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朗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指导学生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朗读教学贯穿了小学语文的各个教学阶段,教师通过朗读教学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能够抒发学生对文章的情感表达;教师通过朗读教学加深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了解。本文以北师大教材为例,探究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内涵与价值,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旨在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质量,提升朗读教学的效率。
朗读教学不仅仅包含的是对课文的朗读,更多的是人文内涵与丰富感情。教师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朗读能力上,让学生从朗读中获取独特的见解,回归以学生为主体的朗读模式。朗读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以朗读为媒介建立起高素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内涵及价值
1.朗读的内涵
朗读就是用语言表达的方式,在诵读的过程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朗读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诵读之中,在保持作者情感不变的情况下,抒发朗读者对文章的理解,表达朗读者独特的思想感情。
朗读强调的是对文章的绝对忠实,不故意矫揉造作、惺惺作态。朗读不仅仅要求学生大声地读出来,更是要让文章更加具备吸引力,把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得更具冲击力,让听众通过朗读能够体会到文章中饱满的感情。
2.朗读的价值
能够加深对文章的感悟,表达出文字独特的魅力。文字的魅力需通过朗读才能体会出来,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雅鲁藏布大峡谷》,学生通过朗读描绘雅鲁藏布大峡谷风貌的句子能够充分体会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景观。“雪山冰川”与“原始林海”相互呼应,“郁郁苍苍”与“云遮雾涌”让读者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秘莫测感到愈发的兴奋。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
1.朗读教学评价现状
教师在学生结束朗读后,给予客观且正确的评价,对于学生进一步提高朗读水平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教师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与范围,有的学生天生声音洪亮适合朗读,在朗读上就会占据一定的优势。其次,教师通过评价要使学生明白,以后的朗读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主意,让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意见做出有针对性的改变。最后,教师在给予评价后,要给学生一定的鼓励,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对朗读的认识与理解。
2.教学模式现状
在实际的朗读教学模式中,教师采取的朗读教学模式多采取:教师与学生齐读、教师代领学生跟读、学生们自由朗读的方式,而朗读方式的单一也导致了学生对语文朗读的兴趣低效,造成学生只将朗读作为任务来完成就好。而对于创新型的朗读模式,教师多采取保守的态度,对于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朗读、学生之间的表演朗读、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伴声朗读等模式,大部分教师由于受课堂时间、实际教学工具受限等原因,开展的次数极少。
3.朗读教学指导现状
朗读看似简单的过程,其实也包含了许多内涵与原理。教师在学生朗读过后进行正确的指导与帮助,才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朗读的理解。教师需要对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表达出的情感、朗读后对文章的体会加以指导。现实教学中,如果学生朗读不到位,教师会帮助纠正,但是在朗读的情感表达上有偏差,教师很少给予帮助。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不能流于形式,对学生的指导要有建设性的帮助。
三、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施对策研究
1.明确朗读的主体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主体一定是学生,不要为了朗读而读文章,而是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而朗读。教师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章及作者背景的了解意识,朗读文章开始之前,要先对文章的背景有了解才能更好地了解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年纪不大,认知能力有限,对许多事物没有产生足够的认识与见解,虽然在朗读过程中需要老师的帮助才能对文章内容有足够的认识,但是教师也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发挥对文章的理解。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小虾》的朗读课中,教师需要充分围绕学生来展开朗读教学。在读到“小虾真有趣”这一段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表现出活泼可爱的语气,正好符合三年级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在读到“小虾脾气不好”这一段时,教师先让学生说说家里谁的脾气不好,然后模仿他的语气来朗读这一自然段,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2.准确把握文章情感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分角色”的教学手法,能够有效地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住文章中每一个角色的饱满内涵与寓意。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文章出现多个角色的情况很多,利用“分角色”朗读的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学生理解的困难。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田忌赛马》中,文章中有田忌、齐威王和孙膑三个主要角色。教师可以将班上分为三个大组,每一个大组朗读其中一个角色的内容,然后派代表来朗读这一著名的历史事件。齐威王在赢得第一次比赛的时候,要表现出洋洋得意的情感,田忌要表现出没有信心、担忧的情感,而孙膑则要表现出胸有成竹的情感。通过对不同角色的分开朗读,让学生对这一角色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也从其他人的表演与朗读中形象地了解到这个角色的情感,从朗读中获取更多的领悟。
3.评价客观且落实
教師在朗读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客观评价多以“读得不错”“读得一般”等较为泛而简,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教师应该做出更为详细的评价。首先,教师的评价需要直切重点。学生读的哪里好,好在哪里了;读得不好,应该怎么改正,只有落实的评价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其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客观且真实。有时为了顾及学生的颜面与自尊心,教师会评价得比较委婉,有时又过于严厉,这都是不正确的评价方式。教师要始终做到客观且真实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公平性。最后,教师的评价要遵守科学的原则。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对朗读教学评价有足够充分的认识与理解,对每一篇文章要有足够的看法与见解,提出的评价要让学生感到科学且正确,在不断完善教师自我水平的前提下,才能够给学生提出有力的评价。
【参考文献】
[1]窦桂梅.跟窦桂梅学朗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赵介平.朗读的魅力[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64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