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关键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现代教育中,班主任不仅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同时还是学生的“精神关怀者”,其岗位性质比一般教师更富于专业性和技术性。在新课改背景下,班级管理工作更需要专业化,也要求班主任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不断提高班主任素质,推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是新时期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如何走专业化发展之路,这是每一位班主任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3-0034-01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课程改革的实施,学校德育工作倍受关注。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班主任及其专业化问题也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是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在当前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大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已经习惯了凭经验工作。因此,班主任工作要从经验型走向专业化,关键问题还是观念的转变问题,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加强理论学习,让理念引领班主任专业化自主发展
转型期,教育主体处于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之中,班主任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真正转变观念,加强班级管理能力,符合时代发展。理论的学习既需要班主任内在的动机,也需要学校的引导与管理,可以采取“专家引领”与“自主研修”相结合、“校内为主”和“校外为辅”互补的策略。
1.专家引领与自主研修。
专家引领是聘请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专家到校内开展专题讲座,与班主任面对面交流。专家讲座可以让班主任足不出户就吸收到各种新的教育理念、德育理念,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而与教育实践专家的交流,能给班主任工作思路和方法提供指导和借鉴,同时也给班主任一种暗示:教育家不一定都来自于高等学府,扎根在基础教育一线,只要积极主动学习、不断思考,同样能够成名成家。
自主研修即班主任积极主动地对班主任工作的内在规律、技能技巧进行主动探索,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将学到的理论不断应用到实践当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丰富。自主研修有三个途径。一是理论研修。阅读德育理论书籍,例如《德育原理》《德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书籍,钻研理论知识,提高专业修养,提升专业水平。二是课题引领。课题研究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班主任从事课题研究是理论知识的反馈和转化过程,通过课题研究,可让班主任在实践中反思理论,在实践中探索规律。通过课题研究促使班主任学习,从而加快班主任专业成长。三是实践反思,实践反思即理论应用过程、顿悟过程,班主任通过写工作反思、手记、论文,通过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可以内化班主任对理论的理解,这同时也是一个自主构建过程。班主任专业化自主发展成果将在这一阶段得到体现,提升班主任的工作成就感、自我效能感。
2.校内为主与校外为辅。
所谓校内为主,即班主任的专业化应充分立足于学校自身。学校不同,师资、生源千差万别,脱离实际的专业化有急功近利之嫌。校内为主即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内部的各类教育资源,通过合理配置,使其发挥最大效能。例如通过班主任导师制、主题班会示范、班主任网络论坛、班主任讲坛等形式,搭建校本研修平台,既可让班主任充分展示个人专长、班级管理的亮点,也可让更多的班主任体现其工作的价值,增强班主任工作的成就感、自我效能感、幸福感。
所谓校外为辅,即有选择地借鉴校外资源,优化班主任专业化自主发展过程。可以通过班主任外出业务进修、跟班实习,这样既可吸取同行的先进理念,先进做法,也可以开阔班主任的视野,使其思维更广,思考问题更全面。之所以校外为辅就是要强调校外的资源始终不是学生原生性资源,只可借鉴。如果对校外资源照单全收,不仅不利于班主任专业化自主发展,而且还会使班主任形成依赖的思想,从而形成一种阻碍和约束。
二、探颐求智,做“研究型”班主任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然是一个研究型班主任,必然喜欢研究学生,研究课题、研究管理,并研究自己。
班主任每天和学生打交道,时时在管理,事事可研究。班主任应每天自问:“我今天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了吗?”即使没有,也可以先将一名暂时发展不理想的学生确定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这个学生的家庭、个性、心理状况,由此展开对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研究。每个学生的发展就是一次行动研究。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存在,并具有可塑性。要想真正造就学生,我们就必须把学生当做研究对象,像一个课题一样进行行动研究。当我们在反复尝试中找到哪怕解决一个小问题的办法时,就在走向“研究型”班主任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当我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小问题,并带着成功的喜悦和冲动,将转化学生的历程及思考一一述诸笔端,和其他班主任同行分享,此时我们就在“研究型”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如果班主任都能为每位学生制定符合学生优势发挥的课题,那么学生就能为自己的发展找到方向,向着新的自我迈进,不断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同时为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更多鲜活的实例和更好的帮助。一个班集体的培养是一个大专题。班集体作为一个生命群体,有着个性化和共性化两方面的发展要求。因此,研究班级是学校和班主任应达成的共识。班级研究有很多内容,大的方面有班级文化的建立与课程的开发,小的方面有日常工作。这些研究应成为班主任的常态性研究,不刻意雕饰,不追求时尚,将工作中的点滴感受做好记录,做出总结。这种班级研究,其实也正是关于班主任成长的研究课题。学生、班级和班主任三方面研究,彼此促进、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三、知行合一,做“理管型”班主任
教育工作的目的是“育人”而非“管人”,是“育心”而非“管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更是班级管理的最高目标。因此,班级管理更应侧重于“理”的方法。具体做法分为两方面:
一是“理”,理清班级管理思路,理顺班级各种关系,具体分工,明确职责。首先加强班级干部责任制,采取学生干部竞选上岗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才华及实际工作能力。学校对于各班级竞争上岗的班级干部进行集中培训,使他们明确班干部要有为集体服务的思想和热情,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和分工职责,能以身作则、自主管理和团结同学。班主任要通过《班级干部工作责任制》进行班级干部的操控和引领。其次,加强管理小组责任制。班主任要建设能让每个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班级自我管理机构,如各种自主管理小组,让所有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中,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使他们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和责任,提高学生的集体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班级管理责任意识,提高班级工作效率。
二是“管”,管好个人言行举止,管住班级整体大局,讲究实效,抓住关键。班主任的“理”要在“管”之前,而“管”的作用与“理”同样重要。单凭具体分工、细化职责并不能将班级工作做好,更关键的在于班主任要先管好自己,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言行举止,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次管住班级整体大局,保证班级秩序良好,班风纯正,纪律井然,学风浓厚,采取各种措施调动学生积极性,凝聚班集体智慧,提升学生团体荣誉感,确保班级稳健发展。
班主任这种幕后管理、责任明确的“理管”方式,让学生在被管理的同时也参与管理。在这种民主宽松的管理环境下,学生的才干得到显现,个性得到充足张扬,需求得到高度满足。他们把班级活动作为展示特长爱好的舞台,把管理当成一种乐趣,在集体里互帮互助,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在合作交往中獲得个体的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理论纲要》一书中呼唤:“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师生,让教育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这就要求班主任不要再囿于“班级管理”这一狭小的范畴,要尽早实现专业化发展,成长为专家型、研究型和理管型班主任,成为学生的人生领路人和心灵导师。
本文系2018年武威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路径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WW[2018]GH1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22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