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做数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285-01
小学生对知识的构建总是伴随着活动进行的,刚入学不久的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三大学习方式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三大学习方式又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做数学”。
美国数學家哈尔莫斯说过:“学习数学的惟一方法是做数学”,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也提出:“先做后学,且缓说破”的教学思想;《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更是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现代数学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数学,更重要的还要让学生“会学”数学,“善学”数学。突出让学生做数学,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突出让学生做数学呢?
一、充分认识“做数学”的作用
夸美纽斯指出:“师傅并不是用理论去耽搁他们的徒弟,而是从早就叫他们去做实际工作;比如,他们从锻炼去学习锻炼,从雕刻去学雕刻,从画图去学画图,从跳舞去学跳舞。同时,夸美纽斯也强调:认识起源于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学习。杜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也提出了“从做中学”的著名命题。“做数学”就是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去学习数学,让学生“直接感悟”数学,以直接认识的方式去学习间接的数学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直接经验。在数学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做数学”有以下作用。
1.“做数学”既有利于促使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又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自主的探究学习。
2.“做数学”有利于促进人人参与学习,让每个学生都置身于数学学习活动之中。
3.“做数学”不仅能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自主建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自主建构。
4.“做数学”能让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切实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价值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5.“做数学”有利于学生数学实践能力、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努力强化“做数学”的意识
要做到在教学中突出让学生“做数学”,就教师来说,只有充分认识了让学生“从做中学”的意义和价值,有让学生“做数学”的意识,才能注重学生的“做”,自觉地放弃“权威”地位,以“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姿态,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自觉地“教”学生如何去做数学、想数学、悟数学,给学生“做”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来讲,一旦具有了“做数学”的意识,他们就会对“做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做数学”,在做中悟,从做中学。
三、多方寻求“做数学”的策略
1.确保“做”的时间。
要突出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做”,首先确保给学生“做”的时间。在一节课里,无论是新课还是练习课或复习课,给学生做的应该有25分钟至30分钟的时间。时间得到了保证,学生的“做”才能得到落实,才能“淡化”老师的“讲”,突出学生的“做”。
2.创设“做”的情景。
要突出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做”,教师不能照搬教材,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大胆取舍,该调整的就调整,该补充的就补充,精心安排,创造性地重组教学材料,创设“做”的情景,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做”。如数学概念的教学,可以创设事实情景,引导学生充分感知一些具体材料,通过观察、分析,直接感悟出数学概念,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过早地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呈现给学生。再如法则教学,可以先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某一事实,引出一个数学问题,激励学生去解决,引发学生“做”的激情。不能照搬教材,仅仅在一个例题之后就归纳出法则或者直接将法则告诉学生。应该根据需要,适当补充一些内容,让学生自己在一系列的“做”中去“寻找”法则,即使需要给予必要的暗示,也要尽量避免形式暗示。
3.拓展“做”的内容。
“做数学”,不能局限于只是让学生做数学习题、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和定律等的教学,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做”来学习。让学生通过“做”来“再发现”“再创造”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过程和乐趣。让学生在做中逐步领悟、形成数学概念,在做中逐步归纳出数学法则、公式,在做中逐步发现数学定律,在做中逐步总结出数学方法。如教学“倍”时,让每一位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摆摆、比比、看看、写写、想想和说说,逐步领悟出甲数里面包含有几个乙数,就说甲数是乙数的几倍;又如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教学,组织引导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通过一系列的剪剪、拼拼,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整理、归纳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
4.搭建“做”的舞台。
注重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搭建每个学生都参与“做数学”的舞台。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人人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每个学生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人人参与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合要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基础上,采用“异质分组”,在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以便互相帮助。通常以4—6个人为宜。小组合作学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互助合作,要求每一位学生真正参与学习,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或解决数学问题,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说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共同探究新知和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不但适用于新课的教学,在复习课、练习课中也同样适用,更能给每一位学生都提供“做数学”的机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24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