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升审美品味,培养人文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就如何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品味,培养人文素质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了具体的思考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 欣赏教学 人文素 关注培养
  【课题项目】福建省“十三五”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人选课题《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课题编号:2017MXD21。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081-02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着服务社会、美化生活的艺术作用,以不同形式的造型艺术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塑造人类心灵,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叶圣陶认为,“美育正是帮助学生的美好天性自然生成的最好方式,也是生命质量自然形成、自然提高的最好方式”。可见,美术学科是具有较强人文性的一门课程,在培养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现阶段大部分小学美术教学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是以传授美术知识技能为主。在欣赏教学中更是忽视了美术作品的育人性质和人文教育价值,仅注重作品艺术形式上的赏析,使课堂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
  小学艺术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整合发展”。本人就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提出通过挖掘美术作品的人文底蕴,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整合学科之间的联系,尊重多元文化,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让学生感悟美术中的生活、美术中的社会、美术中的历史、美术中的文化。现就关于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品味,培养人文素养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发现生活之美,开启审美之心
  “美是教育的本质”,美术欣赏教学在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之前,必须让他们树立审美意识,开启审美之心。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成长,以自然之美、生活之美、艺术之美呵护、促进他们的生命成长,把美术中客观抽象的东西转化成为能够感知和与之心灵触碰的形式,注重学生内在精神的培养,让美术中的人文素养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渗透在学生的心灵深处。
  在上《认识中国画》一课时,孩子们一看到这个课题,立刻产生了生疏感,觉得这门艺术与他们的生活实际距离好远。一方面因为四年级的孩子接受中国画的机会十分少,对于这一艺术形式感到陌生;另一方面因为孩子年龄与心理特征,他们喜欢具有童心童趣、色彩艳丽的绘画风格。所以,如何让孩子从中国画中获得美的感受,学会去欣赏、去体会这一传统绘画,并挖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是本节课的主要目标。于是我从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入手,让孩子们先闭上眼睛听蛙声与溪流声,引导他们在脑海中想象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如果让你用画表现出来,你又会画些什么呢?如果让你给画取个题目,会是什么呢?孩子们展开激烈的讨论,描绘出了许多有趣的场景,并给画取名“可爱的小青蛙”“小河里的青蛙们”“幸福的蛙一家”……此时,我出示了齐白石的国画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让孩子们欣赏,画面中深远幽静的山谷里流淌着一弯清泉,却不见青蛙的踪影,那么蛙声从哪来呢?再次闭上眼,再次聆听蛙声与溪流声……顺着画中的山泉,孩子们开心地叫“找到青蛙了!”他们找到的不仅是青蛙,更是与这幅中国画的心灵交流,是审美之心。
  二、注重情感体验,感受人文情怀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审美是重要的目标,而在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审美陶冶下,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将美好世界观、人生观向学生慢慢渗透,形成高尚的人文情怀。美术教材是美术教学的主要载体,通过几次的教材改版,其中的内容越来越注重“人文色彩”。但同时也需要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挖掘体现人文素养的内容,并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教学氛围,真正做到把“美”与“术”分开,不光注重学生作业成果,更加注重學生学习中情感的体验,及思想变化与迸发的过程。
  如在教学到人物雕塑作品欣赏时,我将课堂从教室延伸到室外,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在校园的操场上做各种人物雕塑形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这种行为艺术本身让孩子们体会到自由与新鲜,身临其境地感受塑像的思想和语言。接着我带着他们与校园的名人雕塑进行对话,不同的塑像带给人们的感受不同,孩子们用自己的体验获得了对雕像的理解。回到教室后,运用各种材料做出的人物文体雕塑作品不仅造型生动,更是呈现出各种不同意境,精彩纷呈。
  再如欣赏课教学《中国龙》一课中,在了解了龙的演变历史、形象特征、造型动态、寓意文化后,为了让龙的形象更加贴近生活,我将孩子们创作的各种龙形象组合成一条“巨龙”,并带着他们进行舞龙游戏,龙在大家齐心协力下被舞出了腾飞之态,大家对龙的精神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三、整合学科联系,提升人文气韵
  美术欣赏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教师不能狭隘地仅从美术角度引导赏析,若能融会贯通各门学科的特质,整合学科之间的内容,巧妙地运用、渗透到欣赏教学中,必将给予学生更加丰盛的艺术享受,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美术作品是视觉的艺术,给人视觉上的享受,音乐作品是听觉艺术,能够从听觉上感染人的情绪,这两门艺术都是借助情感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工具。在欣赏教学中,我常借助音乐的力量,让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的赏析。引导他们从美术作品中,看人生,看情感,从背景音乐中,听诉说,听情绪。使美术课上“画中有声,声中有画”,有助于学生对画面的理解,并对画面背后蕴藏的文化有所感悟。
  除了音乐外,语文、思品、科学,甚至体育、劳动等学科也都为美术课程中的人文素养渗透起着相辅相成的重要作用。如在欣赏油画作品《父亲》时,带领学生到烈日下体验3分钟的低头弯腰劳动的姿态,体会到父亲的辛苦与不易。教师再用深情的语言朗诵一首关于父爱的诗歌或散文,学生内心深处那份人文情感就会被激发出来。而教学中劳动与语文学科的融入,更加完美地升华了赏析这幅作品的意义,同时提升了学生的人文气韵。
  四、挖掘文化资源,升华人文思想
  新课标指出:“应充分利用当地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以及文物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学生对自己家乡的民间文化接触得比较多,十分熟悉。在美术欣赏教学中,除了对祖国的文化熏陶外,教师要将地方文化的优势和特色充分挖掘出来,积极发挥地方人文资源,设计出有趣的美术教学活动,甚至可以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美术校本课程,让学生在美术的体验中,感受民间文化的人文情怀。如:我校地处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依山傍水,有着丰富的民间人文资源。在学校教师们的齐心协力下,开发出《走进三元》系列校本课程,我将这一资源有效地引进美术课堂,从“自然风光篇”、“风气习俗篇”、“地理历史篇”等方面向学生展现了家乡三元的风土人情、物华天宝。不仅学生的美术作品呈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家乡、热爱家乡,深入了解家乡的人文思想。
  人文素养既是一种高雅气质,更是一种文化底韵,它默默流淌在学生心中,无声地展现魅力。小学美术教师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同时使教学内容增添生命力,真正实现美术教学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同.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小学教育,2015(07):17.
  [2]于红梅.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培养初探[J].教育教学研究,2015(52):174.
  [3]刘鑫.小学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之我见[J].读与写(上、下旬):2014(09):2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93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