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同伴“交往期待”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交往期待大致包括“对自我的期待”“对同伴的期待”“交往方式期待”等几个方面,通过对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以及观察等,发现小学生期待与同龄、具有“忠诚守信、关心、讲义气”等品质的同伴交往。
【关键词】?同伴交往期待;小学生
交往是人的天性。人类学家梅尔文·科恩特曾指出,儿童有一种天生的与人交往的倾向。儿童在交往中锻炼成长,通过交往获得自我意识的发展。同伴交往,指同伴之间通过接触产生互相影响的过程。
一、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
家庭(亲子依恋关系、亲子行为互动)、学校、社区这三个方面共同影响同伴交往行为,因此要促进儿童同伴交往的积极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这三个影响因素的作用。
二、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价值
研究发现,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形式也更复杂,儿童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也有所增强,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所采取的行动,也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活动。除此之外,儿童还开始形成了同伴团体。
三、实现小学生“同伴”交往期待的策略
与同伴交往能减少小学生的孤独感,能促进儿童的社会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儿童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根据本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以及对结果进行的原因分析,为了促进良好的儿童同伴交往行为,为了实现儿童的同伴“交往期待”,家庭、学校還有很多工作可做。
(一)家长
1.家长要有意识地扩大孩子交往的范围,减少儿童的孤独感,提高儿童交友的主动积极性
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中,“害羞”常常是老实、憨厚的同义词。但是现今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害羞已成为导致社交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其实儿童形成交往被动的特点,与家长对孩子的过多顾虑是分不开的。孩子要出去玩,家长说外面有坏人,或者说要被汽车撞着;怕被小朋友欺负,怕被大孩子带坏,家长的这种态度和心情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幼小心灵。
一些性格内向的儿童在交往过程中更需要强烈的刺激,积极强化能够让他们大胆地去结交朋友,从而减少他们的孤独感体验。比如家长可以用二级强化物——微笑、激励的话语等鼓励孩子去和其他儿童交朋友;奖励孩子一些小玩具,表扬他在同伴交往中出现的一些友好行为与亲社会行为,例如帮助、谦让、分享、合作行为等等。在交往过程中给予孩子适当的强化,能带孩子走出封闭、狭小的交际圈,减少他们在交往过程中的恐惧心理,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更能促进儿童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但是同时也要帮助孩子分辨好与坏、真善美与假丑恶,提高识别能力,让他们在交友中有所警惕。
2.引导孩子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
孩子正是对异性产生兴趣之后,才会明显地表现出愿意同异性同学接触和交往。对于孩子们的这种正常期待和正常交往,家长不必大惊小怪。应该看到,儿童之间建康而真挚的友谊是他们互相促进的动力,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益的。但是也要注意引导孩子不要过多地同异性一对一的单独接触,要扩大接触面,注意广泛性。
如何解决孩子对异性感兴趣的问题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也是大多数家长所关心的问题。同时,要教育孩子认识两性问题也是一个具有严肃意义的社会问题,绝不是个人的生活小节问题。
3.鼓励儿童多参加异龄同伴之间的交往
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同龄儿童的集中是攻击性行为、反社会行为和破坏行为发生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一个社会性群体中,若个体成员在年龄、类型和身体能力等方面趋于相同的话,那么这个群体中的挑战性就越多,其群体的稳固性也就难以保持,长时间处于这种单一的群体中会影响个体的健康发展。哈特普就发现在异龄同伴的交往中。年幼儿童与年长儿童都能在跨年龄同龄情境中调整自我行为,年长儿童能提供一个帮助他人和包容低能力年幼同伴的机会。因此,父母要多促进孩子与兄弟姐妹的交往。
(二)学校
1.为孩子创设和谐团结的集体环境
老师要将孩子领进同伴的集体生活中去,允许孩子自己去体会和朋友相处中的成功与失败。
孩子参加集体活动,不但可以增强体质、开发智力、丰富知识、发展语言、提高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团结、友爱、活泼、勇敢等优良的性格与品德。在良好的同伴集体的影响下,也能发展孩子个性品质,发展他的意志和性格,发展真正的友谊与交往关系。
2.教师要在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方面多下功夫
希望与出色同伴结伴的现象在后进生中是普遍存在的,落后的学生往往在同伴关系中寻找着“我们”的相似性需求和理想性需求的双重满足,与优秀生建立伙伴关系能够提高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就像理想性自我形象提供的作用一样。
作为教师,要公平地对待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教师更要懂得儿童心理、掌握儿童心理学理论,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行为的本质,必要时还要给家长以指导。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孩子的个性得到发展,独立意识和自尊心增长了,总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有时孩子会比较固执、任性。在与周围人新的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教师与家长应尊重儿童的性格,体谅儿童,不要事事加以斥责,而应关心他们,用说服的方法开导他们,使他们逐渐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自觉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
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交往期待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它们也并非简单地独立作用,而是共同作用。因此,要促进儿童同伴关系的积极发展,孤立地看待任何一个影响因子都是不可取的。
【参考文献】
[1]谢广田.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及其方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王景英.小学教育统计与测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862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