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装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对于服装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提到的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定位,最终必须符合行业的发展。对于服装来说,它具有艺术功能和技术功能的双重特征。接下来,笔者将介绍如何加强在服装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思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进一步分析在服装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策略。
【关键词】服装教学;创新能力;中学生;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006-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产业正在越来越快速发展,服装业已经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变。竞争已经从低价竞争转向品牌竞争,这对服装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要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一、对于现代服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服装教学应注重实践,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需求的结合,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掌握扎实的技能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适应现代服装企业的需求。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开设了服装教学专业,大多数都只重视学生服装设计技术和理论能力的培养,并没有过多的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国高校服饰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和创新能力相对较低。服装学院的教师通常直接从毕业的学生中选择。因此,知识的老化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短缺难以避免,这种现象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许多开设服装教学的学校来说,条件相对较差,资金相对不足,技能工艺相对落后,无法满足企业对许多服装人才的要求。不能充分利用不同的设备来开展不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服装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方向
服装教学的重点是向社会提供实用人才,为社会服务发挥有效作用。根据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服装教学需要从社会需求中设定明确的目标。进一步完善相关教学计划和内容方法,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坚实基础。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学习知识的过程确定为一个有序的过程,从理解到掌握,最后到应用。在这种常规学习过程中,知识和情景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然而,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学生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参考他们背后的过去经验和知识点。分析问题,创新性地解决问题,是当今这个变化快速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服装教学的改革方向。
三、服装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1.选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曾于科学家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新。”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指导下,才能培养学生创新的强大动力,充分发挥创新和智慧的潜力,努力实现卓有成效的创新。课堂理论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如果不注重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更难以参与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是如何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在服饰教学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不同的观点,通过不同的观点激发潜意识,并指导创作具有个人魅力的作品。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封闭,使课堂教学机械化,乏味,缺乏乐趣。学生的活力在课堂上得不到充分利用。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创造教学情境,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习的内在动力逐渐从好奇心升华,实现兴趣,理想和自我价值。
2.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
在当前的服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非常重要,这也是服饰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应把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一步反映了时装设计的社会和审美特征。在服装教学中,不仅要有一定的创新和美感,重点必须是要了解一定的人文内涵,并运用熟练的技术和材料来表达和突出服装设计。在过去的服装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时装设计是一种效果图,服装工艺是一件衣服,它将两者分开而忽略了内在的联系。事实上,服装的整体效果是最重要的。教师应该消除这种教育的理念,并结合工艺和设计来传达更适合自己审美期望的服装。学生是课堂中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必须突破关键点,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策略。另一方面,有必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空间,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意识,使学生能够更加勇敢地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拓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上,过分要求学生集中精力长时间,只能使他们疲惫和无聊。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欲望更加困难。有很多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逼真的艺术场景将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学习,而且可以产生经验联想。同时,它也拓宽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和思维空间,激发了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愿望。
以《服饰图案设计》一课为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创新思维的发展中起到了一系列时装秀和这些服饰的丰富模式。创建场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关联技巧。培养形象思维能力,以呈现不同的模式,用于分析,比较训练和对问题的敏感性。通过大量的模拟训练,学生可以提高服装设计和服装布局的能力。它直观而现实地弥补了教材的不足,丰富了学生的创新思维。[1]
4.学生的创新实践的有效措施。
教师应正确处理理论知识教学与技能培训之间的关系。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真正了解服装,并做出非常好的和有用的设计。服装教学可以丰富技能培训,比如《染色纸设计》课程中,向学生介绍了相关内容。让学生通过折叠,粉碎,等方式制成时尚的染色纸设计,学生在使用剪纸时很开心:“这是一块多好看的花布呀!”有些学生只是将整个染色的纸张包裹成衣服形状,它们仍然具有褶皱的时尚效果;还有的同学在帽子、衣服上装饰上飘带物等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际操作实践中不断变化。在展览期间,他们可以非常自豪地解释了他们的设计意图,而且这些服装与刮纸的效果非常时髦和美妙。通过实际操作培训,達到了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最佳效果。[2] 同时,也可以聘请公司的人员进行讲座,并要求经验丰富的从业者上课,不受学术限制,并放松学习环境。它可以摆脱课堂教学标准化,同质化和同步化的弊端,使学生能够学到越来越多的新知识,更符合工厂的实际情况。此外,教师应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实习和实践的力度,有机结合专业意识的培养和专业的技术技能培训。理论知识教学和专业技能巧妙地融为一体。这不仅缩短了教学与学习,学习和使用之间的距离,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快速适应毕业后的岗位需求奠定了基础。[3]
处理校本教学和校外实习安排,不影响学校的正常学习,参加各种时尚活动,到服装公司兼职工作。教师可以设计教学计划,因为参加这些实践活动的学生有特殊的意义:它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好奇心,使学生能够学习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拓宽学生的思维,拓展视野,挖掘潜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时装设计教学应遵循实用原则,避免纸上谈兵。[4]
创新型学生必须拥有创新型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型”教师也是必要的。大多数在中国服装教育专业教学的教师缺乏对实际产品生产和运营及营销法律的基本理解和理解。因此,长期以来专业教学的内容已陷入不好的圈子。在新形势的要求下,努力开拓教师视野,增强创新能力。通过“双型”教育,教师有效地化解了企业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并参与了企业定期开展的技术力量培训。形成教学与生产的零距离现象。另一方面,它降低了学生的就业压力,让学生入学到就业吃下一颗“定心丸”,使学生能够静下心來,学习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它还可以使学校避免盲目的人才培养,使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此外,鼓励工厂和学校之间的合作研究,以鼓励企业从学校选择毕业生。并针对企业的需求选择研究课题,同时可以作为学生毕业论文的主题,从而满足企业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发展需求。又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5]
总结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旧知识,创造思维发散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平台和实践基地,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智力,发挥个体创造力。加强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服装教育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程炳杰.《现代教师走近教育科研》.教育科学,2016年12月.
[2]陈友贤.《浅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术周刊,2018年12月.
[3]王思凡.《服装专业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教育教学研究来源,2017年11月.
[4]毛飞鸿.《启发式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文学周刊,2016年11月.
[5]李秀丽.《对于加强服饰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学术周刊,2016年11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1673.htm