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型背景下金融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金融专业应该积极构建金融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然而,目前金融学专业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单一,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不合理;实验教学占比小、时间短;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缺乏实践经验。针对这些问题,高校金融专业教学可采用多元化模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加强校内金融专业实验室建设;校内成立经济模拟运营公司,为学生打造实践应用的平台;校企协作教育,开展“走出去,引进来”的实践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应用性;人才培养;现代金融;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001-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行业从业人员不断增多,各个高校也在不断扩大金融专业招生规模。但是,由于高校的专业教学和金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不协调,导致金融专业毕业生很难在金融行业立足,同时又有一些金融行业的岗位招聘不到需要的人才。面临这种局面,必须对金融学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培养掌握金融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高端应用型金融人才,既顺应当前金融产业发展要求,也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国外应用型大学十分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比较典型的是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和北美的CBE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这就大大缓解了结构性失业带来的压力,还能较好地解决职业教育的经费来源问题。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意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CBE教学模式分为四个阶段:职业分析形成DACUM图表、学习包的开发、教学实施与管理,教学评价。其实质是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的教学体系,是近年来国际上相当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想。
  二、金融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金融资源的配置逐步市场化。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不再是国家计划,而是市场机制。同时市场化改革也使我国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格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其次,金融创新迅猛发展。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全面放开,金融创新工具不断涌现,改变了传统意义上以信贷、融资、货币等为主要特征的金融概念,资产组合、创新工具交易与定价、市场营销等已逐渐成为金融业经营与发展的主要内容。
  再次,金融活动的日趋国际化。这不仅意味着我国金融机构的经营业务将不断地突破国界走向世界,直接参与国际竞争,而且国外的金融机构与经营业务将大规模地进入中国市场,展开与国内金融机构的竞争。
  最后,从我国目前的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来看,无论是课程设置、学科建设、培养方式,还是学生心理素质、竞争意识的培养都与上述目标存在差距,并且现有的金融学科建设水平与世界金融学科前沿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金融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要求,制约了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从我国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入手,推进金融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建设,改善人才结构和人才的知识結构,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金融专业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以适应我国金融国际化、现代化的需要,就成为当前我国金融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三、当前我国金融学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一方面高校金融学专业普遍存在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人才培养缺乏特色和个性;无论是在专科生、本科生的培养,还是在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上,培养目标过于宽泛而且大同小异,该培养目标很难体现不同层次人才的区别,特别是专科生、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之间也没有明显差异。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金融体系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我国金融运行发生了巨大变化,金融机构进一步多样化、多元化,各种金融机构迅速发展起来,除需要从事金融研究及管理的高级人才,还需要大量从事实际业务操作的应用技术人才。
  2.课程体系设置不太合理,有些教学内容陈旧。
  目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侧重于宏观金融理论,微观金融理论的教学安排比较少。宏观金融理论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全面把握国内外金融市场的运作、宏观金融形势与政策等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如果没有微观金融理论作为支撑,则显得比较空泛,对金融业的内在特征和运作机制很难有深刻的理解。
  (2)教学内容老化现象普遍存在。目前一些传统专业课程(如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等)的教学内容仍停留在上世纪末的水平上,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已不合时宜,与现实有一定差距。
  3.教学方式和手段需要进一步改进。
  现在国外很多大学都采用了案例教学法,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或者是项目课题研究教学法,效果很好。我国高校运用并不广泛,主要原因有两个方而:一是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以灌输为主的教学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导致学生的独立创造性被日渐消蚀,很多案例讨论课因冷场而不了了之。二是教育经费的紧张与逐年扩大招生的现实矛盾使很多大学的硬件建设受到忽视,教学设施差,教室安排紧,导致教育手段、教学方式单一。
  4.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合格金融人才的关键。金融学专业教师队伍中相当部分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高尚的敬业精神、扎实的传统理论功底,并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提高理论水平,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具备了培养金融专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在金融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情况下,教师的教学工作任务普遍比较繁重,加上职称评定的科研压力,使教师很难有时间和激励外出进修与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知识的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人才的培养。   四、应用型背景下对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突出教学内容。
  人才培养计划设置的科学性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具有相当的重要性。传统的金融学课程体系往往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应有意识地加大基本技能课和实践教学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在教学模块、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调整专业课与非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课程设置比例,加大基本技能课和实验实践教学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成才教育和能力教育,重点突出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设置暑期教学实践周,利用暑期放假前的两周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时间来实施实验实践教学内容。从大一至大四安排循序渐进的实验实践教学课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并将实践教学记入学分,体现此环节的重要性,促进专业课程及其他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系统建设。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还可以加入专业技能型课程,例如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指导、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指导、个人理财、创业计划等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专业技能或获得相关专业技能证书的类似课程。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通过课程的同时,获得相应的专业技能证书,如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证书、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理财规划等级证书等,以增强学生就业的综合竞争力。
  2.在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手段。
  (1)传统课堂与微课相结合。
  在实际教学中,高校可以在传统课堂中引入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方法提升学生兴趣,并结合金融APP增加学生参与度,提升操作能力。
  在案例准备过程,由于个人的時间精力有限,最好组成教研组集体编制案例库。选择与教学内容联系密切,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理解的案例,体现典型性和启发性。在案例设计时,应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案例的关系,选用能够反映教学内容的典型案例,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案例的选择和编写还应尽量结合当前金融领域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要准备与案例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包括原理、原则等理论框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则要处理好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概括总结三个基本环节的衔接工作。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后,将理论、案例和点评相结合,以案例分析为主,在案例分析过程中链接相关理论。这样既便于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也便于在实际操作中更加方便地运用案例。
  (2)实验实训教学。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还需建立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及管理。首先,要制订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课程考核标准,这些考核标准应包括实验实践教学目的、实践内容、实践教学地点、课时安排、实践教学步骤、实践资料来源、考核要点及学生实践必要说明等内容,实训教师要做好实训前的准备工作;实训过程中,实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结束时,要对学生的实训结果进行审核,作出评价,并填写实践教学日志。
  (3)模拟竞赛。
  鼓励并组织金融专业的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金融模拟竞赛,如模拟炒股大赛、模拟外汇交易大赛、模拟黄金交易大赛、个人理财大赛等等,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基本经济理论与金融专业基础理论,而且能使学生掌握金融工具的实际运用方法,熟悉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并以此激发学生参与金融实践的兴趣,促进培养行情分析能力、实盘操作能力、投资管理能力等。同时也可以选择金融热点问题,定期举办金融热点问题辩论赛,以提高本科学生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对金融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
  (4)开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金融讲坛。
  为了培养学生对经济金融热点问题的敏锐性和洞察力,锻炼学生就一些重要的社会实践问题开展研究和设计型实验,开设金融讲坛,实行定期讲座制度。就“证券市场与投资理财”、“美元霸权的衰落与人民币的崛起”、“大学生创业与风险投资”、“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税制度创新”、“金融风暴中的挑战与机遇”、“小微企业信贷评级”等金融热点问题,作了多场学术报告;同时,设法邀请校外的金融专家和金融实业界人士到学校做报告。金融讲坛的讲座制度为学生开展研究设计实验提供更开阔的视野、更多的选题和实验灵感。
  3.筹建金融专业实验室。
  (1)建立科学的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设置科学的实验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尤为重要。在制定教学大纲、培养计划时,紧密结合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对实验教学统盘考虑、合理安排,明确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学时数。
  (2)完善实验室建设。
  完善实验室条件是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近年来,我校将金融实验室建设与学校的核心课程(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结合起来,构筑了以核心课程(重点课程)为主线的金融实验室,开展了《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外汇投资实务》、《金融工程》、《证券投资分析》、《金融理财实务》、《公司信贷》、《期货投资实务》等课程的基础上,形成了银行业务实验平台、证券投资实验平台、保险业务实验平台、金融工程实验平台、外汇交易实验平台等金融专业主干课程的金融实验平台。
  (3)课程网站建设。
  建立教学课程网站,将现代网络教学手段运用于金融学教学之中,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外网和内网两个方面加强教学网站建设,拓展了教学空间,充分发挥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建构的积极性。将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学校“课程中心”网站建设自己的课程网站,使学生能够随时巩固加强课程学习。
  4.将金融实验室打造成产学研结合的新平台。
  由于金融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宽、理论性强、应用性突出,而且新的理论与技术层出不穷,因此,在产学研结合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金融实验室的建设应当成为高校产学研结合的新平台。实验室可以与金融机构、企业等开展广泛的合作,让学生参与银行、证券等部门的调查分析,聘请实际业务部门工作人员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将业务部门的课题引入实验室。这样,通过实验室这个平台,将有效地整合和利用各种科研资源,形成良好的科研环境。教师也可以通过实验室资源进行实证分析,快速获取金融方面的分析信息,加强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为各级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承接金融部门的高水平对策研究、高层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保障,为国际国内金融界合作与交流提供基地。同时,还应加强院校相近学科及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吸引校外的优秀学者来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促进金融实验、行为仿真等方面的研究,提高教学研究水平,更好地为学科建设和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服务。
  5.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金融业的职业岗位要求以及基地建设领域的相关规定进行建设,除了对信贷业务、期货交易投资、证券外汇投资、金融理财、报表分析、企业营销等模拟岗位进行基地建设外,还可以建立与金融专业各种职业技能密切相关的融合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指导学习培训基地,学生自主创业实践基地以及工作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积极主动地与金融企业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积极拓展广泛的校外实践教学和实习基地。
  校方还应加强与地方金融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与金融机构联合制定本校的金融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制定参与金融专业的培养目标,邀请相关金融机构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满足为金融机构培养后备人才的需要。学校除了与传统银行、保险、证券业合作外,还应与一些经济管理部门如银监局、经贸局等建立合作关系。
  6.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在金融实验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重要工作。从学科建设和实验教学的要求看,从事金融学实验室教学的教师应该具有金融学、会计学和公司金融等专业背景,最好曾经承担或完成过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科研项目。学校应创造条件让实验课教师到实际工作部门调研或学习,及时了解最新的金融业务,并通过教学团队内部的交流,促进整个学科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保证教学内容能够与时俱进。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大对实验室教师的科研补贴,使实验室教师自觉利用现有资源申请有关课题顼目,提高整个学科的应用性和知名度。
  参考文献
  [1]张青龙,孔刘柳.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J].时代金融,2014(6):183-184.
  [2]周艳明,王秀丽.高校金融专业实验室筹建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01).
  [3]程英春.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0(16):176-177.
  [4]王利民,杜珺.提高高校本科商科专业金融仿真实验教学水平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作者简介:刘晓玲(1972-),女,江西吉安人,副教授,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金融教研室,研究方向:商业银行与公司金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04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