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及创新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了新的部署,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本文将简要论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点,并分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及创新发展路径。通过本文的分析及研究,旨在促进高等教育中思政教学活动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4-0053-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4.024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竞争及合作更加激烈,其中不仅包含经济水平及军事能力,还包括文化软实力内在的综合较量,建设文化强国及人才强国,成为新时代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高等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发展人才的重要基地,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实现培养了众多人才。现阶段,高等教育的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并不顺利,面临着互联网文化、外来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高等教育创新思政教育工作内容及模式,是高等教育活动现代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教育环境复杂化
  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平台的普及化发展,社会生活及教育教学进入了新媒体时期。新媒体的出现,有效的打破了时间以及空间对于人们学习活动的限制,网络社交平台使得交流更加便捷化。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将为当代青年大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例如心理信任危机、人际交往障碍等。我国互联网技术起步发展较晚,对于互联网的规范约束制度尚未完善,缺少对网络环境的有效制约与规范。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将面临复杂化的环境,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教学优势降低,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及行为举止,进行正确引导的难度不断加大,思政教学形势较为严峻。
  (二)主体特征显著化
  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将与新媒体相结合,教育活动呈现出主体特征显著化的趋势。首先,新时期的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手段将更加多样且灵活,实现高质高效的思政教育活动,需要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主动性与积极性,积极探索思政教育现代化改革的新方向。其次,新媒体时代为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展,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及便捷的学习平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与此同时,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普及发展,人们的身份、性别、权利等因素不断弱化,每个人都成为网络内容的发布者及传播者,网络主体的发展实现了由精英传媒、大众传媒发展着个体传媒。
  (三)信息内容多元化
  传统的思政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学习信息主要依靠教师讲授以及课外阅读等,新时期背景之下,高校大学身的信息获得,可借助新型的传媒方式,例如手机客户端、电脑平台等。新时期的信息传播呈现出多元化及立体化的特点,学生只需要通过手机及电脑,便可了解国内及国外的新闻,例如政治、文化、经济、军事、体育、教育等。与此同时,借助网络交流互动平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将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思政教育活动的质量及有效性。
  (四)教育手段多样化
  新时期背景之下,随着新媒体技术及互联网平台的普及化发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将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教师教学手段的丰富发展,将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首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生动地向学生呈现出思政教育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其次,网络在线学习平台的构建,将丰富思政教育的路径,并满足当代青年大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多样化的需求,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及针对性。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一)坚持三个导向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应坚持开放、平等、服务的“三个导向”。首先,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应坚持开放与引导的理念导向。充分借助新媒体技术发展背景下,各种思政教育资源,确保思政教育内容与时代的发展方向相贴合。充分坚持思政教育模式的开放性,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封閉性,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建立正确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其次,坚持平等互动的理念导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及差异性,调动大学生思政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学生在教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最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应坚持服务的理念导向,教师应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理念,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及生活,预防及控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
  (二)坚持三个贴近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教学内容应坚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及贴近专业。首先,高等教育思政教学内容贴近社会现实,有助于增强思政教学的实效性,确保教育教学内容与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相吻合。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将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社会的热点问题,培养大学生对于社会热点内容的关注习惯。其次,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应切实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新媒体时代背景之下,当代青年大学生获得信息资源的渠道较为多样,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内容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应确保教育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最后,高等教育思政教学应贴近专业的要求,重视思政教育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教学,提高思政教育工作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坚持教育创新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坚持创新。首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之下,对于人才的创新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坚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提高教学的质量及针对性。其次,新媒体环境之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呈现出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教师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应不断创新,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及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最后,高等院校应加强思政教育政治队伍的建设,打造出具有专业知识储备及教学能力的思政教育队伍。通过培训活动及实践活动,提高教师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思政教育创新模式构建的能力。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一)教育理念的创新
  新时代高等教育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将面临严峻的教育环境及教学形式,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应适应新时期的新要求,教育工作者积极创新教育理念。首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处于知识被动接受的地位。新时期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激情。其次,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由于生活环境、学习基础、思想观念的不同,学生在思政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将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应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提高思政教学的合理性。
  (二)教育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中,主要以教师口授结合板书为主,这种教学模式的趣味性及生动性不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较低。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应坚持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首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借助多媒体的教学设备,通过音频、视频、图片、PPT等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及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次,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应借鉴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创新思政教学的形式。网络教学平台包括微课、慕课、超星等,具有大规模、在线开放的主要特点。通过互联网平台交互式的学习模式,将有效的打破时间及空间对于学生学习活动的限制,提高思政知识学习的时效性。
  (三)教育管理的创新
  新时期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应借助“互联网+”技术创新思政教育管理模式。首先,高等院校应积极抢占思政教育的制高点,强化高校思政教育的主流网站建设。现阶段,高校普遍实现了校园WIFI全覆盖,学生在校园内可随时随地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上网,通过校园网站的建设,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信息内容,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及推广的重要渠道。其次,基于开放互动的教育环境,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建立健全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平台。在师生对话平台中,创新思政议题的设置,掌握高校思政教育的主动权。通过充分的交流与互动,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便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
  结语
  高校青年大学生的文明素养,体现了社会文化的建设现,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等教育活动需要重视对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能力的综合培养,将思政教育工作貫穿至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打造出全方位、立体化、现代化的思政教育模式。基于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政教育状态分析,思政教育的理念、模式、方式、管理等方面有待创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将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864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