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是“封闭式”的,学生在固定的环境(教室),用教师提前设计好的固定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
关键词:地理课堂;课外活动;课堂延伸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1-0088-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1.076
课堂教学是目前学校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主体形式,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阵地,对于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课堂改革,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这些课堂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提高及综合素质的发展上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却有其局限性。地理学科是一门立体学科,它所学的内容不是简单的定理或文章,而是涉及我们的生存环境及生产、生活等活动。它是一门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现代地理课本信息量并不是很大,但内容枯燥,且重理论,轻实践,这对学生的“原始兴趣”产生了极大的伤害,所以需要就中学地理教学课外延伸问题作一些探索。
一、地理课外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
大自然远比课本上记述的内容丰富、全面,学生在大自然中能学到许多新的知识,能扩大地理知识领域,开阔地理视野。如美丽的星空,壮丽的山河,如画的农庄田野,都会使长时间生活在校园这块小天地的学生产生新奇感,在增长实际知识的同时,身心也会得到放松,这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地理课要走出狭隘的小课堂,回归大自然这个大课堂。
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地理知识,不能只记忆静态的文字内容,还要掌握周围事物的动态变化。在地理课外活动中,学生可以接触到众多的地理事物。通过对地理事物的观察,特别是观察事物的变化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中了解地理事物的特征、联系、异同,也必然引起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进而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如讲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个长期的观察,并记录每天太阳的升降时间和升降方位、昼夜长短情况、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四季的更替。通过观察记录,学生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就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太阳直射点为什么会南北移动?南北移动为什么会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有了问题,就会进一步思考并寻找答案。这不仅使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三、地理课外活动可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课本的理论性太强,有些内容学生是无法理解的,有些虽然有实际案例,但脱离学生的生活环境而无法全面理解,通过课外活动就能弥补这一问题。比如学习山区的开发,对于生活在平原的学生来说,山是陌生的,更无从了解山区的开发及存在的问题。可组织学生到江南的低山丘陵地区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察看山区开发存在的问题,如交通不便、沙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等等,体会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地理教育,许多地理知识会得到更加清楚的认识、理解和消化。
四、地理课外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地理教学中,动手操作能力是基本能力之一。教材中很多的知识不可能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些需要我们制作一些模型去演示它的形成过程,通过制作模型这一直观的手段来达到理解地理知识的目的。如讲海陆变迁时,就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海陆分布模型,通过海面或陆地的升降来理解海陆变迁。
五、地理课外活动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地理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它融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思想教育于一体,是提高现代公民素质的基础学科。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要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国情教育,逐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地理课的思想教育仅通过课堂渗透是不够的,只有走出课堂参加地理实践活动,有了亲身体验,感受才会更加深刻。如:家乡美丽的景观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能培養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而人口、资源、环境等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以对学生形象地进行人地观教育;自然环境的破坏及反作用于人类的严重后果,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从而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同时,地理课外活动是一项集体活动,活动中师生的相互合作体现了一种凝聚力,可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综上所述,开展课外活动不仅是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延续,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是更广阔、更生动、更富有吸引力的大课堂。在这个大课堂里, 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能得到各自的发展。课内与课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有机结合,是地理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而它既是教改的重要措施,也是教改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王宝泉.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河南教育(下旬),2011(6).
[2]刘春玲.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地理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4.
作者简介:王小悦(1990.2— ),女,满族,河北青龙人,中学二级,研究方向:地理教学。
[责任编辑 张宏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41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