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学中声音及情感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全曲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颂》作为它的主体乐章歌颂了我们民族的博大胸怀,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情感上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在教学中为了演唱好《黄河颂》,应让学生了解《黄河大合唱》音乐创作的背景及创作情感,在演唱中把握歌曲特点、控制节奏、采用连贯细腻的行腔。
情声 音感运用 节奏 行腔 呼吸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02-0187-01
1.了解创作背景
《黄河颂》出自于《黄河大合唱》,诞生于1939年,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作者创作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历经抗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黄河流域自古就孕育着中华民族,所以当时通常会用“黄河”一词来指代中国。歌词中“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在演唱前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歌曲背景以做好铺垫。
2.黄河之“颂”
(1)声音的运用
《黄河颂》就是用“颂”的方法写的。演唱时气息要扎实稳健,声音要宽厚洪亮,音乐线条要长而饱满,乐句要完整,乐句与乐句之间不能随便地换气。
歌曲气势宏伟,所以要求演唱者必须保持着挺拔有力、既有深度又有宽度的声音来演唱。演唱时不能减少气息,减弱音量,必须得保持住,这样才能唱出歌曲的磅礴气势。在歌曲气息、声音、力度、语言等方面都需要仔细分析给孩子们,演唱出来才会震撼人心。
(2)节奏的把握
节奏是音乐的轮廓框架,是乐感的核心。只有保持音乐节奏的稳定,又能灵敏地适应随节奏变化,才能在演唱中表现出很强的乐感。
《黄河颂》以短句为主,长短句的结合,显得自由豪放且又铿锵平整。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韵律响亮、节奏铿锵,朗诵起来,琅琅上口,极富音乐美,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开头的“驚涛澎湃”一拍一个音,四拍需要饱满地唱出来,音量渐强,心潮澎湃的气概才能展露。这一首作品,每个音都很强,我们演唱的时候更要使用放松但坚定的声音。保持开始时基本的速度,把歌词中的重点字,节奏中的强拍突出来,就基本达到演唱要求了。
(3)行腔重要性
所谓行腔,字与字之间的衔接要紧紧相扣,每句结尾的字与下一句开头的字要紧紧“贴住”,不要留有空隙。换字时唱歌咬字的口型不能有太大的变化,要让声音统一且连贯。这样乐句之间就能够紧密的连接起来,作品的表达也就能够连贯完整,有一气呵成之感。如歌曲一开始出现了6度的音程大跳:这个音型是歌曲的典型音型之一,歌词对应演唱“我站在高山之巅”,高音的肌肉运动力度到“在”字就要提前准备好,如果等唱到“高山”两字才去调动自己的肌肉,给听者听上去往往会出现“拖”上去的感觉。这是一首气魄宏伟的颂歌,所以每个乐句都要唱得饱满,才能表现歌曲所突出的雄伟气势。
3.情感处理
(1)深入人心
情感是一种人的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以及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它能影响和推动人的认知,这是积极的。同时也能激发想象与联想,提高思维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歌唱者在歌唱中的情感体验主要是指在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的基础上面,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细致具体地理解情感形态的程度、层次、个性特征以及变化、发展的逻辑,并能在演唱中充分的表现出来,真正做到“有感而发”。
(2)有感而发
都说最富有感情的艺术是歌唱,是通过声音去传递感情,通过真情去感动别人的艺术。演唱的技巧,以及艺术情感的发展都受到歌唱时心理因素的影响和支配。要成功的表现这种音乐的情感,我们只有在演唱中充分自如地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在演唱时做到正确的歌唱状态,使得演唱出的音乐作品拥有生命力。演唱者在具备专业的演唱知识技巧外,还应该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从文学、诗歌、书画、戏剧等方面出发,汲取众家之所长,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一靠修养,二靠胆识。眼光不高,不能越众;胆子不大,不能驰骋。
(3)各乐段的情感处理
整首歌曲分为三个乐段。第一乐段的音域较为宽广,旋律起伏又婉转,气息悠然绵长,用深情地演唱方式歌颂黄河的壮丽雄伟和飒爽英姿。音高由低渐高,节拍从4/4拍转向3/4拍,可表现出黄河的波澜壮阔到黄河的曲折、蜿蜒。乐曲的第二乐段节拍又转入2/4拍,采用稍快的进行曲节奏,使音乐情绪更加激昂,两次出现热情的呼喊“啊!黄河”。 第一次出现的语气是具有感慨和赞美的情绪;而第二次出现的语气表达的是自信又豪放的感情。
4.结语
想要演唱好一首歌曲,他的歌词和旋律是有机的一体,在课堂中,作为引导者的我们要将他们赋予生动的音乐形象传递给学生。在真正地去理解歌曲的内涵,用心去体会之后,用真心去抒发、去表达,才能唱出感动人心的歌声。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我将努力探索、思考更多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杨凯.民族抒情与象征性表达——关于光未然的《黄河颂》[J].语文建设,2003(09).
[2]王细梅.论《黄河颂》的艺术表现[J].大众文艺,2010(06).
[3]孙和平.母亲河的庄严颂歌——《黄河颂赏析》[J].达县师专学报,1994(01).
[4]田冲.时代的颂歌——忆冼星海同志写《黄河颂》[J].人民音乐,1981(03).
[5]苏夏.《黄河大合唱》的艺术分析(下)[J].人民音乐,1998(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99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