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便利和知识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和潜在危机。这既有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不力等客观原因,也有学生自身修养不高、自控力差等主观原因。探究其原因,对症下药,解决网络所带来的各种问题,以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正确的应用网络。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影响;原因
生活在21世纪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其手机和电脑的拥有率是很高的,当下实地走访任何一所高校校园,你都可以发现,学生人人都拥有一部手机,且都是智能手机,除此之外,很多学生都还拥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无论在什么地方,他们都可以上网。可以说计算机与互联网络的应用,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影响是极大的,一方面大学生享受着由此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它也给大学生带来了诸多负面效应和潜在危机,其网络生活状况令人堪忧。
一、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网络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便于大学生学习、拓宽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互联网络因自身所拥有的快捷,大容量等的特点,使得网络成为一个超大型的知识数据库。互联网络上,网站门类众多,内容丰富,涉及门类科目齐全。既有万方、同方、中国知网等这样的学术性网站;还有百度、谷歌等综合型网站以及各种官方新闻网站、教育性网站等等。很多学术知识网站是中国网络门户里的学术权威,囊括了知识界研究的丰硕成果,可以为当代大学生提供知识信息,供其阅览借鉴;同时,互联网络上收纳储存的知识信息,还包括国外乃至世界各地的知识文化。当代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互联网络查阅自己所需的相关知识、信息,轻松便利的了解和学习各国的文化知识。现在为了便于大学生的学习,各大高校都建有属于自己的校园网站,虽然不如其他大型的网站齐全,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和优点。如我校的校园网,内设有全校不同学院的专业知识信息、校内优秀教师的精品课件、还有一些关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以及民风民俗的知识信息等,可供学生了解学校各专业特色,提供学生下载和自主学习,扩大视野。
2.促进学生情感交流,缓解学习压力
网络沟通无极限,不仅可以结识新朋友,也可以联络旧朋友,在与新旧朋友的情感交流中,缓解自己学习生活上的压力。传统的人际交往,主要的是面对面的人际交流,这种当面的交际,虽然也有利于倾听他人和表达自己,能促进情感交流和缓解压力,但是,这种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时间限制多,空间范围窄,且最大的不足就是因身份地位年龄不同,有些交流内容难于启口;即使采取书信的形式,也存在中间传送的时间差,而不能及时的了解对方,达到促进交流、缓解压力的目的。而网络交往不需要面对面,更不存在地位身份的差异。第一,网络交往,不受年龄、阶级、地位等差异的限制,使每个人交往的面更广,结识的人更多,促进交流。第二,网络的交往也没有时间、地域的限制,具有随时随地域性,交往更具灵活性。现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受到挫折或感到压力的大学生,都喜欢借助于虚拟的网络来释放自己的情感和缓解自己的压力;或者在现实的交往中存在交往障碍或性格内向的大学生,网络常常能让他们敢于走出自己的世界,获得情感交流。对于老朋友的交往,网络的便捷快速,使得其交往变得更加频繁,感情得以加深。遇到学习或生活的压力时,也可以随时的与老朋友倾诉交流,合理释放压力。
3.弥补传统教育的缺陷,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的教育,一般而言仅多限于教师课堂上的讲授以及书本上的知识。虽然学生可以当面与老师就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但毕竟老师现有的知识储备是有限的,并且传统的课堂授课由于受时间和地域限制,有时是很难满足学生学习的进度和效率要求的。同时,传统纸质的书本知识,更新较慢,不易携带,增加了信息的利用难度。而在信息时代的教育中,计算机与互联网络广泛应用于大学教学中,弥补了传统教育的缺陷,改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一,网络是一个没有上限的知识信息存储的数据库,在拓宽大学生的知识视野的同时,网络高速准确的运算和提取信息的功能,也缩短了大学生读取和利用信息的时间,因而提高学习效率。第二,教育中有了网络与计算机的介入,大学生学习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机械式的学习。遇到疑難问题时不只是向身边的老师或朋友请教,更多的可以查询网络上的电子信息,或通过网络求助于其他博学之人;而在与老师朋友交流讨论问题时,不只限于传统的课堂面对面的讨论,而是可以借助于网络上的新型交流工具,如QQ、MSN、E-mail、wechat等等,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改变陈旧的方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4.为大学生找工作、就业搭建起一个很好的信息平台
第一,网络能及时为学生提供准确的单位用工招聘信息。网络普及利用的今天,大学毕业生就业应聘以及企事业单位职工招聘也都更加借助网络平台了,每年企事业单位招工用工信息都发布在单位网站上或当地人事局网站上,大学生毕业生根据企事业单位提供的招工用工信息去应聘、应考、录用。与此同时,社会上还出现了一些专门的人才招聘网站,如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等,这些都是利用网络发布招聘信息并且收取招聘简历的典型。可以说网络能在很短时间内,将招聘信息快速传播,并且大范围的收纳不同领域的招聘信息或者将不同的信息网站相互链接,特别是随着4G网络的发展,手机拥有与电脑同等的功能,手机更方便、快捷、准确、大范围的传播各企事业的用工招聘信息,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
第二,网络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及时充实和调整好自己的学业方向。互联网络的更新速度快,可以快速的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类型,迅速的反馈给大学生,使大学生能够及时地调整和充实自己,为就业应聘做好准备。总之,互联网络作为一个高端的电子信息媒体,信息的发布与接收可以同时出现,既节约了信息的传播时间,也可以及时的的反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目前国内各高校都为大学生就业搭建了网络信息就业平台。例如我校作为地方性高等院校之一,在为学生提供就业平台的方面,也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学校内部的校园网站上,有一个专门的校内就业信息公布的网页—就业网,囊括了各方面的招聘信息,如各地教师公招信息、企事业单位招聘信息等等,并且信息范围广泛,不只局限于本地或本省招聘,还有其他各地区的信息;招聘时间地点以及招聘要求都一清二楚,大学生可依次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为我校大学生的就业拓宽了平台,也弥补了传统的就业信息获取方式的缺陷。 (二)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效应和潜在危机
互联网络这一新型平台在给大学生带来一系列便利的同时,其负面效应和潜在危机也在迅速滋生,给大学生生活、学业等带来许多困扰,不容忽视。
1.沉迷网络聊天、游戏,荒废学业、身心受到摧残
据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 2018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 8.02 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 7.88 亿, 20-29 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 27.9%;受过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的网民占比分别为 10.0% 和 10.6%。[1]可见大学生所占的比例大,远高于其它群体。目前, 大学生上网的交往方式主要是通过BBS、聊天室、在线聊天工具( QQ、UC、SKYPE 、wechat、webcast等)、收发电子邮件以及虚拟社区交友等方式进行的,网络聊天已成为在校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在校大学生课程相对中学生较少,空余时间相对较多,随着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在大学校园的普及使用,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入聊天室与全国各地的网民或朋友聊天,甚至在课堂上也拿着手机进入聊天室聊天,更有入迷不能自拔者,直接逃课,通宵或整日留恋于网络上。这样的行为直接导致在校大学生落下学业,学习跟不上,成绩下降,长久以往,他们就会对学习失去原有的兴趣和信心,继而放弃学习,荒废学业。2018年秋季开校后,我国985高校华中科技大学宣布:对本校18名学分不达标的学生由本科转为专科。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也在2018年秋季开校后宣布:对2017-2018学年经补考后学业成绩未达到要求的22名学生予以退学处理,另外40名学生留级。[2]无论是学生本科转专科,还是退学、留级,其根本原因不是违法乱纪了,也不是闯了大祸,道理很简单,就是考试不及格,考试不及格的原因,就是长时间沉迷于网游,学习上无法坚持,自己完全约束了不自己,经过留级、休学后还是赶不上来,只好将学生由本科转为专科或者退学。从走访调查我校学生情况来看,我校学习成绩下降的学生中,有近80%的學生是因过度迷恋网络而导致的,其中有10%的学生因无节制上网导致课程不及格而补考或重修, 近4%的学生因网络成瘾导致学业荒废而被休学。
大学生过度沉迷网络游戏,也给自己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在互联网络迅速普及的今天,大学生玩网络游戏已成为时下流行的一种风气,他们已把网络游戏作为自己最主要的休闲活动。以计算机为媒介的电子游戏多种多样,主要分为单机游戏和网络游戏两大类。单机游戏模式多为人机对战;而网络游戏是区别于单机游戏而言的。网络游戏多种多样,有休闲网络游戏,如传统棋牌、各种桌游改编的网游,包括三国杀、UNO牌、大富翁等等;也有网络对战游戏,如CS、星际争霸、魔兽争霸等等;也有角色扮演类大型网上游戏,如大话西游、传奇等等;还有功能性网游,即非网游类公司发起借由网游的形式来实现特定功能的功能性网游。如光荣革命(用于军事训练)、清廉战士(用于反腐保先教育)、学雷锋(教育网游)等等。对于大学生来说,网络技术应用娴熟,网络游戏不论多么复杂也能尽快上手,并且越有挑战性的游戏会让他们越有动力和成就感。走访我校学生的调查显示:有90%左右的大学生都不同程度的接触过网络游戏,超过一半的大学生每周网络游戏时间在10个小时之上,而其中部分学生对网络游戏达到痴迷的程度,且多是逃课玩游戏。适当的娱乐可以缓解自己,而长期的沉迷、甚至不分昼夜地玩网游,身体缺乏锻炼,免疫功能降低,会引发心血管病、胃肠病.紧张性头疼,焦虑。忧郁等。同时,沉醉于虚幻的网游世界而难分现实,容易使大学生产生自闭倾向.甚至会患上“电脑自闭症”。
2.依赖虚拟网络,淡化现实人际关系
虽说互联网挣脱了时间、地点的局限,把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都能集结在一个平台交流,但长期依赖网络进行人际交流,就会淡化现实人际交往。走在时代前端的大学生群体,网聊成为了他们热衷的方式,日常生活中他们把大量的时间都花费在网络平台中,特别是一部分内向不善言辞的大学生,更是把时间花在网络交流中。个体只要进入网络,就进入了“人——机——人”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使得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他人、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大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沉溺于虚拟空间,不主动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交流、来往,与亲属、邻居、同学之间的感情联络就会淡化,与现实中的生活也产生了距离感。在经过调查分析发现,有20%左右的大学生因为醉心于网络中的虚拟交往,而忽略现实的人际交往,出现逃避社会人群、畏惧言谈与交往等一系列问题,最终淡化现实人际关系。当他们从网络走出来的时候,面对不理想的社会现实感到悲观失望时,极易导致情绪紧张、孤僻、冷漠以及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3.网络上的欺诈诱惑陷阱使大学生深受其害
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很多事情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完成,比如:购物、订票、订餐、看电影等,这些看似复杂的大小事情通过网络就可以安排妥当。然而,网络在带给人们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网上诈骗案件种类繁多,呈日趋频发的态势,如网络游戏诈骗,即利用网络游戏装备和游戏币的买卖,与玩家通过银行汇款的方式进行交易,或者骗取玩家的详细资料,而盗取玩家的账号,造成经济损失;QQ视频诈骗,即通过黑客技术窃取事主的QQ密码,并利用事主的QQ与其QQ好友聊天,并借口各种原因骗取钱财;网络购物诈骗,即利用互联网络购买商品而进行诈骗,表现形式有多次汇款、链接虚假网页、拒绝安全支付、收取定金骗钱法、约见汇款、以次充好等等;“网络钓鱼”诈骗,即利用欺诈性的电子邮件和伪造的互联网站进行诈骗活动,获得受骗者财务信息进而窃取资金;“酒托”诈骗,即犯罪分子专门挑选男性网友,利用其寻找“对象”“情人”“一夜情”等欲求心理,利用暧昧网名并通过网络聊天引诱其见面消费,使其不知不觉落入圈套,被迫进行高额消费;网上代考诈骗,即犯罪分子通过伪造网站,在各种网络论坛、博客上发布各种虚假代考信息,利用目前社会上对文凭的畸形需求,诱骗广大学生群体上当受骗。以及近年来让大学生深受其害的校园贷(在校学生向各类网络借贷平台借钱的行为)。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调查了全国252所高校近5万大学生,并撰写了《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调查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几占一半。只要你是在校学生,网上提交资料、通过审核、支付一定手续费,就能轻松申请信用贷款。大学生金融服务成了近年来P2P金融发展最迅猛的产品类别之一。[3]校园贷者背负上巨额贷款无力偿还,给自己家庭带去困扰,造成极大精神压力,有的学生因此走上了绝路。2017年8月24日消息,武汉某大学大三学生因欠下“校园贷”4000元,一年时间滚到50余万元。[4]2017年9月7日,华商报报道,21岁的陕西大二学生朱毓迪贷款20多万,用于同学聚餐以及偿还贷款等,当无力偿还时跳江自杀。[5]发生这样的事件,实在令人痛心、惋惜。 4.思想政治观念模糊,价值观扭曲
网络是一个知识文化相互碰撞的开放性平台,囊括了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思想文化、政治观念以及个人价值,当大学生在利用网络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时,也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所鼓吹、宣传的西方政治思想文化等,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第一,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政治观念的广泛传播,使得大学生开始质疑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崇尚西方的政治文化,导致政治观念的模糊和政治理论的动摇,最终使得大学生思想观念混乱。第二,网络上传播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使大学生深受影响,扭曲其人生价值观。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使得大学生只看到金钱、地位等物质方面的东西,而忽视了精神方面的追求;极端的个人主义,使得大学生只看到个人的利益以及个人的重要性,以自我为中心而脱离团体,背离了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享乐主义则使大学生形成贪图享乐,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一种人生态度,进而缺失人生的价值追求。
二、网络给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的原因
(一)网络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有关互联网络的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是导致网络应用不安全的原因之一。第一,我国的网络法律法规不完备,层次较低,多数还停留在部门规章的层面。当前我国有关网络的绝大部分网络法律法规还属于国务院及其信息产业部门、公安部门等相关部门颁布的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大量的地方性法规,而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只占很小比例,该层面上的网络法律法规还很薄弱。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形成一个以基本法律为主干,以其他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为补充的专业性网络法律体系。虽说200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2005年公安部发布了《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但却并没有专门针对互联网络应用安全的详细法规,这就无法从法律层面全面有效的防范网络不法行为的危害以及网络负面影响的滋生。第二,网络法律法规内容方面还不完善。在对我国网络法律法规进行分析后发现,其所涉及的内容多为信息系统和网络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内容,其覆盖层次和深度还远远不够,并且缺乏细致、有针对性的专项法律,如在网络应用安全、网络信息保护、网络交易等以及对网络不道德或网络违法行为的惩罚法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完善,从而使许多重要而实际的网络问题缺乏法律引导和规范。正是由于网络法律法规内容宽泛,针对性较差等原因,使得网络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网络负面影响迅速滋生。第三,法律法规约束力较弱,其规定较为原则,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目前我国的网络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对规范网络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法律的约束力方面来看,还存在薄弱的现象。法律法规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太强,现有网络法律规范凌乱分散,难以明确其效力范围;制裁手段较少,处罚力度较小,网络法律法规的實际打击力度也还不够,这些都使得法律法规的约束力较弱。因此,对于网络不法行为的惩罚力度也就达不到相应的效果,网络的负面影响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二)网络监管不力
我国对网络经营及使用的监督和管理的力度不够,是造成互联网络负面影响层出不穷的又一原因。通过对我国部分网络的详细观察分析,发现网络在经营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第一,国家网络监管部门的分类较明确,但网络监管队伍的执行力度却不够。在我国,互联网络的监管工作归属于中国网络安全中心,但是其监管工作又是分类实施的:涉及经营类的归工信部、工商局、税务局等监管;涉及保密类的归国家安全局监管;涉及传媒类的归文化部监管;涉及公共安全类的归公安部监管等等。虽然部门分类分工负责,但在具体监管网络使用经营时,不仅存在责任推卸的情况,而且还存在着执法不到位的情况。例如,上网个人信息被盗,网民找公安部解决时,却被推脱到其他部门,最终却不知道该找谁解决;即便找到了相应的部门,却也找不回丢失的信息,而对于窃取信息者查询追捕也是草草了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网络不法分子的危害活动,误导了大学生,易使其走上歧途。第二,对网络文化信息传播的监管不力。网络文化信息监管部门对于传播到网络上的文化信息没有做到严格的筛选、屏蔽与监管,使得大量低俗文化充斥网络。纵观网络上传播流行的文化信息,很多网络都存在着消极、暴力、淫秽等低俗的文化信息,这些不健康的网络文化信息已严重危害到广大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迷失方向。第三,对于营业性网吧的设置的监管不力。国家部门对于营业性网吧的监管力度不够,使得大量网吧充斥高校周围,造成大量学生经常留恋于网吧,沉溺于网络游戏、聊天室,甚至网恋,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继而荒废学业。
(三)高校校园文化单调,大学生活空虚乏味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具有导向、凝聚、激励以及认识整合的功能,能够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然而这种群体文化在当今各大高校中还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第一,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培育不够。各大高校在精神文化发展的方面,虽有宣扬继承发展传统文化或榜样文化,也有提倡和鼓励学生创造独特的与时俱进的精神文化,但一般口头说说居多,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的居少;并且,面对现今生存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学教育更多的是在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的积累以及实践技能的培养,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培育、弘扬。第二,校园文化活动有形式,但缺乏内涵。各大高校都会学生课余生活中开展不少的群体形式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或者一些文化益智比赛,但几乎都是形式多样,却缺乏文化内涵和深度。校园文化活动本是对校园文化的塑造和诠释,但如果缺乏其应有的内涵,便只是虚有其表,这就难以吸引大学生的眼球。第三,校园网络文化单调。当代校园文化建设也进入了网络环境,但校园网站内的信息内容大多是根据学校领导及教师的需要来安排设置的,很少有针对大学生兴趣爱好及特长来设置或开设的文化内容,这就容易使大学生对校园网产生排斥心理,这种教育性质的校园网站,相对于其他网络及网站的内容来讲,就显得单调乏味,大学生也就更向往并沉迷其他内容丰富多彩的校外网络。当高校内部的校园文化单调,不再对大学生产生吸引力或是被排斥的时候,外来文化——网络文化就更易受到大学生的青睐,这就容易使得网络负面影响蔓延。 (四)大学生欠缺相关知识,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低
第一,大学生法律知识较欠缺。在现今的大学校园里,都是分学院、分专业进行管理的,而学生的课程也都是分类开设的,虽然也开设有法律基础课程,但作为公共课程来讲,不仅教师泛泛而谈,学生自己也并不重视,基本上都是专注于自己专业内的学科知识,或者是准备与未来工作有关的知识和自己喜欢的东西,这将会使得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很难清楚法律的界限,难以判断自己与他人的行为是否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从而容易做出违反法律的事情,同时也难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第二,大学生在网络方面的相关知识也比较欠缺。在高校虽然对大学生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但在网络知识这一块,除计算机或与网络相关的专业的学生了解得多一些,一般专业的学生对于相关的知识都懂得不多,缺乏专业的判断,并且在校大学生的社会阅历较少或者完全没有,缺少实践的经验,对于网络,虽然应用得较为娴熟,但对于网络中的一些信息或者事件缺乏相应的识别和判断能力,难以分清交往对象的好坏,难以判断网络上他们所说之真假,难以准确识别网络中潜在危险,因而容易上当受骗,让大学生深受其害。我们知道虚拟网络交往与现实中人际交往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现实的人际交往是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在与对方的交往中察言观色,同时也可借助自己的肢体语言向对方表达自己的语意,会更加清晰明了;而虚拟的网络交往无法或者很难看到交往对象的真实面貌,或者肢体语言,容易在交往的过程中产生歧义,易上当受骗。
(五)思想政治修养不高,自律意识淡薄
第一,思想政治修养不高。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状况随着时代的发展變化而呈现出多元的特征,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以及人生价值观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归根究底还是大学生自身思想政治修养的问题。很多大学生为了将来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在校期间只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修养、提升,缺乏人生理想,因此,当他们在网上接触到西方思想政治观念的时候,就很容易受到西方政治思想观念的侵蚀,导致政治观念的模糊和政治理论的动摇,思想观念混乱。
第二,自律意识淡薄。大学生在脱离了父母老师的管束与监督情况下,面对网络的诱惑,便无法严格要求和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及网络行为,沉迷于网络中,导致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学业荒芜。同时面对网络上传播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文化时,又缺乏过滤屏蔽的能力,长而久之难免也会受到这些不良政治思想文化的影响。
总之,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在享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面临着互联网负面影响的挑战。面对互联网络的负面冲击,探究其原因,对症小药,构筑抵制冲击的“防火墙”,防范于未然,使大学生既能从互联网络的发展应用中大受裨益,又能很好地应对互联网络带来的负面挑战而不受伤害,使网络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1]2018年08月20日 中国网信网
[2]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8-10-15/doc-ihmhafir8319389.shtml
[3]海南高校“校园贷”泛滥 曝收款人向学生“直播讨债” 凤凰网 2016-11-05
[4]湖北大学生网贷4000一年滚成50万,警方控制暴力讨债者 大事记 2017-09-07
[5]借贷校园贷20余万21岁大学生溺亡汉江 《华商报》 2017-09-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40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