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靓丽风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而为了做好对小学生的朗读训练与指导,教师应当充分利用阅读教学课程以及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去制定教学策略,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促进学生对阅读学科知识有更好地运用,文章便针对于此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朗读 培养
  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当中,朗读是对学生“说”这一能力的最常用、最有效、最基本的培养方式,其中朗读作为阅读的出发点,也是学生对文章深化理解的关键手段,不仅仅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同时也能保证学生情操得以陶冶,实现素质教育目标[1]。然而,从目前现状来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现状不容乐观,因此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相关策略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教育同行提供参考借鉴。
  一、结合教材,指导朗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中,教师应当充分结合教材内容,运用更加有效的方法去融合文本讲解与朗读训练。比如,在教学《观潮》《火烧云》《雅鲁藏布大峡谷》这类文章时,由于文本内容意境与情感都较为丰富,并且行文生动优美,所以在正式朗读之前一定要通过文本讲解让学生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深刻理解,进而在找准节奏的基础上,以更加合适的语调和情感注入进行朗读表达。比如,在朗读到《火烧云》中“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这些内容时,教师需要通过细致入微的指导,让学生找到重读音与停顿处,才能够保证学生在朗读中升华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即便是从未到过火烧云的同学也能在深情朗读中仿佛置看到了壮丽的火烧云景象。
  二、教师范读,引导学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中,教师的范读水平会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与提升带来直接影响,从教材设置来看,也有诸多课文要求以读代讲,倘若这部分课文的内容没有被良好地朗读出来,则会对理解文本意思形成障碍,所以唯有准确的将作者所想表达的情感以正确方式朗读出来,写作者的喜好及立场便能够更加清晰,学生在学习中也会更加集中注意力[2]。不难看出,教师范读能力的提升需要不同的自我提升,通过加强锻炼去提升自身的朗读水平,给学生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从而更具说服力的引导学生如何正确朗读,掌握更为多元的朗读方法,从而展开更富节奏、更具情感的朗读。
  比如,在针对《再见了!亲人》这类富有感情且题材较为沉重的文章展开朗读训练时,教师应当意识到唯有通过正确朗读才能将其中的思想感情表露出来,倘若教师自己在朗读中都无法带领学生走入文中场景,那么小学生也势必难以理解字里行间中的悲痛与不舍之情。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正确朗读的过程中,要确保自己的朗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同时,教师可先富有感情的进行某一段落的范读,其余部分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情感、语气、节奏展开朗读,进而让学生在良好引导下不断提升朗读水平。
  三、熟读成诵,调动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只有平白的讲解是无法激发学生兴趣的,只有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才能赋予文字以生命力,让文本刻画的场景在人们的眼前显现,让听众能够在思想层面与作者形成共鸣[3]。
  比如,在文章《少年闰土》当中,作者通过生动、简练的行文为我们描绘出来一个朴实善良、勤劳勇敢且聪明的乡村少年,倘若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能够采取朗读训练这一教学手段,将所有描写闰土的内容当作朗读材料,并且引导学生展开朗读,便能深化其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具体来讲,教师在范读前要先向学生分析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确保学生对人物形象有更好的把握,同时也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去深化学生认知,如:“作者在听说闰土要来、刚见到闰土以及闰土走后,三个时间段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从作者对闰土的动作神态描写来看,少年闰土有着怎样的性格?”之后教师便可抓住时机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正向引导,让学生的熟读中调动对朗读的兴趣。
  四、个性朗读,多元形式
  为了集中学生在朗读训练中的注意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结合朗读文本内容的不同去变化朗读形式,让学生能够深度参与,多加朗读,进而培养他们的朗读兴趣。
  比如,在针对《诗海拾贝》的阅读教学当中,我们都知道这篇文章为诗歌形式,而且内容描写了大量景色。全诗可采取“描述型”朗读方式,朗读过程中语调轻松活泼,可以像儿歌一般动听;可采取“讲述型”朗读方式,以自然亲切的语调娓娓道来,就像讲故事一般;可采取“抒情型”朗读方式,以轻柔缓慢的语调引发学生幻想,像是读散文一样。此外,教师还可结合课文内容的不同,展开对答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元朗读形式,让学生的朗读兴趣进一步提升。
  五、围绕重点,深化品读
  部分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虽有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预留很多时间让学生进行朗读,学生也参与到了朗读当中,但最终依旧没有读出预想的效果。实际上,要充分得到朗读效果,一定要在朗读中投放感情,唯有富有感情的品读才能够真正融合学生的自身理解,进而将自身理解利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出来,此时的朗读便极具学生个性,更像是学生个人情感的抒发。
  比如,在《触摸春天》这篇文章当中,作者用“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去表达盲童仿佛看见了蝴蝶在飞翔,虽然眼睛看不到,但也要用心去看,去体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则应当让学生对其中“仰起头”“张望”“感受”进行重点品读,通过学生的自我品味及教师有效点拨,学生在后续的朗读中便能找准重点,带来更富感情的朗读。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理念的推行之下,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对閱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提高重视,跳脱出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固有形式,交还朗读课堂给学生,做好组织与引导工作,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与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懂得如何富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也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靓丽风景。
  参考文献
  [1]张秋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之我见[J].课外语文,2016(15):104-104.
  [2]李洪永.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朗读训练之我见[J].学周刊,2015(11):201-201.
  [3]白文君.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水平的培养[J].信息教研周刊,2012(1):93-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15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