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研分析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大学生心理问题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心理问题多发的学生类型以及发生原因进行透析,摸索出不同类型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规律及有效疏导方式。
  关键词:心理健康;深度辅导;高校学生;对策思考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越来越高,心理健康教育和深度辅导在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占到越来越大的比重。笔者结合自身的辅导员工作经历,对心理问题学生的特点进行了基础调研与深度分析,旨在总结出若干行之有效的处理对策为辅导员同仁提供参考。
  调研与分析
  笔者团队以北京林业大学心理问题学生为调研对象,就其性别、年龄、所修学科类型、家庭状况、生活经历等进行了深入调研,同时结合专访等形式收集了若干辅导员工作中接触到的典型案例予以辅证。
  接受本次调研的是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各学院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196名学生,其中一级心理问题学生36人,二级65人,三级95人。为避免影响到这些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本次调研以调查问卷形式展开,全程秉承保密原则。而接受访谈的是来自不同学院的13名一线辅导员老师,他们结合调研方向就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典型案例为我们进行了深度剖析。现将调研分析结果汇总如下:
  性别因素 在被调研的196名高校心理问题学生中,男生占到37.2%,女生占62.8%,这与我校男女生比例基本持平,但一级心理问题学生全部为女生。这表明,心理问题检出率受性别影响不大,但受到生理因素影响,女生心理脆弱程度仍高于男生,主要表现在心理问题严重程度等级越高,女生所占比例越大。因此辅导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适当侧重对女生的心理关怀。
  年龄因素 被调研对象中心理问题学生主要集中在18至24岁,且非适龄上学的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概率较大。分析得出,与同级学生的年龄差异是导致心理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一线辅导员老师应重点关注每个年级中与平均年龄具有较大年龄差的学生群体。接受访谈的两名辅导员对这一结果均表示认同,他们谈到,在现实工作中,确实非适龄学生往往比适龄学生拥有心理问题的概率更大。有经验的辅导员老师通常会在大一学生入学之初就将此类学生筛查出来重点关注一段时间,能更有针对性地排除隐患。
  学科因素 受所学专业内容和固有思维方式的影响,文科专业学生比理科专业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概率略高。在受访的一线辅导员中,有近30%的辅导员所管理的学生属于文科专业,他们纷纷表示,文科生敏感多思,所涉猎的包括哲学、法学、历史学、文学等思想性较强的学科,相较于理科专业更需要投入较多自身的感情和哲思,往往更容易产生多余的情绪堆积。因此,文科专业辅导员老师应更具备细腻细心的工作态度,为多思多感的文科类学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和负面情绪疏导。
  家庭情况 受访辅导员们表示,95%的心理问题学生成长的原生家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小B是一名来自三线城市的独生子,各方面条件都十分优秀,在外人看来,他有着良好的家庭环境,从小衣食无忧,深受父母长辈疼爱,成长路上顺风顺水,简直就是故事里的完美人。但不为人知的是他患有重度抑郁症,多次出现自残行为。后经深度接触辅导,辅导员了解到他抑郁的根本原因居然是这种密集的让人无法喘息的爱。该生父母、祖父母在当地均小有所成,从小便对他寄予厚望,他们给他提供了最丰厚的物质生活,同时也用最最沉重的“期望”枷锁困住了他的精神世界。
  对策与思考
  经上述分析可得出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业困难造成的压力 大学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应在新生入学后对其予以加倍关注,在这段学业断乳期内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适时的关怀,定期召开学习经验分享交流会,为学生在合理安排时间和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等方面提出建议,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调整学习方式方法,减轻学业负担。
  原生家庭造成的心理阴影在新环境中被激发 辅导员可针对该类问题学生进行深入谈心谈话,了解其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他们提出建议,并及时与其家人取得联系,通过和家人配合,更好地了解学生问题的症结所在,共同努力,帮助学生放下心防打开心结,迅速融入美好的大学生活。
  理想與现实的差距 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发现一切都和自己的预期相差太远,导致对大学生活产生抵触心理。面对这部分心理问题学生,应加强引导,针对具体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寻求解决方法。首先要使学生回归现实,勇敢地面对现实,在现实环境的基础上规划未来方向。并且陪伴带领他完成几件有成就感的小事,逐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最终使其能够从容应对现实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林娜,尹毅.辅导员视角下的高校心理问题工作探析[J].求知导刊,2016(6).
  [2]欧阳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域下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北京教育,2017(3).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39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