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时政教育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师生是教学相长的关系,而深度时政教育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舞台。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作为崭新的教育概念也被人们日益重视。因此,教师应该将他们的时政教育推向更深层次。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政治;深度时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067-01
目前,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政治教育现状并不理想。高中生对当前的政治不敏感,对当前的政治不感兴趣。因此,高中政治课堂和思想政治教师需要负责指导广大高中生了解重大政治事务的本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大多数高中生了解当前政治的本质,对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众参与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这里,作者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层政治教育实践的理解。
一、构建推进时政教育走向深入的平台
1.时事开讲。
为了让学生养成关注时事的好习惯,教师们采取了“时事”运动。两组学生在场,讲台在舞台上播出。广播的内容是最近引起社会重大关注的3个重大政治事件或事件。这是第一阶段,持续2~3个月的时间。在这一活动中,教师要发挥引路人作用,合理引导学生挑选有价值的时政,它还渗透了选择重大政治问题和热点话题的原则,培养学生独立筛选重大政治事务的能力。比如,在讲解《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时,学生广播的内容就是贪污官员被捕的消息。学生播报之后,教师应适当介绍我国的相关法律,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应要约束官员的权力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以培育学生的理性和法治精神。
2.时事评讲。
經过2~3个月的时事开讲后,进入到第二个阶段——时事评讲。这个阶段以2~3个月为宜,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剖析事件的能力。形式是两位学生一组,一位学生播报,一位学生评点。播报内容和第一阶段一致。增加了一个环节是一位学生播报事件后,另一位学生对事件进行解读。两位学生分析后还可以邀请对该时政有不同看法的学生做进一步解读或者补充。接着,教师就可以选择性地对学生的解读进行再点评,引导学生用辩证、理性的眼光地看待事件的各个环节,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比如,有小组选择播报的时政是:“2018年中美贸易大战影响与后果预测。”点评的学生解读:“美国不应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道路上一意孤行,而要积极与中国进行对话,寻求友好解决的办法。”教师通过对学生观点的梳理,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和现行多边贸易体制并不完美”等问题。
3.时事串讲。
时事串讲这一环节的形式是将多个时政事件通过一定的关键信息串联起来,由多位学生结成时政小组开展专题研究并形成相关报告,张贴在宣传栏供其他学生学习,并且选派本组1~2位学生上讲台介绍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答辩。这个阶段应该不少于3个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专题研究的方向进行有效指导,并且对学生的答辩环节进行现场评估和调控。比如,食品安全、校园暴力、贫富差距等社会热点问题时最容易被学生感知和引起学生共鸣的。因此,在串讲中,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多角度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引导学生从不同主体出发,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此时的作用是,通过对相关事件的再分析,引导学生增强政治使命感和政治正义感。
二、推进时政教育走向深入的策略
1.认真筛选材料,提升时政话题的价值性。
精心挑选的时政话题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依托,也是开展深度时政教育的最重要源泉。经过日常的政治教育实践,发现学生在选择时事时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针对性差。政治材料的选择与教材的知识分离,也脱离了生活的现实。这对学生学习时事的能力没有好处,并且无法通过研究当前的政治材料来改进,还增加了学习政治的困惑。二是材料过于宽泛。学生只会列出大量政治资料,所有现有的政治资料将在课堂上播放或张贴在宣传中。缺乏对材料有效性和有效性的分析导致学生浪费时间和精力,并没有提高他们学习政治材料的能力。三是缺少思想。许多学生选择在日常生活中更常见的政治材料,或其他学生已经报道过的并且缺乏新想法的东西。
2.合理引导,提升时政解读的思辨性。
思辨思维在学生学习时政材料中显得尤为重要。时政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性,不为学生的意志转移。但许多学生往往在时政解读的过程中只看到表象,不能透过表象看本质,难以做到精确解读。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解读材料偏颇,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往往看到表面现象就断然下结论,不能挖掘材料的深层含义。二是立意先入为主,不会因时而变。受时间、信息获取渠道单一及阅历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一些学生对时政材料解读的立意有的已经陈旧,论证的观点已经不适合当下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三是不能理性分析材料,窥一貌就以为掌控了全局。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学生解读的观点往往缺少思辨性,提炼的观点不仅没有深度,而且不准确。
因此,想要推进时政教育走向深入,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做好指导工作。笔者认为,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做到四个方面:首先是“稳定”——牢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性质。引导学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以正确的方向解读时政,二是“准”——追求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就是要准确表达时政的本意、对事件的发生的背景或原因以及它的影响做出理性分析。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达到主客观认识与实际相符合,才能掌握“准”。三是“深”——坚持核心素养引领。通过推进深度时政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从而使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的进程,培育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思想政治素养基础。四是“新”——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时代在快速变化,高中生必须掌握应对新挑战和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辨析、反思和实践,提高理性分析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结语
兴趣是最大的老师,推进深度时政教育要激发学生对学习时政的兴趣,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获得学生和家长的支持,为开展深度时政教育赢得时间和空间。
参考文献
[1]吴沛文.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时事政治教学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8.
[2]陈嘉欣.基于提升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3]邓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开展时政教育的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03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