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改革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规范化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方案中对如何引导学生社团规范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学生社團是“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着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改革;高校;学生社团;规范化发展
  高校共青团工作改革提出“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作为学生参与度非常高的学生社团组织的发展,势必引起高度重视。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学生社团开展的各类活动,能够系统的教授学生除自身所修专业外的某项领域的技能,或者拓展在某些方面的兴趣,同时也能将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性较高的教育内容融入到学生更易于接受的社团组织形式,从而避免枯燥的空洞说教,寓教于乐。因此,在当前共青团工作全部改革的形势下,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引导学生社团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及特点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
  第一,社团数量逐年增多且类型广泛。除了偏重娱乐方面的兴趣爱好类社团外,各高校均结合自身学科类型,大力扶持学术科技类、思想政治类、创新创业类等社团建设。
  第二,参与社团的学生数量随之增加。伴随着社团数量的不断增多,参与社团的学生人数也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以山东理工大学学生社团为例,目前共有学生社团145个,约有60%以上的学生参加了社团组织,有的甚至参加了多个社团。
  第三,社团管理与运行更加规范。学生社团一般隶属于学校或学院团组织直接指导,并成立相应的校院两级学生社团联合会,负责对学生社团进行管理、服务和监督。
  (二)高校学生社团的主要特点
  1.自发性
  学生社团是发起者依照当前的社会热点、专业学习和兴趣爱好等因素成立的,成立之初都具备明确的社团宗旨和发展目标,且得到了社团主要发起者的一致认可,是学生自发的由内而外形成的奋斗目标。尤其是集兴趣类与专业性于一体的社团,这些社团更易于营造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良好氛围。
  2.群众性
  学生社团自发性、灵活性、兴趣性等特点,吸引了大批爱好者的加入,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例如山东理工大学开展的“众团出击”社团活动品牌,通过社团集中宣传纳新、周末社团文化广场、大学生社团文化节、金秋社团巡礼等活动,每年均能吸引2万余名学生参与。
  3.多样性
  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类型多样,专注于思想政治、专业学术、创新创业、文体艺术、公益服务等多个方面。此外,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学生个体交流方式的转变,网络新媒体类型社团也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社团类型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学生的现实需求。
  4.不稳定性
  部分学生社团成立时存在学生一时兴起的因素,社团的发展目标和宗旨并不完善,此外,社团也会因负责人的更换而出现工作不作为、能力不足等各种不稳定现象,导致学生社团昙花一现。
  二、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社团的发展参差不齐。对于基础好、规模大、吸引力强、活动效果好、会员参与度高的社团,能够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态势;而有些社团却会因活动数量少、效果差等原因,逐渐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号召力,面临退出舞台的尴尬局面。
  (2)学生社团发展的物质条件比较匮乏。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的数量日益增加,而专项社团经费的额度并一定能够及时补充,所以学生社团普遍存在活动经费不足的情况,势必造成活动器材匮乏、无固定活动场地、活动效果不佳等状况,这是制约社团发展的一个瓶颈。
  (3)学生社团活动的思想性有待提升。高校学生社团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着思想引领、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等职能,然而社团数量及活动虽多,但由于社团活动自主性强的特点,有些时候缺乏顶层设计和深入研究,盲目求新求异,从而导致思想性强、质量层次高的精品活动不多。
  (4)学生社团在“第二课堂”育人作用发挥方面有待提高。学生社团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然而,很多社团在举办活动的时候更多注重了场面和宣传,缺乏对于活动的系统性设计,缺乏活动形式和内容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娱乐化现象浓厚。
  三、高校学生社团的规范化发展
  (1)学生社团的发展要以加强管理为保证。坚持宏观指导、微观放开的原则,强化对社团活动的项目化管理,做好调控和引导。可采用项目化竞标认领的方式,学校层面设定主题板块,学生社团围绕各版块的主题立意创造性的设计实施不同形式的活动,通过竞标申报、评议、立项、创建、验收、推广、经费奖励等程序,完成社团品牌项目建设的闭环,从而规范社团工作的运行机制,提升社团活动层次,保持社团组织活力。
  (2)建立健全社团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集约型社团服务体制。现在社团数量众多,同种类型的社团相似化程度高,所以在活动形式和内容上有着很大的重叠性,不可避免的导致资源和资金的浪费。可以为社团的一些基本活动配备一些基础的设施,社团通过提交申请就可以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避免铺张浪费的现象,减少社团经费开支。
  (3)通过“一专业一社团多赛事”的模式助推专业社团建设。专业社团是助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互融合的有效载体,专业社团的建设有利于大学生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学习的有效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优化学风建设,提升学生创新、动手实践能力,是社团发展的必然趋势。
  (4)探索完善“社团建团”机制。社团建团是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组织延伸的有效方式,社团团支部的凝聚力、活力、号召力在一定程度上要比班级团支部强,而且在活动形式上能够结合社团特色做到更加的丰富。社团建团后的团支部,赋予了更多的职责和意义,这就需要在监督管理机制、活动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下功夫研究,形成一套规范的体系化运作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晓,孙敏,赵闯,范紫轩,麻力.基层团组织建设现存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7(10).
  [2]欧露.高校政治性理论社团培养大学生理性参政素养的功能与途径探究:基于个案的分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4(04).
  [3]赖练.高校学生专业性社团发展研究——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基本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4(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72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