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于“现实”与“传统”中的语文练笔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教育应该是母语教育,而放眼我们的语文教学,绝大多数迷失了语文教育的方向,全社会(包括学生)普遍轻视语文。更令人痛心的是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远远盖过了对汉语的热衷。而近几年连对“洋节”的追捧也超过对“土节”的关注。更可笑的是网络技术的愈益发展使中国传统文化正经历一场严峻考验,就如今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让写书信,大部分学生瞬间傻眼,因为轻敲键盘交流沟通方便快捷谁还写信呀!就连平日作文不错的学生也有遭遇了“滑铁卢”的。归根结底,我们的语文教学正与中国传统文化渐行渐远。因此怎样拉近“现实”与“传统”的关系一直以来是我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
语文课堂理应充满生机和活力。师生的活力在课堂上应该得到尽情释放。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真正使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成为学生一段愉悦而有益的经历。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素养,使学生在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人格塑造等方面有所发展。那么如何使学生乐于学语文呢?
我觉得在语文作业中增加练笔次数,丰富练笔内容,不失为一种有效搞活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以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语文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而语文教学说白了就四个字:听、说、读、写。《课标》又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展示生命的“原生态”,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地写,有个性地写,写出生命的真实。练笔内容来源要贴近学生生活,反映生命的真实。
1.挖掘文本资源寻求练笔突破口
研究课文以及其它优秀文章,结合学生生活和心理,找到写作的突破口,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就能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的有机结合,实现“传统”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以求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激发写作兴趣,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2.挖掘生活资源开辟练笔切入点
观察学生学习、生活、处世等状态和现象,研究学生在一定时期内的心理状态、心理需求和行为方式。对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如迟到早退、打架斗殴等)进行思考,从而找到一些练笔切入口,使学生把种种情绪诉诸笔端,通过练笔帮助其调整心态,化解一些不良情绪,促使学生产生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
3.关注时代社会,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紧跟时代步伐,引进时下流行的话题和社会现象展开思考,并将其诉诸笔端;抓住当下节日与学生此时心理的切入点,适时引导学生抒发情感情绪,或发表看法与观点。
这就是让学生写“放胆文”。其一,文体不限(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学生自由选择;其二,练笔字数,一般不做限制,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多则三四白字,少則几十个字;其三,练笔时间灵活多样,可以课上,也可以课外,甚至假期。这样很容易铲除学生练笔时的畏难情绪,从而保证他们有更多时间和注意力关注话题本身,更自由充分地发表看法、抒发感情。
从2012年接任新高一语文以来,我就试图尝试着去改变作业内容。以前语文作业大多数是课后练习或文中音形等。标准答案、雷同作业挡也挡不住。更为重要的是这类作业价值不大,而且还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懈怠情绪,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谈不上激发兴趣和汲取优秀传统文化营养了!而我这样不受时间、不受内容、不受范围的灵活自由的练笔,就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一,借此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培养激发学生参与练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第二,借此跟进学生,了解和把握他们的状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调节情绪,端正态度,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和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第三,借此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紧扣时代脉搏,逐步成为热爱生活的新时代高中生。
为此,我首先做到关注生活、关注时事,将生活、时事中的一些热点现象与事件及时反馈给同学们,以点燃他们下去调查、查阅、了解相关内容的热情。如面对2014年12月31日发生的两中国人大闹亚航事件,我引导学生搜集整理国人在国内外旅游过程中的不文明现象,并反思之;今年尼泊尔大地震了,我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大地震,我们该如何去做”;诗人汪国真去世了,我就给学生讲这位伟大诗人,并共同拜读其诗作等等。
当然,在处理教材时将练笔适时而巧妙地渗透进去是我日常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学了《伶官传序》让学生整合李存勖事例来论证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了《祭十二郎文》让学生用现代汉语书信方式转述文章;学了《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万方多难中的杜甫》,引导学生总结启示,分别用鲁迅、杜甫的事例去论证启示。甚至在做题时,我都不忘了在一些有有重要价值的文章上寻找练笔的影子。
尝试下来的结果是高一期中考试我所带班级语文均分和及格率与其它班比起来最高。在历次考试中成绩几乎每次都处于领先地位。在去年的现场作文大赛上,我的四位学生中有三位分别取得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而且整体班级整齐划一,很少违规现象发生,学生学习状态也不错。
总之,练笔时时有,事事有,处处有,贯穿于学生生活、学习的角角落落。这样语文的两大特性——“人文性 ”“工具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落实。自然,祖国传统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渗透,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情操也得到了培养和提升,何乐而不为呢?
这样游走于“现实”与“传统”中的语文练笔教学,让我和学生时时在“享受语文”。我想这应该是语文“教”与“学”的最高境界。而让阅读成为一种对话,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让表达成为一种倾诉,也理应成为我们语文老师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最大的善举和贡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51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