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的要求,不仅需要人才具有专业化知识与素养,还应该具备专业化的实践能力,进而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高校教育,是对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一种变革与补充,对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具有促进意义。对此,本文着重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论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原则,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课程教学改革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现代教育的改革。在此背景下,高校只有不断的更新课程教学模式,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进而为社会发展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课程应重新定位,根据社会实际需求,调整课程安排,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与人文素养,进而为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课程教学改革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正处于向大众式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急需专业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专业化能力与专业化知识运用能力,一直以来是高校课程教学目标,有助于是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然而,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还没有及时转变过来,在学生专业化教育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衔接,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低下。这样的教学模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背道而驰,不利于学生长期发展。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进入到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但部分教师网络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运用还存在问题,导致高校课程教学质量低下。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原则
(一)主体性
主体性,是课程改革理念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只有尊重学生主体性,根据学生发展需要,结合课程知识,为学生设置适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进而才能够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应坚持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调动学生学习情绪,进而促进学生在学习中有所获得。
(二)实践性
实践性,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只有人才具备专业化理论知识与技能,实现两者的相融合,才能够更好的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自身理论。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循实践性原则,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一同教育引领学生,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引领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进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三)互动性
任何的个体都不是独立的,都需要融入到群体生活中,在群体生活中通过互动、合作、交流等形式,启迪自身智力。同理教育也是一样。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守互动性。教师为学生构建互动性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互动、交流中,对知识形成新的感悟,进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兴趣不足,导致高校课程教学质量不高。因此,在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之前,应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创新单一授课模式,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结合课程知识内容,为学生设置教学活动,融入师生、生生互动交流模式,营造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促进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落实。学生只有对课程知识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主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引领下去学习课程知识,进而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创新单一授课模式,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融合,合理设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以理论教学丰富学生头脑,带动学生探索知识动力,之后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引领学生运用所学去验证、分析、思考知识,进而增强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进一步理解。例如:教师以案例教学方法,增强理论教学新颖性,使学生快速的融入到课程讲解中,并且通过案例理解课程知识,增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之后教师在以案例为导向,引领学生借助掌握的知识去分析、思考案例,增强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三)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教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进入到信息化中。在此背景下,教师应与时俱进,有效的运用互联网资源,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例如:教师借助互联网平台,将所学知识制作成教学课件,纳入到互联网平台中,在课前引领学生学习互联网知识,让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知识,对所学知识全面掌握。在课下,教师为学生开展翻转课堂,以问题为导向,帮助学生解决预习困惑,促进学生快速掌握知识,之后教师为学生开展实践性、探究性、合作性、讨论性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合作模式,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學生彼此之间相互讨论,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及大胆实践,使小组成员在思维的碰撞下,对知识有所感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进而促进高校课程教学改革。
(四)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训平台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应创新以往校企合作模式,完善校企合作制度,为学生实训提供平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更好的运用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进而培养学生职业化能力。例如:在校企合作方案制定中,学校与企业应一同参与到其中,分别从自身角度构建方案,之后两方在一起研究方案,完善校企合作制度,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切实运用到岗位中,积累工作经验,进而使学生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结语
综上所述,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导向的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不仅是学生未来发展需要,也是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高校应重视课程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增强互联网教学能力,构建校企合作,为学生实训提供平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波,刘燕,张健.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DSP原理与应用”课程建设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1): 98-99.
[2]许萍.互动式教学背景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9(04):112-115.
作者简介:
梅芳,女,汉族,1981.10.湖北武汉人,武汉理工大学,讲师职称,教学岗位,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企业薪酬管理方向。
苏祖安,男,汉族,48岁,湖北荆门人称,教学管理岗位,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56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