,使45分钟的课堂充满活力和乐趣。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值得我们不断地探索尝试和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徐波.探析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 中外交流, 2018(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09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