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应用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阶段的教学是初高中乃至大学教育的基础,然而语文这门学科又是名副其实的“学科之母”,做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长远意义不言而喻。诚然,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这门语言,也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文章从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出发,分析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学行为效果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行为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各个阶段的教学中语文教师都要考量一二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用更有针对性的语文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过分依赖语文教材。学习语文不仅是为了完成教材中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拓展学生的思维。我国的汉语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单纯依赖教材进行语文教学会限制学生思维的拓展。语言的学习是系统又漫长的工作,是需要日积月累而非简单的教材教学即能实现的,语文教师需要认识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面对刚入学的一二年级小学生能用灵活的课堂教学拓展思维。第二,呆板的教学方式。在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中,小学语文教学要顺应潮流以培育社会需要的现代化人才。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学方式比较呆板,一些语文教师不愿意改革语文教学,也不愿意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这种“惰性”为教师带来了一时的轻松,但却导致班级上的学生语文思维方式的落后。第三,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师常认为幼小的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必然会导致教学的混乱,便将自己视为课堂的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思维的影响下,教师对课堂主体的把握难免会存在偏差,但倘若不能及时更正这种认知上的错误,就难以重视小学生的需要,整个课堂教学也很难达到“有效”的最终目标。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应用策略
  基于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应用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深入研究教材
  教材是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语文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依据。在备课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深入剖析教材中的生字词、句式和写作背景,进而跳出教材宏观地把握文章内涵,形成有个人思想特色的认知。在选择教学资源时,语文教师要考虑一二年级学生的心理需要,尽可能挖掘学生感兴趣和生活相关联的内容,实现教学和小学生生活的结合已经成为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共识,这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融入到课堂当中。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的《找春天》一文时,语文教师可以布置给学生这样的教学任务:春天来临的时候,大家在哪里可以看到春天的影子呢?学生凭借个人观察力积极地在校园里找寻春天,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这些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学会认真的观察生活,是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
  2.创新语文教学方式
  面对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00后学生,语文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合理性和创新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僵化的教学模式,注重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实现生活和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例如,在学习二年级的《狐假虎威》一课时,很多学生因听闻过这一成语而表现出不屑的情绪,却并没有真正理解狐假虎威的含义。基于此,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狐狸、老虎和其他小动物,上演小学生版本的《狐假虎威》。在这种代入式的表演中,学生惟妙惟肖地诠释着狡猾的狐狸和森林之王老虎的威严,在情境中感受狐假虎威这一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00后小学生的思维和认识水平较之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面对这样的特殊群体,展开有创新性的教学才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点。
  3.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
  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推动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语文课堂的教学评价要发挥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科学的评价导向能够助力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更好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当中。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并不意味着一味的褒奖或一味的批评,而是要实现多元因素的评价。评价模式的优化是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导向,在学生的价值观偏离正确发展方向时及时发挥评价的诊断作用,防止进入思维方面的误区。语文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僵化评价模式,不再以教师自身为唯一的评价主体,而是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的多元评价模式提升评价的全面性,这有利于加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沟通互动,更好地促进被评價者进行自我反思、自主发展。
  4.积极应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设备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用粉笔盒黑板这些基础教学工具组织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大大浪费了课堂上的宝贵时间,课堂教学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发散小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的《曹冲称象》一文时,一些学生难以在文字解释中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但通过语文教师的视频展示,学生可以理解整个称象的步骤和过程,加深对曹冲称象的印象。除了这种课堂直观的视频展现之外,语文教师可以针对教学重难点制作微课,微课这种新的教学形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推动力量。例如,在学习一年级的汉语拼音时,语文教师提前录制好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大致了解汉语拼音的发音,掌握汉语发音的要领,从而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5.正确寻找学生的学习兴奋点
  年幼的小学生兴奋点和语文教师的兴奋点不一致,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足够了解自己的学生,正确寻找学生的兴奋点。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找到学生的兴奋点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非易事。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认知能力不足,语文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线索的指引下发现问题,进行讨论。例如,在学习《一匹出色的马》一课时,小学生看到有小动物的文章瞬间兴奋起来,而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种“马”可不是一般的马,学生的好奇心骤增,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时发现原来这匹出色的马是一根又细又长的枝条,学生瞬间觉得可爱又好笑,对文章的把握也更加到位。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离不开教师思维的转变。因此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以教材为出发点,结合一二年级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征,创新语文教学方法,构建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方方面面着手,为学生创造和谐且轻松的氛围,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宗杰.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16):46.
  [2]韩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科技资讯,2015(27):152-1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899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