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运用家访形式 有效化解幼儿矛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家園密切合作,营造和谐氛围,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而家访是家园合作的重要形式。本文把家访归纳为“报喜型家访”和“解忧型家访”,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在“解忧型家访”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基本技巧,从而为化解幼儿家庭之间的矛盾以及幼儿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矛盾,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家访;家园合作;和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8-0172-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8.159
家庭和幼儿园共同构成了幼儿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搞好家园合作、促进家园和谐,才能使幼儿健康成长,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家访,已成为幼儿园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通过家访,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表现,让教师了解幼儿在家庭里的行为表现以及所处的家庭环境,从而寻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案,共同营造有利于幼儿成长的环境,促进幼儿发展。此外,家访也是化解幼儿之间矛盾的有效方式。
一、做好家访准备
首先,要明确家访目的。教师的家访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在家访过程中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无目的的家访既浪费教师的时间,也浪费家长的时间,甚至引起家长反感。
其次,要预约家访时间。由于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幼儿家长可能会有工作上或其他方面的安排,教师应该事先和家长取得联系,约定好时间,另一方面,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私人空间,这种预约,也是对幼儿家长私生活的一种尊重,避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掌握家访技巧
一般来说,介绍幼儿进步的“报喜”型家访容易,因为皆大欢喜。而解决出现矛盾的“解忧”型家访相对来说比较复杂,那么如何做好这类家访呢?下面结合一个案例做一简要分析。
一天上午,孩子们吃好点心后休息。老师发现悦悦的脸上有血,但已经不流了。老师轻声地问悦悦,她却不肯回答。下午放学后,悦悦妈妈打来电话,说是同桌的洋洋打的。晚上,老师给双方家长打了电话,约他们明天到幼儿园见个面。
第二天上午,双方家长带着孩子来了。两个孩子快乐地去玩了,两位母亲却争执起来。悦悦妈妈坚持说洋洋不应该打她的孩子,这是洋洋的父母没有教育好;洋洋妈妈说孩子调皮,自己也没有办法,况且洋洋说悦悦的鼻子流血是因为她自己把橡皮泥塞到鼻孔造成的。老师知道,洋洋没有对父母说实话,他们俩昨天都没有玩橡皮泥。老师向双方家长简单介绍了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也委婉地说明了不可能是玩橡皮泥造成的,老师强调,孩子是善良的,发生这种事情也不是故意的。
在老师的劝说和调解下,双方家长的情绪慢慢平和下来,悦悦妈妈带悦悦去医院做了检查,一切正常。洋洋妈妈表示愿意承担医药费。这次特殊的家访就这样圆满结束了,双方家长对这件事情的处理过程、处理方式和处理结果表示很满意。事情虽然并不严重,也已经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从中还是可以受到很多的启发。
1.教师必须明确,在解决矛盾过程中,自己起着主导作用。当出现矛盾的时候,作为家长,更多的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为自己的孩子着想,都不会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好。比如,悦悦妈妈就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弱者,在幼儿园受欺负;而洋洋则比较顽皮,家长也担心会伤害到别的孩子。由于每个家长的立场不一样,对于同一件事情的态度截然相反,这时,教师的协调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要主动帮助双方家长消除不满、疑虑和隔阂,使家长接受自己的建议和调解,从而起到化解矛盾的作用。
2.教师要理解家长心理、取得家长信任。教师要善于从家长的角度分析事件,让家长觉得教师是在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在此基础上,让家长相信教师会妥善处理好孩子之间的矛盾的。教师一定要明确,家访不是“告状”,而是最大限度地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当然,理解家长的心情不等于迁就家长,这种理解应该是坚持教育原则基础上的理解,而不是毫无原则的退让。教师应该坚持原则,公正处理各种矛盾。
3.教师要善于向家长分析孩子的心理,让家长对调解过程心服口服。由于幼儿教师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懂得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而家长虽然也学习一些育儿知识,但更多的是凭本能,凭经验,而且针对的只是自己的孩子,所以,家长的教育知识与能力有相当的局限性。这时,教师应该从幼儿心理角度向家长分析幼儿的行为。
4.教师要善于随机应变,缓解家长情绪。有时,教师掌握的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在家访的过程中,有可能了解到家长提供的新情况,这时,教师要能够及时应对。比如在这个案例中,悦悦一直没有告诉教师为什么鼻子流血,回家的时候才告诉了妈妈,教师是从悦悦妈妈嘴里了解到这一情况的。这时,教师就要及时作出合适的解释,缓解家长的激动情绪。
5.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家访形式。顾名思义,家访的传统形式就是教师到幼儿家中上门了解或介绍幼儿情况。随着社会发展,家访也出现了不同的形式,比如,电话、微信家访等等。那么,对于本案例中的这种情况,因为涉及双方孩子的家长,要想圆满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双方家长面对面交流,显然,很难去某一个幼儿的家中,所以,教师灵活处理,把双方家长请到幼儿园,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家访,圆满地解决了矛盾。
家访看似简单,但也充满技巧,教师要满怀真诚和爱心,研究家长心理和幼儿心理,注意讲话方式,全面分析、介绍孩子的情况,多表扬孩子好的行为表现,以建议的方式请求家长配合帮助孩子改正不良行为习惯。总之,在“解忧”型家访中,只要教师有着“诚心、爱心、公平心、责任心”这“四心”,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45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