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饺子记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①中国人的主食,南方重米,北方重面。这是由于南方多产稻米,北方多产小麦的缘故。北方盛产小麦,因此面食的花样层出不穷,眼花缭乱:面条儿、烙饼、馒头……其中最主要的是饺子。北方人年节、宴客乃至日常居家,最常见也最隆重的餐食活动是包饺子。
  ②包饺子是一场让人愉悦欢乐的活动,北方人居家想改善生活了,就说“咱们今天包饺子吃吧”。一说包饺子,就来了精神。物资匮乏的年代,不像如今可以随意上馆子,包饺子就是一个奢华之举。过年过节,亲朋来家,最富亲情的待客之礼,就是包饺子。一声令下,立即兴奋起来,揉面的,调馅的,准备停当,就围坐包起了饺子。边包边说笑,不觉间一切停妥,用笸箩摆放,如花盛开。饺子下锅,热气腾腾,饺子出锅,狼吞虎咽。有情,有趣,有气势。数十年北方生活,享受过数不清的这般热闹,可依然觉得饺子好吃但包起来费事。
  ③我至今不会擀皮,却在北京乡间学会了包。双手一捏,就是一个,迅疾,结实,下锅不破。别人包饺子讲究花样,多少折,怎么折,图好看,玩花的。我包的餃子“其貌不扬”,但我很自信。这是包,即制作的环节,而饺子是否好吃,关键却是调馅。调馅的功夫其实蕴含了诸多中国烹调的道理,一是馅中的主客关系,肉和菜是主,葱姜等为辅,要适当;再就是肉和菜的搭配,肉为主,菜为辅,也需适当;就肉而言,就是肥瘦的搭配,一般说来,不能全是精肉,二分瘦一分肥,比较合理。什么肉,配什么菜,这里有大学问,韭菜配鸡蛋,肉配胡萝卜,最家常的是白菜肉馅,加些海米,人见人爱。吃饺子,一般人爱蘸醋,而我谢绝,我深信只要馅调得好,无须借助“外援”。
  ④北方人吃饺子不仅是享受美食,而且是享受家的温暖。在记忆中,满含着亲情的饺子甚至等同于家乡、父母。游子离家远了,想家,连带着想起妈妈包的饺子,炊烟的味道。此刻,饺子就是乡愁。即使是身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遇到年节,想家,又不能回,相约若干同样怀乡的朋友一道包饺子,为的是一解乡愁。记得那年在维也纳,短期开会,不是什么怀乡情切,也说不上乡愁,倒是一位奥地利教授一顿“饺子宴”令我大为感动。
  ⑤在维也纳,那些奥地利红葡萄酒,那些名目繁多的奶酪、香肠、起司和面包,特别是烟熏三文鱼,这些异邦的美味都令我着迷。可是,接待我的汉学家李夏德别出心裁,带我进了维也纳中心区的一条小胡同吃饺子。铺子的名字记得是“老王饺子”,山东人老王开的,小门脸儿,不加修饰的若干桌椅,设有醋瓶,如同国内规矩。饺子是地道的,热腾腾的饺子上桌,捎带着一小碟大蒜。一切如国内乡间的小铺。一下勾起了亲切的记忆,浓浓的齐鲁乡音带着胶东半岛的气息。小店只有一个厨师(老王自己),一个收银的,外加一个跑堂儿的。那跑堂儿的可是高大上,一位在维也纳学音乐的留学生。
  ⑥李夏德介绍说,这里的饺子本色、地道,纯粹的中国味道。他经常在这里宴客,有时不接待客人,自己也来。这里也常有本地人光顾,那都是一些“中国通”。
  (选自《文汇报》2018年2月23日,有删改)
  1.标题“饺子记盛”的“盛”有哪些意思?文章围绕“盛”,写了哪些内容?
  答:                                         
  2.第②段中的画线句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3.第③段中,作者用很多的笔墨来写饺子的“调馅”,有什么用意?
  答:                                         
  4.为什么奥地利教授的一顿“饺子宴”会令“我”大为感动?
  答:                                         
   (辽宁 舒 曼供稿)
   【参考答案】
   1.“盛”有隆重、丰富、深厚、广泛的意思。文章围绕“盛”写了包饺子、吃饺子的隆重与热闹;饺子的调馅功夫蕴含了诸多中国烹调的道理;饺子里满含着亲情,寄托了乡愁;在维也纳小店参加奥地利教授的饺子宴。2.采用场面描写,点面结合地描写了包饺子时分工合作、其乐融融的精彩场面。有情,有趣,有气势,渲染出包饺子时欢快热闹的气氛,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3.突出饺子是否好吃,关键是调馅。作者借调馅的功夫表达了中国烹调的文化含义:把握好主客关系,处理好搭配关系,这样就超越了饮食的范畴,富有哲理。4.在异国他乡看到了带有地道中国味的饺子店,吃到了纯粹中国味道的饺子;勾起了亲切的记忆,感受到了浓浓的家乡味道;看到了外国人对中国饺子的喜爱,感受到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73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