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两个园子的故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直以来,我总是坚信,校园应该是最美好的处所。这份美好自然不仅在于有花有草有树有景有人,更在于这花草树景与“人”之间的那份互相融合与互相映照。我以为,这才是一种校园文化最美的呈现。
  我们学校是20世纪80年代的中学改建的,所以教学楼没有曲径通幽,只有中规中矩厂房式的四幢楼。楼与楼之间都有四四方方的花坛,老师们都会教育孩子爱护花草树木,不要进去踩踏。而孩子的天性使然,总有一些孩子会悄悄去花坛里玩,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会溜进去在树丛里躲来钻去。仔细观察,其实会发现孩子并非出于破坏心理,他们只是喜欢。
  对此,有一天在晚饭桌上,老妈说:小孩子喜欢就让他们进去玩。女儿说:嗯,以前小学后面有个种树的小土堆,我也最喜欢去那里钻。
  她们的话提醒了我,不由地想起了大家熟知的迪斯尼路径设计,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迪斯尼乐园后没有设计景点道路,而是提前开放半年,任由人们的意愿在草地上走,踩出有宽有窄,优雅自然的小道,然后让人按这些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当年在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这个路徑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于是,接下来两个假期,重点对两个花坛进行改造。在一个花坛中铺设弯曲的木道,中间做个小小的亭子,放上两圈读书平台,再铺上几块可以跳跃行走的小石头。在另一个花坛中间修上矮长城形式的木道,高高低低的两边随处可坐。花坛改建成后,这里成为了孩子们午休时、放学后经常会去的地方。一些家长偶尔也会在傍晚接孩子时进来跟孩子坐一会儿,有时会在木亭里留个影。
  现在,两个花坛一个因为花木参差取名为“青园”,取意春天树木的成长,并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超越和希望。另一个因为有矮长城状的小道与小凳,取名“陶苑”,寓意陶行知先生所提的“建筑起人格长城”,提醒孩子拥有美好的德性,做品格高尚,做美好人格的人。
  两个园子的故事,只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小插曲,但是于我而言,两个园子却为我打开了一片新的风景:管理,应该是一种善意的理解,如果孩子们喜欢,我们就要珍视。有时侯,一味禁止不如顺应与引导更有效。管理,就是要让学校里的每个“人”都被看见。只有看得见“人”,教育才会发生;只有看得见孩子,教育才会成为有意义的事。
  很多时候,校长只要抓宏观就行了。这话固然有一定道理,确实,高处立则观瞻远,平处坐则处世低。校长需要有宏观视野与顶层设计。但我想,与此同时,校长更是一个服务者,是学校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奔去的人。只有看得见“人”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当别人需要你的时候,给予学校里的人与事,甚至景与物智慧及行动支持,这些是校长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一名学校管理者应有的人格之美。
  有了两个园子,曾经旧旧的校园似乎增添了些许雅静与美好,而我知道,真正赋予园子美丽的,却是不时在园子里或漫步或嬉戏或静读的孩子与老师们。
  每天清晨,我总会从青园弯弯的木道走过,绕过亭子,再穿一幢楼,去往我办公所在的下一幢楼。时不时,会与早到的孩子在园中木道上相遇,互道一声早上好,感觉校园的一天,很美好。
  (作者系江苏省张家港市青龙小学校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49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