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化创新管理探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育技术装备是教育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条件。开展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是为了服务教育教学,为了使教育技术装备使用效益最大化,需要创新管理方式,利用信息化技术去改进管理。
  关键词:教育技术装备  信息化管理
  前言
  高州市确立“办好公平优质教育,建设幸福美好高州”的教育思想,通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创建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工作,推进我市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现代化发展,服务我市广大教师,让其立足教学,专心教研,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益,为擦亮高州教育名片奠定物质基础并做好技术保障[1]。
  一、高州市教育技术装备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89所,在校中小学生共245357人,全市教职工共22365人。近三年,我市规划投入6.65亿元全力推进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建设,其中新采购教师办公电脑15227台,全市师机比达1.02:1,新采购学生学习平板5500多台,全市生机比达4.57:1;新增多媒体教学平台4524套,全市所有班级均已配备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新建学生电脑室305间,智慧教室102间,教学录播室104间。全市中小学校均安装了视频监控、广播、校园网等教育信息化设备。中学及中心学校接入带宽达500M,3700多间教室均独立配置100M光纤专线;农村面上小学(含教学点)接入带宽均达100M。全市教育技术信息化装备及常规教学仪器、功能场室装备已达到国家、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有关标准要求,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2]。
  尽管我市教育技术装备不断得到充实,硬件配备水平已经接近珠三角教育发达地区的水平,但是在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上仍存在不少的问题,与发达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
  二、现阶段我市教育技术装备主要存在的问题
  1.教育技术信息化设备方面
  (1)学校对信息化设施设备管理方法落后,管理制度不健全。学校对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化管理不够重视,管理人员专业素养较低,缺乏专业化的培训。导致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方法原始、单一、落后,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即使有相关的制度,也没有真正去实施。
  (2)各学校信息化设备配备不平衡。学校配备的信息化设备最早可追溯到2013年“教育创强”期间,距今已有5年多的使用时间,配置落后,已经难以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学校在各个阶段所配备的信息化设备在设备类型、配置、型号存在较大差异。
  (3)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有待提高,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设施设备作用。我市教师还没有大规模使用信息化设施设备,在使用信息化设施设备的过程,也只是使用其最基本的功能,像一体机和电子白板就只是使用了其实物投影的功能,更多功能不愿去学习、研究。
  2.图书馆(室)管理方面
  (1)图书馆(室)管理方式落后。我市仍有部分学校图书馆处于人工管理阶段,已经无法满足“创现”工作要求。落后的管理方式使得图书馆工作杂乱繁多,图书管理员工作负担重,同时由于借阅手续繁琐、复杂,导致图书流通率低。学校缺乏专职图书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多为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岗位不固定,人员流动性大。图书管理人员对图书编目、分类上架、开展线上读书活动等无从下手。
  (2)图书管理不规范、不标准、不科学。我市学校图书管理只侧重图书数量达标要求,缺乏对学生适读性和图书结构性的考虑。个别学校甚至直接拿教职工订阅的报刊杂志充当学生图书,出现了不少《婚姻家庭》陈列在小学图书馆的笑话[3]。
  (3)图书馆对学生开放的时间不足。部分学校图书馆开放时间形同虚设,真正开放的时间不足,导致学生缺少阅读时间。
  综上,这些存在的问题影响了我市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益,影响了我市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工作的推进。为使我市的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满足“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的要求,使教育技术装备更好地为教师教育教学服务,让教育技术装备真正做到物尽其用,发挥更大的使用效益,创新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推进其信息化、现代化势在必行。
  三、创新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化管理的实践
  1.提高对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的重视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部,教技〔2018〕6號)指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是“教育现代化2035”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标志。该行动计划提出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将教育信息化提升到了空前高度。素质教育一直强调要解放思想、创新思维,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提高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重视程度,使现代化教育装备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素质教育发展的优劣,因此做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教育局层面,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电教部门的副局长为副组长,电教部门与相关股室干部为成员的高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指导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同时,出台《高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通过将教育技术装备管理规范工作纳入开学检查及学校常规工作抽查。
  学校要成立专门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管理部门。校长要把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校长主管全面,分管教学副校长主抓设施设备使用率,总务处主管设备管理、维护、保养。学校要做到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要求做到各功能场室有专人管理,落实管理岗位职责制。在教育技术装备、图书馆、实验室等方面都要求设专人负责,并将相关责任人信息公布在相应场室门口处。
  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离不开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重视,要将其提升至战略层面,由上而下认识到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2.建设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管理效率
  传统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主要采用人工管理方式,管理工作任务繁重、环节较多,效率低下,管理信息更新速度缓慢,导致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管理质量和水平低下。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装备的管理水平。因此,通过建设全市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各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现代化管理,构建一个操作简便、数据互通、高效运行的管理系统。这将为教育局全面、准确、系统地掌握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技术装备配备、使用、管理情况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制定教育教学信息化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为此我们搭建了高州市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了各项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的功能。平台搭建了各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报障、维修系统。学校统一由信息管理员将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故障登记,在管理平台上学校自行填报设备故障有关信息,提交到教育局电教站,转而通知相应的售后,这样使得电教站掌握学校设施设备售后情况,对能有效监督项目售后维护工作,提高设备维修效率。
  后续我们继续投入资金建设全市图书管理平台、实验室管理平台,纳入到高州市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图书管理平台,能将所有学校的图书馆数据统一到平台中,能实现不同图书馆之间的馆际数据交流。各学校图书管理部门通过后台管理可以实时查询学校的藏书总数、藏书结构分类、图书流通率等情况。学校通过平台可以上报每年的图书采购计划。建成后全市中小学校图书资源可以共享查询,学校的师生都可以通过教育网查询学校的图书目录及个人借阅情况。通过搭建的图书管理平台,将实现各校图书馆之间的数据交互,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让学生便捷地借阅。
  实验室管理平台的建设,将能协助学校快捷解决仪器设备的预算、采购、日常管理等问题。实验管理员只要将学校的仪器设备数量、班级数、学生人数等有关数据输入系统,平台将制定出该校每年的设备更新、采购以及实验教学课程的开设、预约等计划,既减轻了实验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又提高了实验员的日常管理效率。
  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化管理精简了管理流程,节约了管理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效率。要想教育技术装备管理迈上新台阶,需要继续加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投入和加强信息化教学与课程的融合。
  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化管理平台并不是建设起来就可以一劳永逸了,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去改进、完善,才能更好地为管理人员服务。电教部门需要收集使用者的意见,结合工作实践去不断优化管理平台的功能,简化流程,使之符合使用者的习惯,更加高效地实现装备信息化管理。同时需要专业的平台维护团队,不断对该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使其能够稳定、安全地运行。
  随着教育现代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建设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化管理平台,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和互联网技术对其进行管理,能够真正实现高效、精准的智能化管理,从而让设备实现更大的使用效益。
  3.加强督导考核,健全规范管理长效机制
  电教部门专门印发了《高州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细则》,作为各中小学装备规范管理的指南,各学校按细则的指引就能做好各项管理工作。
  教育局加强对教育技术装备的督导考核,每学期开学阶段电教部门联合局其他股室对全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情况进行检查,主要抓教育技术装备“完好率”和“使用率”。
  “完好率”主要通过检查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采购、登记、维修、保养、报废等手续完备情况,原始账册与实物是否相符对应。同时管理制度要落实,实验仪器、化学药品使用记录连贯、完整,借还登记记录齐全,不足仪器、药品能及时补充。“使用率”主要通过检查学校课程安排是否开足实验课程,学生分组实验登记表、电脑机房使用登记表等资料,评估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情况。
  每年学期末还将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纳入高州市中小学综合评价,通过对具体装备管理相关项目进行打分,将考核成绩优秀学校报市委备案,同时在市政府公众网进行表彰。借此综合评价工作,让学校对照评价反馈不断完善,激励学校更主动地用好教育技术装备,充分发挥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益,进一步健全教育技术装备规范管理长效机制。
  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装备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
  教育技术设备管理人员是装备的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教育技术设备更新迭代迅速,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加大信息化培训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信息化素养。
  首先,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队伍的建设,选拔专业的设备管理员,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学校要选拨专业人员负责设备的配置、管理、使用以及维护等工作,打造专业水平高,人员稳定的装备管理队伍。
  其次,学校利用多种途径加强技术装备队伍人员的教育与培训。通过参加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使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既可以进行专业化的学习,又可以与不同学校管理人员进行工作业务交流,相互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参加培训,更新管理理念,让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优化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效果。
  最后,落实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待遇工作,保證管理人员的福利。学校要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待遇的重视程度,逐步优化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管理人员队伍,充分发挥人才的力量,努力提高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人员的信心和热情。学校要真正地为教育技术装备相关管理人员谋福利,这样才能够提升整个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效益,提高工作效率。在强调责任的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落实基本待遇,优先为装备管理人员在职称评定、聘任、评优、以及升职等方面提供便利,充分发挥装备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抓不懈的工作,教育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是此项工作的重点。加大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能力培训,打造一支专业知识水平高、信息素养强的队伍,将对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起重要作用。
  四、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推进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信息化,不仅要投入经费、配备设备、建设资源,关键是在教与学主战场的应用,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要让信息化手段成为课堂教学的常规手段,这是管理信息化的根本目的。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让教师主动尝试使用教育技术设施设备去改进课堂教学,例如使用电子书包、录播室等新型设备,能让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率,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应用。这样将使得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朝着更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到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现代化,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加强领导,苦练内功,狠抓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推动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不断发展,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益,服务我市素质教育,擦亮高州教育名片。
  参考文献
  [1]杨刚.浅谈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管理[N].科技创新导报,2016.35.134.
  [2]赵加鑫.信息化管理在教育技术装备中的探索与研究[N].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93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