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英语教学提高师生对话质量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中师生对话作为主要的教学策略,应该引起重视。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寻求能创设出相对轻松平等的师生对话氛围以及良好的课堂情景,能够拓展语言知识的宽度和深度,接纳学生提出的真实观点,提高语言的使用准确度以及流利度,采取针对有差异性的个体并可实施的方法,从而提高小学英语课堂上师生对话的质量。
  关键词:师生对话;提高质量;教学策略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语言的交际运用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英语课程的双重性质指明了要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同时,也要发展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关注英语语言的基本素养。师生对话是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授英语知识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在实施这个教学方式时,要关注好师生关系的平等化,师生对话理应生活化、真实化,激励学生在对话中创设和构建语言,顺应了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趋势。
  课堂对话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任何语言都只有在其独特的情境中才能被真正地理解。如果英语教学照搬教材,简单地要求学生掌握英语的字面意义,学生对英语的运用必然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能力脱节,必然出现无法言语或词不达意,从而造成师生对话不顺畅的现象。
  同时,小学英语课堂由于受到学生与教师为主体的影响,“一问一答”这种单调的对话常常是课堂上主要的对话模式。由于教师的课堂提问受到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因素限制,缺乏深入研究提问类型和提问等待期。对提问等待期方面,有的教师随意而为,忽视了等待时间会对对话质量好坏有所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重要意义。可是,小学生处于英语起步阶段,他们的的英语语言积累还非常有限,即使掌握了一些主要的句式结构,就像陈述、疑问的简单结构、拥有能描述将来发生事情、过去发生事情、正在发生事情等的能力,但他们获得的词汇总量还非常有限,往往还是不能在口语交际方面运用自如。这种情况下,优化师生课堂对话方式,提高师生对话质量,是英语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提高对话质量的方法
  英语教学中老师经常陷入困惑:由于词汇还没教,在对话时学生不会说该怎么办?还有一些对话中出现的不是本单元重点句型该怎么处理呢?没有情境的简单对话如何变得真实形象?笔者以译林版 6b Unit2 What a day!为例,探究并寻找提高英语课堂师生对话质量的方法。
  为了对话营造“境”的体验,建立发散性思维的对话模式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用动词过去式来表达发生在过去的动作和事情。并能熟练运用一般过去式的陈述句表达。考虑到本班学生英语学习接受能力,而第一单元也已学过,笔者将教学目标定位为:学生能够运用重点词汇讨论过去发生的事情,如用was、were、brought、flew、went、could、rained等动词过去式来表达过去做些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看似简单,在试教过程中问题就一一出现了。
  片段回放:笔者开门见山,用一个动画视频引出故事发生的时间,让学生意识到整片文章是在叙述过去发生的事情,采用一般过去式来表达。接下来让学生寻找故事中What did Yang Ling do?的图片,寻找图片可以对杨玲所做的事一目了然。顺水推舟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同时找出关键句,然后就是处理细节的时候了,在详细讲述关键句的同时,教学 We saw some interesting parrots.It rained.等词句。处理完细节之后,教师让学生跟读课文表演课文,思考并回答What do you think of Yang Ling’s day?这是个开放性的话题,能极大地激励学生发散思维。对于这个话题,学生的答案可能各种各样,有各自的观点,笔者通过追问Why?给学生一个论述自己观点的平台,当学生实在说不出什么来时,可以用简单的话语来启发他们说,如T:What do you think of her day?
  S:I think Yang Ling is sad.
  T:Yes,why do you think so?
  S:Because she hungry and wet.
  T:I agree.The weather was sunny in the morning.Then,it became windy and cloudy.So,I think she was sad in the afternoon.And she was happy in the morning.
  對于After reading的方面,这样的对话不仅能将课文主要内容再次重现给学生看,轻松地通过师生对话将课文脉络重新梳理一遍。最后,还是要把课堂对话回归自我,设置真实自我的对话情景。笔者是这样做的:在梳理完文章概要后,问学生 This is Yang ling’s Sunday.How about your Sunday?How were you last Sunday?Can you share with us?这时学生有了刚才讨论杨玲的周日的启发,也会更加娴熟地表达自己上周日所做的事,动词过去式再次被使用。
  片段分析:学生在反馈时,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对话缺失语言环境,为编对话而编对话,为用词汇而用词汇,绝大部分学生都直接将对话变成了问答操练,而且都局限于书本。二是对话缺失交际本质,学生问答结束后便无跟进的话语,并非真实意义的对话和交往。反思这两个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对教材分析不够到位,忽略了文本中What a day!句子本身的情境感,没有让学生体验感知这句话在文章中的语气表达。
  教师可以充分依托教材本身的文本资源,从the weather on that day出发引出这一天具体所做的事情,初步感知动词过去式的使用,然后将What did they do?进行分解教学,进行系列的提问:How was the weather?What did they do?How did they feel?在对话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对话发生的情境,也帮助学生对后续小组讨论 My day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丰富对话语言,为对话提供“量”的铺垫 担心小学生的语言知识积累少,总是怕他们听不懂或无话可说。一旦课堂上出现新鲜的词汇或话题,教师往往无计可施。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常有以下问题:教师越来越简单地使用课堂组织用语,原本起辅助作用的肢体语言也越来越多,有点喧宾夺主,成了主要指令传递方式;教师的提问也比较随意,不够高效,如不能准确体现教学目标,课堂上常常“明知故问”;师生对话时也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对于学生的回答只是非常简单地说对与不对,没有鼓励性评价,没有包容和保护学生自由的观点,无法与学生进行发自内心的对话与交流。教师对课堂对话缺乏自由平等意识,导致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学生思维发展。
  片段回放:考虑到本课的目标语言相对简单,为了使学生更有话说,笔者在热身环节便开始关注与学生的对话互动。在讲解完文本之后,教师并非简单的让学生说完答案就赶下一个步骤,而是挖掘每一个句子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并进行提问。如学生判断 Yang Ling was sad并不是唯一的答案,应立即追问,如下:
  T:What do you think of her day?
  S:I think Yang Ling is sad.
  T:Yes, why do you think so?
  S:Because she hungry and wet.
  T:I agree.In the afternoon,the weather is not sunny.How’s the weather?
  S:It’s rained.
  T:Yes,and what happened to the children?
  S:They were wet.
  T:Clever!It rained,so they were wet.But were the weather rainy all day,or just in the afternoon?
  S:No.The weather was sunny in the morning. Then,it became windy and cloudy.
  T:So,do you think she’s always wet on that day?Do you think she’s always sad on that day?Why?
  …
  同理,Share my day,教师也都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同时,当学生给出回答后,教师都立即做出评价,而不是单纯地判断对错。
  进行评价有:I agree./Good./You are so nice./That’s really wonderful./…或者继续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追问,与其平等对话,倾听学生话语,使其乐于表达和交流。
  片段分析:对话的设计要有合理性,能够针对帮助学困生,或者针对启发中等生,或者提出比较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自由言说。中等生能结合情景分析语言、组织语言,能力强的学生则可以与教师开展类似回放片段中的多组话轮的对话,拓宽语言的深度与广度。
  对话的设计还要能引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有思考性、开放性、开发潜能。有些教师采用违背记忆规律的活动,“迫使”学生死记硬背语言,还以此评价学生的表现,不仅学习效率低,还枯燥无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假对话的表现。例如,在讨论 What did you do last Sunday?时,有学生说道:I didn’t do a lot,I stayed at home and helped my mother do housework.. 教师立刻反馈:You are so sweet.I think your mother loves it.学生立刻说了声:Thank you.充满真情实意的,情感也是最为真实的,看似这样简单的对话,主要也得益于课堂前期对话过程中大量的铺垫。
  提升准度和畅度,为对话提供“质”的保障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忽视了对语言准确性的要求,导致对话词不达意或断断续续。当然,笔者并非提倡对词汇读音或语言精准吹毛求疵,本文所说的准确和流畅是基于教材基础文本,帮助学生改善提升对话时的语音面貌。
  片段回放:本课的教学,笔者一开始也是将其他语句匆匆带过,将操练和对话重点都集中到了主句型上,忽略了对话的实质是交流,导致学生在表演课文对话时,连基本的语句都说不清楚,或发音不到位,或朗读不通顺。
  片段分析:对于看似不是教学主句型的句子教学,常常是教师头疼的问题,很难把握教学的度,过了显得哗众取宠,不及又怕对话脱节。上述片段中提到的对话不通畅到主要原因是:教师处理What did they do这个问题过于简单,在学生说本句型之前,总共才听了三遍:一是完成 Let’s watch 时的视频文本中出现,二是听全文回答问题环节,三是跟读,接下来就是要求学生能运用该句型对话,试想学生如何掌握并说到位?那么,如何提升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性?潜移默化的输入和简单机械的操练都必不可少。
  首先,重复视听不可少。只有学生不断接收同样的信息,才有可能最终输出同样内容。笔者在调整教学后,先用 Let’s Watch 的视频让学生看并回答 What did they do?再听书本上的 Listen and order,然后用 How was the weather?What did they do?How did they feel?三个问题让学生去阅读文本,学生运用动词过去式之前,教师至少让学生说了三遍,使得对话更为高效。
  其次,光听不练不可取。在追求对话有思维含量的同时,机械的练习也是必要的。大多数教师喜欢采用标音调符号的方法帮学生模仿语音,但笔者认为,只有小部分学生能完全依靠符号正确朗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肢体语言,用手抬举、落下、平移或停顿表示声调的变化和句子的停顿,引导学生由慢到快,准确地道的朗读。
  结束语
  提高对话质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对于教师专业化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在营造平等对话氛围的前提下,创设合理情境,发展和丰富语言的宽度和深度,提升语言真实性和可实施性,接纳学生真实观点,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不断探究切实可行方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师生对话质量。
  (作者單位: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60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