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例谈在生活中学写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写作源于生活,生活中有鲜活的写作素材。然而只有简单的生活观察和体验并不能写好作文,还需要因势利导,注意训练,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和驾驭能力。在日常交流中引导学生寻找素材,言之有物;利用讲评课,指导学生学会修改;在与同伴交流和获得教师赞赏的体验中激发写作的热情。
  【关键词】?生活;讲评;作文
  写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源于生活”,对小学生来说就是要学会观察身边的世界,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从生活中捕捉素材,从生活中获得灵感。“高于生活”则需要教师提供引领和陪伴,对写作方法进行具体的指导,包括对学生写作积极性的调动和保护。
  一、一次聊天,拨动个人创作的心弦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一部鬼神小说,流传甚广。邹弢在《三借庐笔谈》中提道,蒲松龄常在路边备烟茶供行人享用,趁机与之闲谈,搜罗记录奇异传说。且不谈其有无考证,可见“闲聊”就是一种“口语交际”,不失为积累写作素材的一种方法。
  课间闲暇,我会和学生聊天,不刻意为之,顺势而聊。某日中午,几个学生在一起聊谁家小区里的花多,晓航说他们小区里有一个大花坛,里面的花可漂亮了,有人不信,晓航抓抓头,一时不知讲什么了。晓航是个胖胖憨憨的男孩,爱静,喜欢看书,作文写得挺不错的。我笑着说:“晓航,你最近不是对古诗感兴趣吗?你为你们小区的花写首诗呗。”晓航笑笑不作声。
  第二天,晓航真的来找我了。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小纸条,微红着脸说:“陈老师,我昨天去了好几趟那个花圃,今天早晨又去了一回,来了灵感,写了一首小诗,想请陈老师指点一下。”这个孩子憨实的外表下藏着细腻的心思和稚嫩的诗情呢!最重要的是,我的“诱导”起作用了,我高兴得连连点头:“你能自己创作诗了,真不简单,陈老师一定得好好看看!”
  打开纸条,是首七言诗——《圃外看花》:静静悠香满人间,路人闻香踏步来。粉红枝头花一朵,春风吹来美不散。整首诗读来朗朗上口,先闻花香,再见花朵,有路人,有春风,也注意到了押韵,尤其是其中的“满人间”和“踏步来”,还真有点诗的韵味呢!我边看边点头称道,他羞涩地咧嘴一笑,说:“陈老师,总觉得和平时读到的诗还有很大差别,但又不知道怎么改。”
  细细品读这首诗,确实又很多稚嫩不足之处,比如“香”出现了两次,显得重复;“粉红枝头”指向不明确,本意是说粉红色的花朵;“美不散”可能是表达“风吹不散花的香和美”,日常用语没有恰当地转化为诗的语言。我思索半刻,对小航说:“你创作的这首小诗非常棒,如果再斟词酌句地推敲推敲,肯定会更妙,今天下午正好有一节古诗词鉴赏课,你愿意把这首诗展示给大家看一看吗?说不定同学们会有好的建议。”他点了点头。
  二、一节讲评课,唤醒集体修改的智慧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学生写出文章来,实现了自我表达,那怎样实现“与人交流”呢?这需要教师搭建一个讲评的平台。管建刚老师指出,“讲评”更重要的是发现文中的精彩之处,引出一个训练点,由个别至全体;或发现表达上的一个普遍缺陷,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
  下午的古诗词鉴赏课上,我拿出小纸条,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抄写这首小诗,引来下面阵阵窃窃私语,学生们可能猜想:今天老师会推荐哪一首诗呢?当我把诗写完,告诉大家这首诗的作者是晓航时,全班哗然,晓航成了众人目光的焦点。我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鉴赏晓航的这首诗,晓航对这首诗还不太满意,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有什么建议,欢迎畅所欲言。”
  习惯于欣赏名家名诗的同学们显然还没有适应未来诗人的“早期作品”,不知道从何处入手,看来还得老师开开个头。
  师:同学们,古人写诗,字字珠玑,很少出现相同的字眼,回忆几首以前学过的诗,是不是这样的?(这么一说,立刻就有同学发现了)
  生:“香”字重复了!
  师:将哪一个“香”换去呢?换成什么呢?
  生:换成“闻味”吧。(笑声响起)
  师:还挺通顺,就是少了诗意,不妥!
  学生一时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
  师:路人沿着香味来了,来干嘛?
  生:有了,换成“寻花”。
  师:还未看见,怎么就肯定是花呢?少了期待的感觉,不能凸显第三句了。想想看,“香”常和哪个词连在一起呢?
  生:“寻芳”,路人寻芳踏步来!
  师:真妙!这么一改,诗的韵味就更足了!难怪贾岛有“一句三年得,吟得双泪流”的慨叹!再往下看。
  生:我想问问作者,是“粉红的枝头”还是“粉红的花儿”?这里好像表达得不清楚。
  晓航:是粉红的花儿。
  师:你还真会发现,你也来吟一句?
  生:粉红花儿立枝头
  师:意思通了,但过于平白了。
  生:粉红一朵枝头笑。
  师:这个“笑’字用得真妙啊!如果考虑和首句押韵的话,还有别的妙句吗?
  生:粉红一朵映眼帘。
  师:也不错!“映”换成“入”读一读,效果可能会更好。听同学们各抒己见,陈老师也忍不住“诗兴大发”了,最后一句“美不散”有点牵强,我建议换成“花枝颤”怎么样?尾字押韵,而且有一种动感美,大家觉得怎么样?
  学生赞同,还获得了几位的掌声,哈哈!
  生:我觉得题目也要换一下,“圃外看花”中的“圃外”好像和诗的内容无关。
  师:那你想个题目。
  生:就用“看花”。
  师:有别的意见吗?
  生:就用“春日偶成”,我们刚学过的一首诗,题目也能用在这首诗上。
  生:赞花。
  生:不是有“咏柳”吗?我们就用“咏花”。
  经比较,“咏花”以超过半数的票数荣登诗首。
  三、一首小诗,滋养未来作家的梦想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大家共同修改的小诗诞生了:
  咏花
  静静悠香满人间,
  路人寻芳踏步来。
  粉红一朵入眼帘,
  春风吹来花枝颤。
  同学们兴奋地看黑板上的小诗,颇有一种创作结束后的喜悦。同学们再次推选原创者小晓航来诵读这首诗,当晓航刚读完题目,下面就有“小诗迷”喊道:作者,泰,曉航!同学们哈哈大笑,晓航连连摇手:“不行,不行,这是大家的诗。”在晓航的建议下,大家共同诵读了这首诗,没有任何的讲解,没有任何的指导,但大家读得那么整齐,那么动情!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人,每个人也都能成为歌唱生活的诗人。我期待着,晓航,还有更多的同学会带来属于他们自己的《咏柳》《咏鹅》……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著.叶圣陶论创作[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2]管建刚著.我的作文教学主张[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862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