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慧眼识材,巧用图画,过好表达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图画是低年级学生认识和表达的重要媒介,教者应当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让复杂知识简单化,抽象内容具体化,语言表达丰富化;通过读绘本、仿绘本、创绘本践行多层次的绘本阅读;同时构建多元完善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过好表达关。
  【关键词】课本插图  绘本阅读  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049-02
  一、以图为引——开启低段语文表达之门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一年级的孩子有以下特点:
  对图画的关注远大于文字。孩子们很乐意去借书,但每本书都是粗略翻看,不久就放回原位。若此时追问他看了些什么,多数人一脸迷惘,部分人会指着图画介绍他看到的,只有少数孩子能直接说出关键的故事情节。
  擅长运用图画来表情达意。有一次笔者和学生共读绘本《我家是个动物园》,并让孩子画一画想象中亲人的动物样子。一个小男孩把妈妈画成了幽灵,整个画面充斥着冷硬的线条。经过沟通得知,原来他从小是奶奶带大,和妈妈并不亲热,于是这种情感就通过绘画展现了出来。
  由此可见,低年段的孩子语文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尚未养成,但想象力丰富,有着很强的读图能力和依靠图画进行表达的能力。因此,图画是低年级学生认识和表达的重要媒介。教师应当利用这个工具,串联识字、阅读、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习得与运用——促进课本插图物尽其用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材中收录的大量插图,也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辅助工具,通过合理利用插图,能充盈课堂,促进学生更好地习得与运用知识。
  (一)复杂知识简单化
  插图能帮助孩子理解复杂的知识点。如苏教一上《双手和大脑》中的“做工”一词难以理解,若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用“我们的双手真灵巧,会……会……还会……”的句式说说手的作用,学生就能明白词义。插图还能帮助孩子直观体验内容的差距。在《识字2》中有许多表示数量的词,在导入时,教者让学生观察插图并回答: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景物数量上的差别。通过插图,又多又密的荷叶、缝隙中钻出的荷花、几只小青蛙组成的夏日美景更加明了。
  (二)抽象内容具体化
  在课前导入环节使用插图,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文本塑造的情境中。在进入《识字5》之前,先让学生在插图上找出认识的昆虫,说说名字和它的特点,结合生活,孩子们仿佛进入了昆虫王国,大大提升了积极性。行课过程中使用插图,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苏教一下《识字1》通过观察图片,孩子看到了桃花开放、蜜蜂采蜜,教者进一步追问:你觉得这两句话谁在前、谁在后?学生回答:粉粉的桃花开放了,勤劳的小蜜蜂在采蜜。同时也明白了说话要有顺序。插图还能促使学生更好地记忆。
  (三)语言表达丰富化
  有了插图辅助,孩子的表达更加丰富。如全课程第一册儿歌《安静》,插图画着三只小动物在玩耍,教者提问:它们在做什么?学生回答:小兔在跳舞,小刺猬在唱歌,小松鼠在玩捉迷藏。答案没有结合动物自身特点,做到准确。教者再启发:如果你是小兔子,你最喜欢做什么?小朋友联想到兔子的习性,把答案改编成:小兔子在采蘑菇。教者继续追问: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兔?答案被优化成:勤劳的小兔子在采蘑菇。之后,又引导学生观察角落里呼呼大睡的熊,思考:如果你是它们会怎样做?从而引出儿歌。这一教学片段,教者善于挖掘插图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合理想象,通过问题互动让师生间形成思维意识流,推进优化学生的表达,同时也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安静,达成了教学目的。
  三、对比与拓展——践行多层次的绘本阅读
  绘本是低年级孩子喜欢的阅读方式。依托多层次的绘本阅读,孩子们可以提升思维品质,实现从绘画语言到口头语言、再到文字语言之间的转化。
  (一)读绘本:图文结合挖内涵
  读绘本,首先要学会观察绘本,把图片和文字结合起来读懂故事,是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结合。笔者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善于观察,能解读图意,经过提示,能发现细微信息,但表达注重部分,忽视整体,比较杂乱。
  指导学生读绘本,应从读封面、封底和扉页做起:有的展现了故事的主要人物,有的是故事的一个主要场景,有的只是个引子,为了提升读者的兴趣。教学中,老师提醒学生养成完整看书的习惯。其次,绘本图画的内容丰富,要注意表达的有序性,如:《鼠小弟和音乐会》的最后一幕是一场盛大的演奏会,教者在指导说话时要注意顺序,不能乱作一团。此外,通过体验也能提升表达。当讲到有趣处,孩子会激动得手舞足蹈,这时教师可以穿插进动作、游戏的环节。
  (二)仿绘本:紧扣情节促认知
  读完绘本,可以通过仿绘本的方式固化成果,促进认知。仿绘本可以仿说。有的绘本存在相似的情节,可让学生照样子想象说,如:《好饿的毛毛虫》描述毛毛虫的生长,用“什么时候,吃了什么,感觉怎样”的句式,先看一看,再出示图片说一说,最后照样子讲一讲,既锻炼表达,又发挥想象。仿绘本可以仿写、仿画。选择有发散性内容的绘本,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如《汉尼卡特小姐的帽子》中皇后到底会不会在小城镇停留?《大鸟树》中海瑞放走小鸟了吗?孩子沉浸在故事中意犹未尽,再通过读写绘的方式,让文字和图画互相呼应、互相补充,进一步深化对绘本的认知。
  (三)创绘本:开放创作亮思维
  作为仿绘本的延伸,可以让孩子独立或合作完成绘本。比如学完《小种子》,想想第二年小种子会有哪些经历?学完《图书馆狮子》创造情境:森林里的动物们来到大城市,它们还会去哪里、发生什么……表达完整的故事对低年级的孩子充满挑战,但通过画笔来重现故事,孩子们的想象和表达得到了充分发挥。
  根据绘本的独特处,要选择适切的教学方法,如:《艾米丽的玩具魔法》这类充满奇妙幻想的故事,适合“画一画”;《达文西想飞》这类充满动作和对话的故事,适合“演一演”。只有根据绘本的特點调整好策略来教学,才能发挥出最佳效果。
  四、生成与发展——构建多元完善的评价体系
  (一)关注价值引领
  合理有效的教师评价,可以让学生的表达更上一层楼。评价要重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低年段重习惯养成,在教学《大卫》《贝贝熊》系列时,教者要注意倾听孩子的发言,肯定正确的规则,引导孩子跟着做一做,扩大影响。
  评价可以陶冶情操,培养美好品德。教师要抓住绘本中的闪光点,如:从《胆小鬼威利》中学会勇敢,从《和我做朋友吧》中学会奉献,从《菲菲生气了》中体会控制情绪……通过角色自居,感受变化,使学生形成鲜明的情感记忆。
  (二)及时有效评价
  好的评价应当及时。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动力大多来自鼓励,教师要善于发现,在值得表扬处毫不迟疑,扩大榜样的力量。好的评价应当有效。教师要形成指向明确、系统完善的评价体系:(1)书面评价。笔者采用“自评、家长评、教师评”的三星评价机制。把写和绘当做一个整体,崇尚自由表达,重创意而轻绘画,不以学生画得好不好、像不像作为主要评判依据,以免影响孩子的想象力发挥。(2)活动中评价。笔者以活动为载体,结合读书会、小剧场等活动,让学生画不重复的画,说不重复的内容,接受不同的挑战。让教室成为孩子们的作品展基地,让学生乐于欣赏,勤于创作,善于积累,让“话”从画中来。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90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