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分析与药房管理方法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中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及表现特点,并由此对相关药房管理方法进行探讨、归纳。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4月本院发生的中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事件185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分析,对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特点进行针对性别分析,并对造成此类问题的管理因素进行归纳,并总结相应管理办法。结果 185例中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事件中,老人及儿童患者在临床不良事件中的人数占比分别为36.21%、22.58%,高于成年患者(20.21%)与青少年患者(21.00%)的占比;其中以药物静脉注输所引发的不良事件较多,占61.47%,其中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皮肤、神经、消化及心肺系统所表现出的药物不良反应较为常见,且可在药物注输后30分钟内出现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均可得到有效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研究分析后可知中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发生多与静脉注输类药物的应用、患者年龄及体质、药物因素等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故需在临床用药中加大对各类中药制剂的应用管理,进而有效降低临床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中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药房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8..02
  中药制剂作为生物制药技术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类药物制剂,其通过对我国优秀中医辩证治疗方剂的研究应用,将各类中药材所具有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进行有效发挥,可积极配合西医药物,提升整体疗效。而近年来,随着各类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中的普及,各类药剂所具有的不良反应开始出现,对临床诊疗的安全性造成了一定隐患[1]。因此,为观察分析中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及表现特点,并由此对相关药房管理方法进行探讨、归纳,特对本院发生的185例中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事件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4月本院发生的中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事件185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103例,女82例,年龄4~73岁,平均年龄(38.52±6.27)岁。
  1.2 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所纳入的185例中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事件中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特点进行针对性别分析,并对造成此类问题的管理因素进行归纳,并总结相应管理办法。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85例中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事件中,老人及儿童患者在临床不良事件中的人数占比分别为36.21%、22.58%,高于成年患者(20.21%)与青少年患者(21.00%)的占比;其中以药物静脉注输所引发的不良事件较多,占61.47%,其中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皮肤、神经、消化及心肺系统所表现出的药物不良反应较为常见,且可在药物注输后30分钟内出现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均可得到有效治疗,无死亡病例。
  3 讨 论
  3.1 中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特点归纳
  经对本院中药制剂临床应用中出现的各类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患者反应特点:(1)在所有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以女性、老年人及幼儿所占比重较大;(2)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均在临床用药后30分钟内出现不适体感,而对于呼吸系统、心脏等器官的严重不良反应均在用药10分钟后即可表现,且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可在停药治疗后获得好转、治愈,故中药制剂不良反应表现速度较快且具有可逆性;(3)在各类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中,口服制剂具有的不良反应较少,静脉注射及皮下注射是引起患者不良反应的主要用药方式,且各类制剂中药物成分的不同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表现差异性较大。
  3.2 中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因素分析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患者在治疗用药过程中或用药后恢复中,由于各类因素所导致的生理不良反应,且部分不良反應对患者健康安全危害性较大。经分析本院185例中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事件后得出静脉注输类药物的应用、患者年龄及体质与药物因素时造成患者出现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
  (1)患者年龄及体质:患者由于性别、年龄及体质影响,导致不同类型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敏感程度及耐受性存在较大的差异,或存在因用药方式不明,生理反应迟缓等因素产生过量用药、过敏等不良反应;
  (2)存在部分中药制剂中药品毒理反应较大,可在未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酌情选取用药剂量的前提下,由于药物剂量过大引发不良反应,或由于用药前对患者健康信息的掌握不足,因而在未明确患者禁忌症信息情况下用药,引发患者不良反应;
  (3)静脉注输类药物的应用及药物因素:部分重要注射类中药制剂易受到储存不当、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不明的影响,造成患者因药物性状改变、配伍禁忌等原因引发的不良事件。
  3.3 针对中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因素,药方管理方法改进措施
  3.3.1 确保药物质量安全性
  中药制剂作为生物制药技术发展前提下所发展出的药物制剂类型,其相较于西药制剂所具有的生物活性更大,故其对储存条件具有较高的要求限制。因此,在日常药品管理中,需严格各类重要制剂的保存要求进行储存,通过药方温湿度的调整、遮光性能的提升,确保中药制剂质量,避免因储存不当引发药物性状的改变,增加患者不良用药事件风险。其次,在院方进行中药制剂购入时需对销售商相关药物销售资质文件进行明确审核,确认药物来源合法化,待药物到货后需严格按照购置凭据对药品名目进行核实,其后对各类药物制剂的质量及性状进行进一步检查、比对,进一步确保药物质量安全性。
  3.3.2 建立患者用药信息档案   临床治疗中由于患者自身体质的不同,对不同药物制剂所具有的耐受性及敏感性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对此则需在患者就诊时对其用药信息、药物过敏史等信息进行详细询问,并将各项内容收录至患者诊疗信息中,使得医师在药方开具前可先对患者基本用药信息进行了解后,开具药品,并向患者详细说明服药方法及用药注意事项,进一步提升用药安全性。在进行静脉注射及皮下注射中药制剂的选取时,需根据患者症状及中医辨证分型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诊断判断,合理选取药物,并根据患者健康状况、基础病信息等情况判断评估用药安全型及安全使用剂量,降低不良用药风险改善患者[4]。
  3.3.3 药物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观测
  在临床治疗中应用中药制剂,特别是静脉注输药剂时,应详细阅读药物使用说明,对药剂的配伍禁忌及药物联合应用禁忌信息进行详细阅读,其后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病症对药物处方进行综合考量,避免各类药物禁忌反应的出现,造成严重不良事件。其次,在临床用药中对于尚无明确不良反应的药物,应现予以患者安全剂量服用或静脉注输,并对患者用药30~60 min内的不良反应进行密切观测,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缓解药物不良反应,确保患者安全。
  3.3.4 谨慎选取高风险性中药制剂用药
  对于常规用药中存在较高不良反应率的中药制剂应进行详细的不良反应、药物类目归纳,可在实际用药中严格根据此类目标表所涉及的不良反应、药物毒理信息及主要影响器官等信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开具药物及使用剂量,有效避免患者不良用药风险。
  3.3.5 加强用药安全性指导
  在实际诊疗中,大部分患者由于尚未形成明确的健康体检意识,故对自身基础病情况无法提供确切信息,对此则需根据患者年龄段及简易检查,对其可能存在的基础病因素进行排除,应尽量避免毒理反应明显或明确禁忌症的药物制剂的使用。与此同时,还应在药房开设用药指导窗口,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服药方式指导,如服用时间、剂量、中药煎煮方式等信息指导,在进一步明确药物使用方法的前提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经研究分析后可知中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发生多与静脉注输类药物的应用、患者年龄及体质、药物因素等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故需在临床用药中加大对各类中药制剂的应用管理,进而有效降低临床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5]。
  参考文献
  [1] 廣妍鹭,蒋 妮,于 洁.儿科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及药房管理措施分析[J].当代医学,2018,24(27):119-121.
  [2] 莫望春,汪锦飘.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的分析及相关药物管理方法的改进[J].中医药导报,2018,24(13):62-65.
  [3] 戚发恒.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及药房管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05):98-99.
  [4] 黄 莹,王 媛.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及药房管理方法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06):123-124.
  [5] 刘 丰.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及药房管理方法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12):105-106.
  [6] 毛春红.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及药房管理方法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4):100-100.
  本文编辑:刘欣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07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