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阐述了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分析了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工作面临的现状及困境,提出营造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制度环境、重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优化学徒培养体系、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健全教学运行奖惩机制、构建质量保障体系等建议对策。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3-0178-02
  一、前言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要求“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相关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为进一步深化高职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方向。积极发展高职院校的现代学徒制,有利于将学校的人文素质和企业的专业素质融入高职高专技术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帮助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促进校企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学生知识素养的养成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不仅注重教育形式的“师傅传承”,而且在课程设置、评价和学习环境等方面也有所创新,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人才培养过程与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有着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学校和企业作为双主体参与育人全过程,学生的教学场所分为学校和企业,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根据教学环节分期植入学生的授课计划,学生具有在校生和企业学徒的双重身份,学生毕业后学徒身份即转为员工身份,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学校专业设置实现专业对接产业,通过学校理论知识学习和企业岗位学习,让学生在企业学徒岗位上成才,培养出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创新能力较强的适用人才。
  三、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实施现状
  (一)相关政策配套不完善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的文件。各类文件均提到了要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并未给出文件落地的实施细则。现代学徒制在实际运行中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学校相互配合实施,这就要求地方政府能够从政策、组织架构、经费等方面给予完善的配套支持,要求高职院校能够在政策的指引下建立符合校情的教学管理办法及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要求行业能够给予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相关政策指导与支持,要求企业能够建立学徒培养的教学管理考核机制和成本分担机制,这样才能为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提供强力保障。而现状下,缺少经费的有力支持和政策的配套,现代学徒制办学形式高于合作内容。
  (二)尚未构建良好的合作运行环境
  经调查发现,一些高职院校没有做好校企对接工作,缺乏“双师、双主体、双课堂、双证书”人才培养环境的建设,没有做好根据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建设,不能有效地创新课岗对接的教学模式,也没有较优秀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在现阶段高职院校实行的现代学徒制下,有些高职学院缺乏对优秀人才的梯级培养,以致学生在岗位实习中也不能整合课堂教学所学的知识,学生在实践中不能有效地得到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现代学徒制项目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重申报、重签约、轻运行等现象,相关协调的组织机构并未充分发挥作用。
  (三)利益相关者对现代学徒制的认知不足
  现代学徒制办学的部分利益相关者,如企业、双导师、学生、家长,对现代学徒制没有透彻的理解与认识。家长对招生及招工的模式有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在校生到企业工作就是脱离了上大学的初衷,抵触加入半工半读的现代学徒制班级。由于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层次的定位,高等职业学校已成为终身教育,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现代学徒制班在企业教学环节会增加企业设备损耗、教学耗材、企业师傅酬金、学徒工资等多方面的成本支出,多数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将企业关键技术教给学生,对学生毕业的留岗率存有担忧而不愿意承担风险。
  (四)课程体系设置不能完全适应人才培养体系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是从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升格或合并而来。目前教育部遴选的全国第一批高职院校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刚满建设周期,整体实践与推广还处于初级阶段。多数高职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都是在常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基础上微调形成,一些彰显现代学徒制办学性质的关键性内涵没有得以充分体现,不同专业的学徒培养标准体系及双导师标准等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此,多数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不能完全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相匹配。
  (五)教学监督评价指标不完善
  由于我国现代学徒制起步较晚,在各行业的应用并不丰富,我国制定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也比较广泛,学徒制的规定也不明确,学徒制的法律身份也比较模糊。参与现代學徒制教学的教师没有相应的奖惩机制来鼓励和约束,尚未构建起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与体系,教学质量的好与差不能对教师产生不利影响,部分教师对学徒班的教学缺乏热情、教学监督评价机制不健全等严重影响了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的提升。
  (六)企业师傅标准缺乏
  现代学徒制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教学采用校企双导师制。教师队伍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组成。学校教师经过系列专业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培训,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质量能够有保障。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实行绩效管理的工资制度,企业本身没有设置企业师傅专职岗位。企业师傅将担任现代学徒制导师视为兼职或一项额外的工作任务,大部分企业缺少企业师傅资质认证和教学考核标准,缺少教书育人工作系统培训的环节。企业师傅考核标准的缺失使得学徒在企业学习期间的教学效果不能得到保障。
  四、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实施建议对策
  (一)营造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制度环境   首先,高職教育部门要主动联系政府和企业,营造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制度环境,制定与技能培训相适应的实施规则,为现代学徒制提供保障。其次,地方政府还应积极扶持高职院校。现代企业学徒制教学模式的运作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保证。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加强改革过程中教学实施系数、教学管理系数、企业满意度、教师满意度和学生满意度的评价;学校和企业都应根据现代高技能人才学徒制培训的基本规律和特殊性来培养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积极性。
  (二)重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工匠精神蕴含的职业理念和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高度一致,不仅要成为制造业的发展准则,也要成为高职校园文化的价值导向。要积极构建培养工匠精神的价值体系,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激发学生参加现代学徒制班级的热情。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在育人的环节中,要营造崇尚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氛围,不断将工匠精神植入学生心中,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积淀工匠精神。同时加大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学习素养不断提高,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参加现代学徒制班的热情,学校可以获得与企业的长期深度合作。
  (三)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较高实践水平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课程应以企业的需求为基础,并辅以实际的工作过程。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组成专家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讨论课程体系建设,探索改进以往不合理的课程,根据企业实际需要设计调整教学任务和教学大纲。并根据当前行业最新的实际情况,修订已开设的校企合作课程。课程修订的过程是动态调整的过程。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研究和探索,构建出适合现代高职院校学徒制教学要求的课程体系。
  (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形成切实可行的学徒管理体系。精神的传授对学生严谨细致的素质培养至关重要。应加强双导师队伍的培养,并制订相应的引进方法和培训方案。建立健全教师的教学标准,制定相应的管理和考核机制。现代学徒制教学团队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的共同体。复杂的教学团队需要分别建立教学标准和管理与评价机制。学校教师擅长理论授课,企业师傅擅长岗位实操,学校和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制订不同的教学标准和评价机制。学校教师可以作为学生的专业教师来讲解学生的理论;企业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实践,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加强沟通与联系,实现双导师协同育人,实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五)健全教学运行奖惩机制
  鉴于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行较晚,很多管理体制是边实践边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标准的缺失及激励和惩罚机制的缺乏,使得部分优秀教师主观上不愿意参加现代学徒制教学岗位或不愿意开发新课程。学校对参加现代学徒制班级授课的教师应给予一些政策倾斜,如学校教师的管理和评价应直接与教师的职称评聘、岗位聘任、绩效考核挂钩。企业师傅奖励也应与其实际绩效工资相关联。对未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或者发生严重教学事故的高职教师和企业师傅应给予相应的处罚,对学生应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六)构建成本分担机制
  在现代学徒制办学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的成本支出较高。企业承担的主要成本包括学徒工资、培训成本、学徒管理成本、设备折旧成本、学习材料成本等。多数合作企业是追逐经济利益的,其对现代学徒制办学所获得的成本收益不满意,缺乏合作的动力。为打破此瓶颈,应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和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为基础,建立以现代学徒制试点专项项目、行业补贴、学校购买企业教育服务、学徒在岗培训等成本分担机制,多元投入支持现代学徒制办学,在不损害相关者利益的前提下,减少企业成本投入。科学的成本分担机制能够促进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开展。
  五、结语
  为了加快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政府、企业、学校应共同努力,实现多方参与,推进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政府部门应在实现合理监管的同时,为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提供财政和政策支持。此外,还需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群体的利益,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使家长和社会真正认识到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徒制面临的困境,只有政府、企业和学校真正做到最好,各利益相关者才能实现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柳述海,桑小昆.对职业院校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若干思考[J].知识经济,2016(10):121.
  [2]刘明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2):159.
  编辑 武慧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34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