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教促学,培育和提升学困生习作能力的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我校是一所百分之百的流动儿童学校,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差,语文基础很薄弱,作文学习方面存在缺陷,因而习作学困生的数量十分庞大。小学作文教学理念和实践改革一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领域。因此,培育和提升学困生习作能力的教学实践改革迫在眉睫,在教学中,不仅要激发流动学困生群体的写作兴趣,带领他们探索写作的有效策略,还要提升他们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学困生;习作教学;写作兴趣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流动儿童群体中有着数量庞大的习作学困生,他们学习作文时不感兴趣,热情不高,对作文缺乏信心;对于作文没有题材可写,想不到语言表达,也缺乏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教师的作文教学基本以书本上的习作训练为主,不大重视儿童的生活体验,忽视儿童个性。此外,对学困生语言表达关注较少,教学方法也不够科学。因此,培育和提升学困生习作能力势在必行,我在习作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实践:
  一、合理地设计习作专题——提升作文教学效果的基础
  叶圣陶说:“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教师可以将习作专题作为引导学困生开展习作的重要举措。
  1.基于课程标准,梳理儿童写作要求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梳理儿童写作要求。
  2.坚守儿童立场,激活儿童写作兴趣
  为提高学困生的习作兴趣,老师的教学设计应该是生动的、充满童趣的,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表达自己。例如三上前4篇习作专题,以儿童的视角展开,鼓励学生留心自己周围的世界,同时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使课堂生动有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困生的语言表达。
  3.源于生活实际,突出儿童写作实践
  习作源于生活,也应当服务于生活。学生写作文就要反映真实生活,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看法,这样学困生写作也更具有可操作性。
  总之,习作专题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多一些童趣,多设计一些生活实践活动,为学困生创设一个乐于表达、易于表达的习作环境。
  二、探索作文有效教学策略——提升作文教学效果的核心
  1.选择适当的范文
  范文是学困生习作的原型,有很大的启发作用。教师不仅要精选教材中的范文,还应在学生的作文中挑选优秀的进行展示,让学生由羡慕转化为动力,清楚自己作文中的缺点,以便今后改正,同时也让更多的流动儿童有信心能够自己写作。
  2.挑选恰当的插图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鼓励学生拓展阅读,开阔视野,学习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同时,课文是最直接、最普遍的阅读材料,利用课文插图,能有效帮助学生找到作文切入点。
  3.积累大量的素材
  大量阅读才能在习作中做到厚积薄发。我要求学生在平时就要广泛阅读名著和优秀作文,做好摘录。不仅如此,平时还应在观察中思考和记录。
  4.练习相应的写法
  在习作教学中,我经常穿插讲授写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将读写结合根植于流动儿童的内心,坚持把语言训练放在第一位。在整个过程中,将读写结合的语言训练多次重复使用,根据训练的要求灵活安排,精心设计,学生的作文内容也能写得游刃有余。
  5.开展多元的评价方式
  在进行作文评价时,将学生、家长全都吸纳进来,形成多元化评价方式,加强学生评价能力,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批改作文,大略批阅打个分数,把学生习作的优点记录下来,方便评讲的时候进行针对性指导,把修改的空间留给学生。其次,同桌互批,统一批改参考意见,使用批改符号,多写鼓励性话语和建设性意见。之后,自我修改。在同学的修改建议的基础上自行完善作文。最后,家长阅读。将修改好的作文带回家给家长看阅,对比修改前和修改后是否有提升。
  多元化的参与评价方式也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针对性的鼓励也多了,学生的习作水平也有所进步。
  三、改善学困生习作能力——提升作文教学效果的关键
  面向全体,关注个别,是有效提升习作教学效果的方法。流动儿童中,学困生要占30%~40%,在习作中甚至高达50%~60%,这直接影响着流动儿童群体的转化。提升学困生习作能力,我主要从改善学困生的动力方面进行实践。
  1.让学困生有兴趣写
  学困生习作首先面临的困难点就在于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因此,我格外关注学困生的习作心理需要。
  “作文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对话活动,学生的作文素养是在对话实践中建构的。”因此,在进行作文教学之前,我都会先与学困生进行对话。例如与学困生交流“母爱是什么”这一话题,我提出:母爱就像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总是在我们干渴时给予最需要的帮助。让学困生说说:“你觉得母爱像什么?是什么事情讓你有这样的感受?”学困生在交流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母爱的体悟,在分享交流过程中,学困生产生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并且成为维持习作过程的动力。
  适当降低学困生的作文要求,对他们的写作没有明确的字数限制,只要文通句顺,能够将事件描述清楚,感情表达出来即可。
  2.让学困生有方法写
  学困生写作文还存在的难点是不会写。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助学小伙伴,帮助学困生共同完成作文。以五下第四单元“参观游记”为例,我先让学困生将此次中华恐龙园的游玩经历和感受逐一地讲述给助学小伙伴听,助学小伙伴负责记录学困生的话语,在记录完成之后对其中的内容指导学困生进行删改,最后由学困生将记录稿整理成作文。
  在多次学困生和助学小伙伴这样的实践之后,两位学生的默契度和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学困生的进步显著。
  作文学习是一项需要长期培养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在这个过程中,流动儿童的作文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他们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材,用自己学过的表达方式去表达、去阐述,会用自己的眼光去评判一篇范文的优点与缺点,也会用自己的双手去描写自己眼睛看到的、鼻子闻到的、嘴巴尝到的、心里想到的、脑袋联系到的等等。流动儿童的书面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这对他们今后的作文学习来说将是一个更好的开始。
  【参考文献】
  [1]潘文彬.守护儿童的天性:潘文彬讲作文[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2]李乾明.作文教学的转型与动因[J].教育研究,2006(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862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