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初中阶段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十分的关键,是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关键的时期,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阶段。但是初中生大多数处于叛逆期,叛逆心理比较强,初中语文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加强人文素养,营造课堂教学气氛,丰富课堂情感,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知识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素养
  一、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人文素养的意义
  (一)实现素质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基础
  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随着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深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可以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健康良好的发展,逐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弥补人文素养的缺失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环境、物质环境越来越丰富,激发人们对物质与环境的只追求,忽视人文素养的提升,导致现代人普遍缺乏人文素养。因此教育教学必须注重人文素养,改变人们对于教育与学习的态度,丰富精神世界。
  二、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人文素养的策略
  (一)创设情感基调,营造课堂分文
  语文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创设情感环境与情境创设,语文教师应该剖析文章,了解文章背景,感受作者的人生经历与作者在创作中的感情。教师要组织好教学活动,就要清晰的把握文章的思路与内涵,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闪光点,让学生深入的研究角色,感受作者当时的情境,以情入境,对于语文学习中的修辞、字词,都要自觉的感悟,让学生受到熏陶。例如,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冰心的文章,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冰心的坎坷经历,才会感受《纸船》中的思念之情,对祖国的赤诚之心,将情感作为载体,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的情感,让学生产生共鸣,加强人文素养,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获得所需的知识,接受人文教育的洗礼。
  (二)掌握情感脉搏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激情洋溢的课堂教学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打动学生的心灵,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自己陷入到作品的学习中去,用具有魅力的教学语言打动学生,触动学生的情感世界,突破教学重难点,然后加以突破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挖掘内部的情感联系,感受语文教学的魅力。例如,余光中的《乡愁》,表现了作者浓浓的思念之情,虽然诗文短小,但是城乡在作者面前的确实衣服生动的画面,将对母亲、对祖国的思念与眷恋之情展示在学生眼前,表达了对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抓住诱骗、串骗、坟墓等字样,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激发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语文教学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两种特点,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论语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其中包括语文学习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两种特点。初中语文教师的实施教学的时候,必须将二者的作用发挥出来,注重语文技巧的教学,也要重视人文教学。例如,在学习《我爱这片土地》的时候,让学生了解诗词知识,提高对诗词的鉴赏能力,还要在学生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感受作者对中国的热爱之情,诗人感慨的是對祖国深沉的热爱志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人文特点的发挥。
  (四)挖掘人文素材
  人文素养的渗透必须挖掘人文素材,教师要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运用有效的方式发挥人文教育观念。初中语文教材中,有长相作者节操与政治人格的,有表达作者的心理情感,教师要深入的挖掘,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情感教育。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有很多诗词是以诗歌表达自己的志向,例如《小石潭记》、《陋室铭》、《爱莲说》等,这些诗歌是通过一定的景表达自身的情感,用“斯是陋室”展现“惟吾德馨”,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反衬世人都爱牡丹,展现作者的高尚情操,与人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欣赏文章中的艺术价值,感受优秀作品的价值熏陶,逐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创设人文教育情境
  初中语文教师若是想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采取人文教育情境的方式,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人文教育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学生更快速的融入到人文教育中。例如,教师可以开展辩论赛,让学生探讨文章的思想与价值观是否符合现代教学理念,有没有不足之处。用鲁迅的《聪明人和和傻子和奴才》为例子,作者用对比的方式,描写不同人对待黑暗现实和悲惨生活的态度,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演绎文章的故事,并且结合情境的认识表达任务的看法,感受聪明人的伪善、傻子的反抗与奴才的训练,让学生有正确的是非观念,一点点进行人文素养的提升。
  (六)加强经典文化教育
  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物质财富与享受,却也带来了很多问题,精彩的物质文明会导致人们产生急躁心理与心理失衡。物质的发展导致文化的失衡,特别是年轻人的脑袋中,很少有实质性的东西,很多商业文化出现,大部分初中生对祖国的与民族优秀文化知道的比较少,他们喜欢圣诞节、情人节,喜欢吃肯德基麦当劳,拜金思想严重,享乐主义存在,超前消费、怕苦怕累、攀比,极端个人主义普遍存在,集体主义观念缺失,个人主义纸上,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过多的指责别人,对自己的反省比较少,缺少社会公德心,这都是在初中生中普遍会存在的问题,针对这种问题,必须要加强经典文化教育,完善学生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七)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语文教材是精心安排的,每一单元、每一篇文章都是有安排的目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化借鉴,会彰显传统文化的文化价值。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充分的挖掘这些文化因素,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例如,《劝学》、《师说》向学生传达的是刻骨求学、勤奋刻苦的精神,还有尊师重道的美德,《陈情表》展现的是主人公李密的忠孝,突出古代人的孝道与忠诚。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李密为什么要忠与孝,我们要如何弘扬忠与孝呢,让学生仔细的思考,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例如,在古诗古文中,有许多展现心理与意识的描写,例如写归隐生活,李白就是豪放的、自由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陶渊明是恬静淡然,“采取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语文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与辨别、比较、分析,感受不同人的思想敢抢,感受传统文化的意识。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人文素养的价值与作用,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加强经典文化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郝亭亭. 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教学研究,2011.
  [2]王雪莲. 论高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J] .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38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