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生物素养培养是初中生物教育的主要目标,新课改背景下,我国初中生物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学习生物知识,还需要通过生物教育内容渗透生命教育,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透过生物知识学习进一步认识生命起源、意义……。但是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首先需要教师树立生命教育意识,并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生命教育教学目标,本研究也将以此为基本思路,对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渗透路径展开分析和研究,旨在完成培养初中生生物素养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生命教育;初中生物;渗透方法
引言:
新课程改革趋势影响下,核心素养培养成为学科教育的关键教学目标,就生物学科的特点来说,渗透生命教育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效路径之一。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时期,结合生物教学的内容特点,在其中渗透生命教育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必要条件。因此广大初中生物教学工作者应该积极认识生命教育渗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合理运用生物教学知识教学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提升初中生物教学实效性。
一、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初中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生命教育显然还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基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们应该在其它学科教学活动中有效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初中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为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因此,在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初中生成长和发展的客观需求。将生命教育渗透在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仅可以掌握生物学知识,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科学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指导学生的现实生活[1]。而且生命教育的有效渗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体现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二、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渗透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一)以“生命教育”为主题,巧妙设计教学内容
初中生物教材内容设置上具有结构清晰和内容丰富的基本特点,其中具有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为生命教育渗透提供了丰富资源,但是为强化生命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效果,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将生命教育作为主体巧妙设计教学内容。比如在讲授“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课的时候,基于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即植物的类型、生长及作用等),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的整合和调整,如首先准备为一些学生熟悉的文学作品,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要求学生在诗词中找出其中提到的植物,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些植物的种类、形态等[1]。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合理渗透生命教育,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多媒体教育技术,优化生命教育效果
初中生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而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板书宣讲,使得学生对于生物知识没有学习兴趣,并且初中生物课本中有许多较为抽象问题使学生难以迅速理解,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来实施课堂教学。多媒体教育技术是一种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的教育技术,可以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直观化[2]。如在学习“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时,教师可以从婴儿的诞生讲起,从母体孕育开始,对于孕妇而言孕期一般为38周到40周左右,在母体怀胎的时候,一般由母體为胎儿提供营养物质。随着孕妇孕周的增长,胎儿会挤压母体其他脏器,大幅提高了孕妇的代谢负担,并且分娩时孕妇要经历剧烈的疼痛。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讲解胎儿的形成过程,并且通过幻灯片的方式将胎儿的成长变化过程演示,让学生明白生命的起源与成长过程,进而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可贵。再如在学习植物的分类时,教师可应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将植物的种类通过ppt或者动画、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并且将濒临灭绝的植物通过视频或者动画的方式演示,让学生了解目前哪些植物是珍稀物种并且濒临灭绝,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生命的意识,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再让学生明白造成这些植物灭绝的原因,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可见多媒体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把以上相关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让学生体会生命诞生的艰辛与不易上,引导学生珍惜生命。
(三)在实践中体验生命的意义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中学生学到的多是理论性的知识,学生不能切身感受生命的意义,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生命的意义[3]。教师可以组织班级进行校园植树、栽花活动。如在植树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内植树、栽花等,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组分开,一组植树、另一组栽花,并且要求学生每隔一段时间要来给自己种植的花草进行浇水、松土、施肥等,让学生记录自己栽植的过程并且观察小树和花草的成长过程,观察花草的成长、开花、枯萎的整个过程,再让学生针对这一过程进行心得体会分享。教师通过组织这个实践的过程让学生自己来感受生命的经历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对生命的全面认识,能够切身的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因此,通过对植物生命过程的观察、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是十分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多组织这种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四)合理设计作业,有效渗透生命教育
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设计作业,有效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点,而且也能更好地体会到生命的重要意义[4]。比如,在学完《健康的生活》相关知识点后,老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道作业,让学生去收集和查询我国抽烟人数的相关报告,然后试着自己分析抽烟对人的身体健康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当学生在完成这项作业时,会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而感到惊讶,并且在分析的过程中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这一不良习惯的认识,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的脆弱,从而能够更加保护自己、珍爱生命。
总结:
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是初中生物学科的重要教学任务,生命教育渗透符合生物教学的基本特征,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在初中生物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需求渗透生命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命意识,进而激发学生爱惜生命、保护动植物的意识。但是在实际的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要明确生命教育知识学科教学任务之一,知识教育仍然是基础,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找好教学契机,保证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伟.初中生物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32(05):108-109.
[2]安宇波.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途径分析[J].文理导航,201532(03):154-155.
[3]姜玉.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05):122-123.
[4]沈加国.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新课程导学,2016,16(06):154-1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49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