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等教育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考评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等教育院校教师考评的现状;提出高等教育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应该包括专业知识与素养、授课能力与质量、教学研究与成果三个方面;并系统论述了教师教学能力考评的组织与实施过程。
  关键词:高等教育  教学能力  教师考评机制
  教学工作是院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教师队伍作为院校教学活动的最主要承担者,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考核评价是建设发展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笔者将教师教学能力细化为专业知识与素养、授课能力与质量、教学研究与成果,研究提出了一套较为全面、行之有效的教师教学能力考核评价体系,以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一、院校教师考评现状
  总体来看,目前高等教育院校都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发展与考核评价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但目前各院校实施的教师考核评价工作也都面临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评价的目的过于功利化。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考评结果的关注度远远高于评价过程,把考评工作目的仅限于实现奖惩,即决定教师职业发展方向和为职级评定、评优评奖提供依据,对改进教学质量管理的反馈作用不够,致使教师考评走过场、教师重研轻教。二是考评的主体过于单一。目前各院校实施的教师教学考评的主体或主要集中于领导和专家,或直接为学员,忽视了教师作为考评主体的作用,把教师视为评价和管理的对象。三是考评种类过于繁多。目前各院校实施的考评,按类别分可分为教学比武、教师绩效考评、教学质量评价等,让教师疲于应付。
  二、对教师教学考评的认识
  教师教学考评应该是针对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专项考评,它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对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能力水平进行评估判断,并运用其结果对教师进行激励和正面引导。笔者认为教师教学能力应该包括专业知识与素养、授课能力与质量、教学研究与成果三个方面。
  专业知识与素养,是教师授课教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与基础,主要关注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前沿知识、应具备的培训经历三个方面。只有具备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教师才能把握好课程内容,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对学科专业前沿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跟时代潮流。培训经历则是教师成长进步的阶梯,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授课能力与质量,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最主要最直接体现,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考查教师教学内容准备、教学实施、教学方法、授课能力、教学效果等内容。笔者认为,教师的授课能力与质量是衡量一名教师教学能力最关键的环节,因此进行教师教学能力考评的重点内容和最主要环节应该是对教师的授课能力与质量进行考评。
  教学研究与成果,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自我反思、完善和提高的过程,是教师对教学的深层次思考,它可以反作用于教学,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如教师参加教学研讨活动或者教学科研立项,承担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修订、学科专业建设等任务。
  三、教师教学能力考评的组织与实施
  笔者对教师教学能力考评的评估主客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进行了实践探索,提出了教师教学能力考评实施流程。笔者设计了各考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步骤,并厘清了各工作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着力于推动考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既“准备工作→实施评价→评定核实→反馈提高”的总体考评实施流程,力求教师教学能力考评工作规范、有序、高效。
  一是专业基础知识考核。按学科专业对教师进行考核。主要考察教師对本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否具备本专业基础技能,能否完成实验、能否进行实践操作。考核由学院教学专家命题,按学科专业组织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统一进行考核。
  二是审查。主要查看教师是否承担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修订、学科专业建设、课程教材编写、实验室建设、试题库案例库建设、网络资源建设、一线教学督导等任务;教师是否参与教学改革课题研究与实践,成果丰硕、课堂转化明显;是否完成应完成的培训经历,是否完成额外的有助于教学的培训;查看教师的教学获奖情况。根据教师参加不同层次培训和教学研究,获得不同级别的教学成果的情况,予以一定方式的加权到总评成绩。
  三是评价。评价教师对前沿知识的掌握情况,授课能力与质量等无法定量考评的指标。授课能力与质量是教师教学能力考评的最关键环节,考虑到教师授课能力的不可量化性,引入了多元评价主体对教师授课能力进行评价的评价模式,使更多的教学实体参与到评价中,促进评价结果的科学客观,笔者将领导、教师、同行等引入评价主体,实施“领导和专家随机评价、同行互听互评、教师自我评价、学员测评”四位一体的评估模式,有效避免了少数评估主体带来的系统误差,促进了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突出了“过程性”评价特点。改变传统的“结果性”评价,转变为立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性评价。评估主体在进行量化打分的基础上,将更多的关注点投向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上,在评价过程中对教师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分析,掌握其目前的工作状态和心理状态,分层次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发展目标和个性化评价指标方案,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最后,注重运用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实施评价过程中,改变以往单纯课堂听课的评价方式,采取课堂观察、谈话、日常评估、专业知识考试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性评价。
  四是形成考评结果。考评结果的形成应于每学期课程结束前2周,由院校机关相关部门负责汇总和综合结果评定并在予以公示。
  五是结果运用。考评结果首先是个人评优评先的基本依据,例如将教师教学能力考评结果作为职称评审、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但是在此基础上,更应该注重考评结果的“发展性”应用。要将考评结果及时反馈教师本人,对于综合评定结果在前10%的教师进行跟踪,重点总结教学特点与经验,对于在后10%的教师,由专家组加强检查指导,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意见,制定整改计划,帮带教师成长进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86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